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人愛吃的粘豆包是怎麼做的?

潔白de素描紙


新晚報尤其喜歡回答這類問題,感覺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文字版嘛,嘿嘿!要說哈爾濱好吃的東西,可絕對不只有肉聯紅腸、秋林大列巴、馬迭爾冰棍……還有就是來過哈爾濱的小夥伴們可能聽說或者吃過的——粘豆包,亞溝粘豆包在我們這裡也是相當有名的。剛蒸出鍋的粘豆包黃澄澄的閃著油光,蘸一點白糖咬上一口,裡面細細的紅豆沙伴著軟軟糯糯的黃米,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不能再描述下去了,你們懂的)



在哈爾濱,每逢春節,很多市民都會在備年貨時買上兩箱粘豆包。不僅如此,一些來哈爾濱的遊客也會在返程時帶上一些或是快遞到家。接下來,新晚報就帶小夥伴們去亞溝看看。


在哈爾濱阿城區有一個專做粘豆包生意的小村子嶽吉村。下哈牡高速,進亞溝,往右一拐就進了嶽吉村,這個距離亞溝收費站僅百十米的村子可以說是亞溝的門戶了,因為來亞溝的第一個村就是嶽吉村,而且阿城、玉泉的七八家滑雪場都可以從亞溝口下高速,所以說這個嶽吉村是迎來送往的必經之村。村口靠近收費站的3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都賣粘豆包,而路過的車幾乎都會停下來買點粘豆包帶走。有人開玩笑說,嶽吉村的粘豆包“粘”住了路過客人的錢包。



亞溝有做粘豆包的工廠,村民們賣的禮盒裝的粘豆包都是從亞溝進的,有的村民今年到現在已經賣出去了4000 多箱。一箱粘豆包20元至 25 元,4 袋裝共 8 斤。


春節前,一些往年來滑雪、吃過粘豆包的外地遊客又開始下單訂貨了,其中一位客人就往北上廣發走上萬箱。


村裡還有一些人家賣自己手工包的粘豆包。新晚報來到村民王喜發家,他家臨街的門前就豎著一塊“粘豆包”的牌子,女主人十分熱情,她家的廚房裡,火上正蒸著粘豆包。掀開鍋蓋,粘豆包的香氣撲鼻而來。小紅豆餡的粘豆包吃起來比大芸豆餡的更甜也更沙。做粘豆包的黃米和小紅豆都是自家地裡種的,自己磨好黃米麵,做豆沙餡,再一個一個手工包出來,純純的手工“一條龍”。每袋粘豆包315 元,還有粘玉米麵做的粘豆包。



女主人特別強調,凍粘豆包一定要先緩透了再放進鍋蒸,這樣蒸出的粘豆包才一個是一個,如果把凍的粘豆包直接入鍋蒸,蒸出的粘豆包就粘成一坨了。


現在農村生活也好了,村民們不再一冬天只吃粘豆包了,家裡包的粘豆包大部分都賣了。



新晚報


東北人都愛吃粘豆包,甜甜的糯糯的。粘豆包外皮是東北人叫黃米麵包的,黃米麵是粘小米磨成粉末狀,也就是面,包之前要發麵,發麵用以前有一種介於缸和盆之間大小的容器來發。需要放在炕上,但不能太熱,容易傷熱。餡兒是紅豆烀熟後用豆杵在大鍋裡不停杵直到把紅豆杵碎,稍微涼了之後,用手攥豆餡兒,把散的豆餡兒攥成球狀,放盆裡備用。把鍋添上水,放鍋簾子,鍋簾子上放洗乾淨的玉米皮,開始燒水,這時把餡兒和皮兒拿到鍋邊,用手拽面,大小在掌心大小,用手壓平,拿一個圓餡兒,放在皮兒上,把餡兒用皮兒蓋上,用手團圓它,放在鍋裡的玉米皮上,反覆一個一個都這樣弄,直到鍋放滿,燒開水就可以了!


