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偏愛硬質的玉枕、瓷枕,他們睡著不累嗎?

wangjutao

睡覺,是人一天最重要的事情,人一天的三分之一時間都要花在睡覺上,有了一個好的睡眠,人們第二天才能有好的精神去工作、學習。而人睡覺有一種不能不用到的東西,那就是枕頭,很多人睡覺沒個枕頭睡的都不安穩。現在的枕頭類型很多,有乳膠枕、化纖枕、羽絨枕、記憶枕等。但我們老祖宗,條件沒有我們這麼好,能享受好的條件,他們睡的枕頭一般都是硬的,像玉枕、瓷枕。那麼,古人為什麼喜歡睡硬枕頭,睡覺不會嫌硌的頭痛嗎?


古人選玉枕與瓷枕是有講究的。我們都知道,玉是“天地之罡,日月之精,合乃成玉”。玉的保健作用有這麼幾個:疏通大腦中樞經絡,促進腦血管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鎮腦安神、經絡疏通、氣血流暢、臟腑安和之功效;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到:“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可見瓷枕功能也不小。玉、瓷有這麼多功效,古人當然樂意接受玉、瓷枕。玉枕還是皇帝的御用枕頭,歷史上的幾位高壽皇帝,像武則天,康熙,乾隆等,他們睡覺都用的是玉枕。有皇帝的現身說法,而且壽命還都挺長的,玉枕自然受到古人的追捧。古人為了長壽,硌的痛也沒什麼。

再有古代不像現在一樣有空調可以避暑,天氣是很熱的,而且古人都是留著長頭髮,所以到了夏天的“三伏天”,古人就叫苦不迭,為了避暑,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而玉枕、瓷枕就是個好辦法。玉,特點就是冷而不冰,涼而不寒。大夏天睡玉枕可以說是涼快的好辦法。李清照詩詞《醉花陰》中說過:“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可見枕頭的清涼解暑的功能。

玉枕、瓷枕雖說功效有這麼多,但現在的人肯定是不會用的,畢竟現在的枕頭類型多種多樣,功能也跟玉枕差不多。現在能看到玉枕、瓷枕的地方只有博物館了。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古人用硬枕大興於隋,這是因為隋開創科舉,寒門學子為改換門庭,紛紛挑燈夜讀,困了就在圓木枕頭上眯一會,一旦熟睡稍有偏動,就會滑落而驚醒。它又叫“警枕”,和懸樑刺股差不多的意思。

其實,硬枕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年就該有了。考古學家曾在河南信陽發掘一座戰國楚墓,裡面有個竹枕;玉枕、石枕、銅枕,陸續發現於漢代之後;隋唐之後又有了陶瓷枕。

這些枕頭多發現於貴族墓中,古人認為玉器通靈,一般用在禮儀、祭祀、陪葬,生活上是不太會用玉枕的,那剩下的石枕、瓷枕、銅枕是陪葬品還就是日常家居的生活品呢?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展出的第87號瓷枕上,枕面中央刻有: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內清風生石枕。

據專家研究,人在入睡以後,頭部的溫度過高,就不容易入睡,日常家庭中以蕎麥、木棉或塑料泡沫為枕芯的枕頭,由於所填物料不透氣,不容易散發頭部所產生的 熱量,所以在夏天多在其上墊上枕蓆,這樣頭部就感到涼爽容易入睡。古人對以上現象不一定能上升到科學的闡述,但古代的枕頭大多具有清火、安神的作用。

文獻中即記載了不少用中藥配製而成的藥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明目枕”,就是一種作為驅頭火、明目、醫治頭昏目眩的非常簡易的療法。

而這種硬的枕頭,也不是後腦勺放在上面,而是脖子枕在上面,不但涼快,還能保護髮髻不亂。還有種說法,這種枕頭還有利於健康。有一種說法是無憂四寸長壽三寸,所以高枕無憂的枕頭就是12公分,長壽的枕頭就是9公分左右。

從醫學角度說,這樣的枕頭雖然不舒服,還是有好處的,墊了這個硬枕頭,頸椎會更加前驅,這樣的前驅,對於頸椎病是有好處的。不過側躺的話就沒什麼用了,而且九公分的高度在矯正頸椎弧度方面比十二公分的更好,所以長壽三寸的說法也很科學。


