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表彰了100名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這一百人當中,北京、黑龍江、甘肅這三個省市沒有人上榜。

37歲空軍特級飛行員蔣佳冀和38歲的姚明最為年輕,是被表彰者當中,極為少有的80後。而年紀最老的,則是3年前去世的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享年102歲。

北京大學王選、厲以寧、林毅夫等3位教師,于敏、王家福、李彥宏、鄒碧華、胡福明、鍾南山、屠呦呦、樊錦詩等8位校友,共計11人進入該公示名單。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於 敏

于敏,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8月出生,天津寧河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長期主持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為我國核武器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二代核武器研製中,突破關鍵技術,使我國核武器技術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王 選

王選,男,漢族,九三學社社員,1937年2月出生,2006年2月去世,江蘇無錫人,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主持研製成功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方正彩色出版系統得到大規模應用,實現了我國出版印刷行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和電”的技術革命,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範。致力於研究成果產業化,主持開發的電子出版系統,引發報業和印刷業四次技術革新,使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佔領99%國內報業和80%海外華文報業市場。設立“王選科技創新基金”,支持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研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王家福

王家福,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2月出生,四川南充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他參與民法通則、公司法、物權法等多部重要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為我國民商事立法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想,較早提出依法治國理念,對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和法學繁榮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特別貢獻獎等。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厲以寧

厲以寧,男,漢族,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30年11月出生,江蘇儀徵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他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參與推動我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參與推動出臺非公經濟36條以及非公經濟新36條,對我國經濟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另外,在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國有農墾經濟體制改革以及低碳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教育部第六屆及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李彥宏

李彥宏,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68年11月出生,山西陽泉人,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他秉持“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的理念,上世紀90年代率先深入研究搜索引擎技術,擁有“超鏈分析”技術專利。2000年歸國創業成立百度公司,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注重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研究,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製造、汽車、教育、金融、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及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應用,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智慧城市的構建。成立百度基金會,促進公益事業。榮獲“首都傑出人才獎”等。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鄒碧華

鄒碧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67年1月出生,2014年12月去世,江西奉新人,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成員、副院長、高級法官。他堅持司法為民、便民利民,在依法公正行使審判權中彰顯公平正義。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把先進管理理念和現代技術手段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獨創的審判工作方法成為法院系統學習寶典。先後參與審理社保基金追索案、北方證券破產案、房屋維修基金案等一大批全國矚目的重大疑難案件。規範設立上海法院系統12368便民服務熱線,受到群眾歡迎。積極推進法院管理科學化,牽頭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推動上海市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工作。2014年12月10日不幸因公殉職,引發了人民群眾自發悼念和緬懷,“法官當如鄒碧華”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鳴。被追授“全國模範法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林毅夫

林毅夫,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52年10月出生,臺灣宜蘭人,北京大學教授,國務院參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原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原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他植根於改革開放實際,自主創立並實踐了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力。豐富完善農業經濟學理論,重新構建發展中國家制度安排和宏觀經濟理論,為我國經濟學理論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參與國有企業、金融體制、電信體制改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糧食和“三農”等重要改革政策制定。積極推動中非合作新模式,幫助有關發展中國家成功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參與創立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推動了合作轉型和深化發展。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胡福明

胡福明,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7月出生,江蘇無錫人,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南京大學教授。他以共產黨員的巨大勇氣和知識分子的強烈擔當,勇開思想先河,勇立時代潮頭,衝破“兩個凡是”思想禁錮。作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理論界炸響一聲“春雷”。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拉開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對於重新確立起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深刻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榮獲“江蘇社科名家”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鍾南山

鍾南山,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廈門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兩次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標誌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以雙氫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為基礎的聯合用藥療法(ACT)是國際抗瘧第一用藥,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樊錦詩

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7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她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改革開放以來,她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團隊致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了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矛盾。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遺址保護傳承與利用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清華大學教師吳良鏞(1946教)、張月姣(兼職教授),校友王大珩 (1936屆物理) 、南仁東(1968屆無線電)、景海鵬(2010屆碩航院)5位清華人進入該公示名單。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吳良鏞

吳良鏞,男,漢族,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22年5月出生,江蘇南京人,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針對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建設規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廣等特點,他創立人居環境科學,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環境建設為核心的空間規劃設計方法和實踐模式,受到國際建築界的普遍認可。成功運用人居環境科學理論,開展區域城鄉、建築、園林等多尺度、多類型的規劃設計研究與實踐。主持參與北京圖書館新館設計、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設計、中央美術學院校園規劃設計、孔子研究院規劃設計等多個重大工程項目。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張月姣

張月姣,女,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10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世界銀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仲裁員,原外經貿部條法司司長,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原主席。她是第一位世貿組織中國籍“大法官”,長期奮戰在中國外經貿法制建設第一線。參與重要經貿規則協議的談判和制定,審理了大量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投資、貿易爭端案件,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法治形象。參與外資三法、對外貿易法等一系列對外開放基礎性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我國涉外經貿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作出重要貢獻。參與我國和歐美等經濟體長期進行的對外貿易、投資、知識產權談判,併為中國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作出了積極貢獻。榮獲2007年“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王大珩

王大珩,男,漢族,中共黨員,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蘇吳縣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原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領導下研製出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和首臺航天相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1986年3月,他會同其他3名科學家提出“863”計劃建議並獲中央批准,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促使發展高科技成為實現我國科技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1992年與其他學部委員倡議並促成建立中國工程院。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首屆“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南仁東

南仁東,男,滿族,群眾,1945年2月出生,2017年9月去世,吉林遼源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他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新,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建設發揮了關鍵作用,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他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勇於擔當堪稱楷模,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繼往開來,不懈奮鬥。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景海鵬,男,漢族,中共黨員,1966年10月出生,山西運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2008年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實現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2012年執行載人飛行任務並擔任指令長,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2016年擔任指令長,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成就了三巡蒼穹的中國奇蹟。榮獲“八一勳章”和“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北大11人、清華5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