一起暢享當下



那麼我就給大家送上做粘豆包的方法,希望對喜歡吃粘豆包的朋友有幫助




以上是我給大家找到的做粘豆包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做出美味的粘豆包,



鍾林


粘豆包還是黃米麵的好吃。我們小時候吃的粘豆包是玉米麵包的,本地不種蘼子,夏季吃不完的粘玉米收集起來晾乾,加工去皮,冬天在大缸裡水泡數日,用水磨打漿在控幹水,這樣的粘玉米麵細膩軟糯,和麵時加一點點的小蘇打去酸味,也有利豆包發起,紅小豆前一晚洗淨泡水,早起烀好加白糖搗碎成豆沙,握成小團,小時候豆餡放的都是糖精,大家也吃過吧?鍋燒水,用粘面一小塊在手裡捏團包豆餡,多餘的面料揪下來,鍋簾上鋪好洗過的幹玉米葉,抹點油不粘,水開後下鍋大火蒸。這是小時候的記憶,姨家在海倫市鄉下,她們那是粘豆包的故鄉,冬天家家蒸,只是沒有做成商品,至今他們還在延續蒸豆包的習俗,也作為禮品贈送親朋。


高山流水28996171


準確說是東北人都愛吃粘豆包,曾經東北交通不便利,生活用品匱乏,為了在冬季能夠有更多的食物過冬,東北人把食物做好後放在戶外動起來,粘豆包就是之一。東北的粘豆包皮選用的是東北的粘玉米麵,俗稱的苞米麵,餡用的紅豆,首先把紅豆蒸熟攪碎,把玉米麵發孝,擀成圓形的皮,把餡揉成團,放到皮內,包好,讓後上鍋蒸熟。之後可直接食用,也可把未蒸的放到室外冷凍待用。我是哈爾濱人,哈爾濱市亞溝鎮的粘豆包很有名氣!


潛水太憋停


哈爾濱作為東方小巴黎,老式東北民食相當豐富,老式粘豆包的做法就是苞米麵裡面放豆餡,苞米麵要泡製20個小時以上,豆餡要選用大芸豆,注意這個可不是豆沙,之後用手攥出圓形半斤苞米麵做的麵皮裡,之後撣上薄面,放在屜上蒸20分鐘左右。

現在的粘豆包多數屬於機器壓製,面的選擇性也多樣性,豆包裡的餡也不侷限豆沙,各種口味都有。

在吃法上可以蒸好了直接蘸白糖,也可以煎了吃,也可以在鐵鍋燉的時候壓成鍋貼,味道非常好吃。

歡迎祖國各地的朋友到東北吃粘豆包,記得這個好吃的粘豆包,吃的時候最好配上薺菜噶噠切的鹹菜條,絕對美味。

我是小浪花,喜歡就關注我吧


楊九霄


每個地方的做法不一樣!我家是大慶農村的,我們這用的是黏大米和玉米碴子!把這兩樣用水泡一晚上,然後撈出控水,再用機器磨成粉,把粉加溫水和成面放在炕上發,等發起來才能包豆包。豆餡用的是紅芸豆,烀熟了弄碎,加糖,攥成圓圓的小豆餡!


影子負氧離子眼鏡口罩


粘豆包,在東北不光哈爾濱人愛吃,東北人都愛吃,每年入冬進入臘月,東北的農村家家戶戶開始淘米,米是當年的新黃米,把米用水洗後撈出淋幹,用打米機蘑成面,發孝一天後後,再把紫花雲荳烀熟,攥成豆餡,用黃米麵把豆餡包成大小均勻的粘豆包,好吃,粘粘的,有米香和豆香,沾上白糖,甜甜糯糯的。


陳媽媽課堂


看著就好吃。新黃米洗淨,磨成面,加入適量的水和引酵,酵母也行,使勁搓揉,蓋上發酵半天到一天;小紅豆和大棗少加水,煮熟至見不到水,揉捏成泥做餡,喜歡吃甜的可以加入白糖或地瓜。發酵好的黃米麵揪成團,擀成厚皮,一大勺豆餡,包起、蒸熟,新出鍋的最好吃,香、粘、甜,滑口,一次能吃5、6個。



看著就好吃。新黃米洗淨,磨成面,加入適量的水和引酵,酵母也行,使勁搓揉,蓋上發酵半天到一天;小紅豆和大棗少加水,煮熟至見不到水,揉捏成泥做餡,喜歡吃甜的可以加入白糖或地瓜。發酵好的黃米麵揪成團,擀成厚皮,一大勺豆餡,包起、蒸熟,新出鍋的最好吃,香、粘、甜,滑口,一次能吃5、6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