大鬍子說史

古人最愛的玉枕有什麼功效

中國古人認為,玉石由陰陽二氣凝結而成,對人體健康有神奇的作用。在《神農本草經》和《木草綱目》中均稱玉石能除中熱,解煩悶,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並記載了106種用玉石治病的方法。這證明古人早就將玉石作為治病的一種藥料。

玉枕有哪些醫療作用?玉枕是由數十塊天然玉石小圓片製作而成的睡枕。據說武則天、乾隆、康熙、慈禧太后均終生以玉為枕。中國中醫鉅著《唐本草》、《神農本草》、《本草綱目》均對玉枕的醫療健身功效有詳盡論述。

玉枕的使用依據的是中國中醫“腳溫頭涼”的醫學原理。它透氣涼爽,能產生靜電磁場,降低頭溫.穩定腦壓,還能在睡眠中對頭部、頸部等十幾個穴位進行按摩, 促進腦血管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鎮靜安神、疏通經絡、氣血流暢、臟腑安和的作用。玉枕對頭痛、頭暈、失眠、神經衰弱、高血壓和腦血管動脈硬化等疾病均有療效,並無副作用。


大胖妞

為什麼古代人要用又硬又涼的瓷枕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裡也講道: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性能。

宋定窯 美人枕

2015年6月,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以3.5億港元高價落槌.加佣金後約合人民幣3億多元。白瓷作為定窯瓷的代表釉色,一直備受追捧。此枕造型以一個豐滿美人作俯臥狀。

“這次如此高價成交的定窯作品,以後很難有第二件。”廣東省中國文物鑑賞家協會常務理事馮素閣表示:“不排除有炒作的功能(嫌疑)”。

磁州窯枕

瓷枕的造型有一種會做成人物或動物的造型,叫做‘像生枕’。瓷枕形制有很多形制,有六角形、八方形、長方形、腰圓形、雲頭形、花瓣形、雞心形、橢圓形等,也有塑成嬰孩、虎形、龍形的。

而宋代最喜歡用的人物形象就是娃娃的造型,它有祈求多子多福民間的美好願望在裡邊,而娃娃又通常會跟荷葉聯繫在一起。據說開始時是作為陪葬的冥器,以後又作寢具和診脈之用。

瓷枕最流行的當屬於宋代,而其中十有八九是出自磁州窯。中空結構、胎體輕盈,具有便於攜帶等實用特點,不僅方便人們外出遊玩攜帶,而且不同的瓷枕還有辟邪、驅魅、求吉祥的功效。

南宋 吉州窯錠形彩繪瓷枕

枕在宋瓷中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畫面記錄了宋人的生活,體現了宋人身心放鬆、與世無爭的心態。


愛尚小娛樂

睡覺是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睡得香才能工作的好,那古代人睡那麼硬的枕頭能有助於睡眠嗎?

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自己模擬了一個古人的枕頭,親身體驗了一下感覺沒有想象那麼糟。

這是一個8公分高度的硬紙盒躺上去之後挺舒服並不是想象中硌得頭疼,完全可以讓我睡個好覺。

古人的枕頭都比較高,所以我又實驗了一個16公分的高度,如圖:


這個高度我完全接受不了,但也不是硌頭疼,而是太高導致頸部彎曲難受,在這種狀態下完全不能睡覺,純屬受罪。

實驗到此結束,結果證明古人睡的玉枕,瓷枕可能真沒有我們想象中恐怖,只是這個高度是我們接受不了的,因為我看到許多展品顯示古代的瓷枕確實很高,讓現在的我肯定睡不著。

所以枕頭的發展也是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的進化和完善。從最早的木頭、陶瓷、玉等材質,進化到明清時的藥枕,再到現在的各種高科技功能的枕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有一個優質的睡眠。

以上就是我的驗證結果,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鍾世傑

首先,從“枕”字的偏旁部首就能看的出來,一開始的枕頭就是一截木頭。我們最疑惑的就是甭管是玉枕,瓷枕,還是石枕,都是梆梆硬的,腦袋放在上邊不硌呀。這就得從古人的髮型說起了,中國自古就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是輕易不肯剪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一頭濃密的長髮,有頭髮墊著,就不會感覺到硌了。這就為什麼流傳下來的瓷枕,玉枕都是明朝以前的了,清朝入關以後,強制老百姓剃髮,枕頭也隨之變了,縫一個口袋,裡邊塞上稻穀殼,高級點的裡邊是蕎麥或者茶葉。如果這個時候還用瓷枕,你想啊,一邊光頭,一邊瓷的,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較量了一下,那酸爽~


