凜冬將至 台州踏板車企業告急

國四還沒有到來,但台州摩托車企業的凜冬已不期而至。

11月下旬,在牛摩網對臺州多家踏板車企業的走訪中,減產與悲觀正成為主基調。作為浙江摩托車板塊的重鎮,台州人憑藉靈活的商業頭腦、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發達的模具製造業,一度雲集了數十家摩托車企業,每年貢獻數百萬的摩托車銷量。

凜冬將至 台州踏板車企業告急

據消息人士介紹,台州踏板車企業的集體遇冷,也就是近兩個月的事。在2018年上半年,很多企業還保持著與去年同期持平的驕人戰績,但下半年的銷量卻突然急轉直下,進入10月和11月後,大多數企業銷量都出現劇烈下滑,幅度達到60%-80%。

這一現象在我們的採訪過程中得到了佐證,工廠大多開工不足,或者直接停工。包括老牌摩企永源在內的幾家企業,甚至宣佈徹底退出了摩托車行業。

凜冬將至 台州踏板車企業告急

對國四的恐慌,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地方產業政策的惡化,共同構成了台州踏板車這一次的終極考驗。

雖然國三會在2019年7月1日才最終關上大門,在此之後所有的化油器車型都面臨無牌可上的窘境。但由於行業長期持續走低,信心不足。工廠和零售商們都提前選擇了保守策略,控制庫存。2009年國二切換國三時,利用大幅提價的預期,製造一個階段性的銷量高峰的現象並沒有出現。相反,處於對國四的恐懼,零售商們還在減少訂貨,即便工廠出政策,也很少有人接招。

“以前市場淡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割肉(出階段性訂貨政策),但這次沒人來吃肉,因為不知道肉裡會不會有毒”。一位工廠的銷售負責人,對此有著精妙的比喻。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台州踏板車一直以“80%的性能,60%的價格”的策略,和包括豪爵、本田在內的合資板塊相互抗衡,還曾有過企業以0利潤甚至負利潤,通過玩資金鍊的手法來操盤。企業家底不厚,技術沒有積累,抗風險能力差,這些都是台州企業共同的現狀。

凜冬來前,空心的樹最先倒下。台州企業的最痛苦之處,還在於未來的完全不可知。由於自有技術通過國四沒有信心,很多企業都只是嘗試性的上了一款國四公告。而即便強行通過國四後,台州踏板車和合資車型相比會不會具備競爭優勢,仍然沒有信心。

在對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即使是兩個月的劇烈下滑和虧損,也足以擊垮很多企業的心理防線。

凜冬將至 台州踏板車企業告急

而在最需要溫暖的時候,摩托車企業們這次也沒有感受到來自地方政府的支持。2017年臺州市GDP4388億元,排名浙江第五,名義增速12.56%。正在謀求產業轉型,從傳統制造業轉向高新產業。而台州地少人多,工業用地更少,每一畝土地應該貢獻多少的GDP,都被納入了計算範圍。低端的摩托車製造,已經不被地方政府待見,稅收層面的優惠措施減少。這種擠出效應雖然緩慢,但卻是持久的。

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在未來一片渺茫的情況下,台州踏板車企業應該何去何從,已經成為所有人都在思索的問題。

凜冬將至 台州踏板車企業告急

在我們給幾個企業領導人打出的電話中,他們有的在緬甸,有的在肯尼亞。雖然沒有明說,但“出海”,這個痛苦而艱難的選擇,已經是很多企業要走的路。

也有企業在考慮轉型電動車。在摩托車劇烈下滑的背景下,年銷量超過3千萬臺的電動車市場,摩托車企業或許還能憑藉一些優勢,謀得一席之地。但那畢竟又是一塊相對陌生的領域,一切都要重新學習,風險依舊未知。

當然,也有一部分企業家已經提前預判到了今天的局面,相應地做了一些技術儲備,一些中大排量車型正在孕育之中。藉助“錢江”+“貝納利”這個產業集群,改變做法,控制規模,做到小而精,台州摩托車板塊說不定會涅槃出新的景象。

最後,以一位企業領導人的話結束本篇:“我們台州人,很勤勞,又上進,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