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學分銀行 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讀書期間投身創業,難以繼續全日制學習,已有學分能否終身有效?自主學習考取了國際註冊會計師,今後攻讀研究生時,這個證書可否換算成一定數量的學分?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幹出了一番事業,工作能力有口皆碑,繼續深造時這種能力可否轉換成實實在在的學分……

這些都是追求進步者關心的實際問題。11月23日,在珠海舉行的2018年廣東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總開幕式上,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劉文清研究員介紹,經省政府同意,廣東正在建設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下稱“學分銀行”)。它由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和協調、省教育廳主辦和管理,是面向廣東省全體社會成員、服務終身學習的省級學分銀行。學分銀行建設可促進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為大家終身學習搭建一座“立交橋”。

當前,學分銀行建設已成為國際趨勢,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相應制度。我國將學分銀行建設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並作為國家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抓手。

“學分銀行制度將學生完成學業的時間從固定學習制變為彈性學習制,極大延展了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劉文清舉例說,小張讀兩年大專後打算休學創業,現有學分即可存入學分銀行;創業後通過學習拿到了註冊會計師證書,他又可按等級標準折算成40%的學分存入學分銀行。學分累計可“支取”兌換成相應的學歷,類似銀行的“零存整取”。

“學分銀行借鑑了銀行的特點,以學分為計量單位,是具有學分認定、積累、轉換等功能的新型學習制度。”劉文清研究員介紹,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將技能培訓等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較好地結合起來。

目前哪些成果可被認定或轉換為學歷教育課程學分?根據學分認定和轉換的有關制度,學歷教育課程、在線課程學習證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證書、培訓證書、創新創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競賽獎勵等皆可申請認定和轉換。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才能被認定,同時是相關專業的轉換,會計技能顯然不能轉換為工民建專業的學分。”劉文清補充道。

“這就是一個人的學習賬戶,類似個人的知識銀行。”參加總開幕式的王女士在得知廣東建設學分銀行的消息後很是欣喜。她表示,學分銀行可幫助學習者建立起個人終身學習電子檔案,學了什麼、什麼時候學、有什麼成果,猶如一張思維導圖,對學習者本人和招聘單位都一目瞭然。

目前,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重視和支持下,在體制機制、標準體系、制度建設、資歷框架、信息管理平臺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2017年,學分銀行首發了國內第一個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等級地方標準,它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發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備案,為我省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礎,標誌著人才成長“立交橋”搭建取得重要突破。劉文清介紹,下一步,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將開展中職和開放大學專科、高職和開放大學本科的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將組織基礎比較好的行業開展行業資歷等級標準的研製,並組織相關專業開展標準對標工作,積極為學習者構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成才的立交橋。

撰文:冉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