其次,文化主流。古代人喜歡用硬枕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儒家禮儀文化的體現,古人對自身要求十分嚴格,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連睡都要有睡姿,他們認為“枕頭硬,才能骨頭硬;骨頭硬,做人身板才能挺”。我們現在睡覺怎麼舒服怎麼來,可在古人看來,不僅走路,連睡覺的姿勢也必須板正,硬枕頭就不許自己睡的那麼舒服,也就不會讓自己的睡姿失去控制。


最後,涼快!在古代炎熱的夏季,這些又冷又硬的枕頭自然也就成了清熱消暑的良品,以至於古代的大部分貴族都用玉枕解暑。例如詞人晏幾道就有“羅幕夜猶寒,玉枕春先困”的詞句;詞人周邦彥也曾寫道“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


青硯之

說一些我的推測——硬枕的廣泛採用,相信與古代人的蓄髮習慣有關。

古人男弱冠女及笄,便不再剃頭,平日將頭髮盤成髮髻,很久才洗一次,一直到死為止。睡硬枕時,要找到舒適的姿勢很難,人的頭一旦找到一個舒適的姿勢,便很少再動來動去,這樣可保發髻不亂,不然,那種髮髻要重新梳一次還是挺麻煩的。

另外,關於枕頭,古人也有很多迷信的說法,比如頭部宜涼不宜熱,枕玉枕可耳聰目明等,但這些迷信與普遍採用硬枕的前後因果關係不明。


瓷枕的流行,則是玉枕的延伸,中國人一向崇拜玉,但玉不是人人能擁有的,於是化土為玉,是為瓷。


進一步

風雅的古人們喜歡用玉枕,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玉是吉祥物,對人的身體也有諸多好處,能夠吸收人身體裡的汙垢之氣,讓心靈保持潔淨。而且,玉在古代也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如果一個人家裡有玉枕,也說明了這是大戶人家,非富即貴,並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

古人喜歡用玉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歸功於玉枕有養生作用,既能促進血液循環也能美容養顏,幫助人們更好的睡眠,也能保護頸椎,像現代人就有人睡硬枕頭緩解頸椎問題。還有一點,玉枕還能保證髮髻規整不凌亂。

此外,古人們更喜歡在夏天用玉枕入睡,既對身體起著保健作用,也具有清涼解暑的作用,緩解夏日心靈的浮躁,很多文人們都在自己的作品裡提到了玉枕。

宋代蘇庠寫“水榭風微玉枕涼”,活靈活現的展示出古人納涼的畫面。女詞人李清照寫“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裡的玉枕烘托了環境的孤寂,借玉枕的涼意表達了作者孤枕難眠的寂寞心情。重陽佳節,她不能和心愛的男子團聚,唯有借景抒情,排遣內心的哀寂,以此襯托玉枕的寒涼。

所以,古人們睡玉枕不但不覺得累,反而喜歡睡玉枕,從諸多詩詞中便能得知。

與玉枕有關的詩詞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大家留言補充討論。


沈善書

天氣炎熱當然能少穿就少穿,古人在做夏天的衣服時,儘量做得輕薄透氣,《金瓶梅》中就多次寫到一種布料名叫“蕉布”,就是把芭蕉的莖加工成絲裝,再放入草木灰的溫水紡織成布,這樣穿起來既清涼還可以防蚊蟲。

古代無論男女都留著長長的頭髮,到了夏天一襲長髮實在讓人涼快不起來,這時候頭枕瓷枕,就可以感受到絲絲涼意。要說夏日消暑神器,瓷枕也能算是榜上有名。-----轉自“寶迷”


竺瑪

看了一些答案,大多都是說古人也覺得疼,只是為了一些所謂的養生或者其他的益處忍著。我要告訴你,這都是錯的!古人不會傻乎乎的疼的厲害還繼續枕的,你們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如果你能正確的使用玉枕,真的是不硌頭的。枕玉枕之類的堅硬枕頭是有訣竅的。每個人的後腦勺部位都有一塊堅硬的骨頭。叫做枕骨。平躺之後,用你的枕骨枕在玉枕的上沿部位,這時你的頸椎最下方突出的那塊骨頭會自然的落在枕頭下沿部位,頭部呈現出自然後仰下垂的角度。睡一覺之後頸椎一點都不會累。特別放鬆。普通的枕頭大多都是睡覺的時候頭部上抬,頸椎下壓的姿勢,所以時間長了頸椎會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