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如何把控风险和成本,也好意思自称跨境货代?

下半年旺季已然到来,跨境电商的货代们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不仅要处理数量超大,种类众多的货物,还得面对各种物流异常和风险,比如:价格上涨、舱位紧张、清关查验、本土丢包......

如何应对这些繁琐的情况?别急,有高人支招!小跨这边请教了航星物流、嘀嗒嘀物流科技等几家知名物流公司的大咖,看看专精于解决各种物流“疑难杂症”的他们有什么见解。

关于风险管控

跨境物流,风险重重。若想做好物流风险管控,首先得了解常见的物流风险有哪些?毕竟,物流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在物流中,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惹出麻烦。

常见的物流风险如下:工厂打包、贴标、交货阶段,出现漏出货,贴错表;货物交付物流商的中转过程,出现丢件情况;遇上航班、飞机延误;清关不顺利,货物被查验、扣关甚至销毁;物流尾程派送丢件……

据了解,时效,扣关,丢件这三大风险因素,是卖家比较关注的痛点!

针对不同风险,该怎么管控呢,从时效、扣关率、丢件率三方面入手。

1、提高时效

优先考虑自身资源。在码头有投资,有自己泊位的船公司,并在签约合同时候,签订garrantee space服务,禁止船公司“甩柜”。

购买on deck,hot box等服务,优先卸载货柜。

时刻关注货物状态。若能提柜则主动提,若货物处于不可提状态,立即利用船公司联系码头,通过船公司的干预,或可“解封”不可提柜的状态。

选择名次靠前的码头进行合作。可查看当地的码头装卸效率排名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排名,选择名次靠前的码头进行合作。装卸效率高意味着码头工作效率高,自动化效率高意味着不容易受罢工影响。

不懂如何把控风险和成本,也好意思自称跨境货代?

2、降低扣关率

把控货品的质量和种类。不过分相信客户提交的物品清单,要把清单与实际提供的货物是否一一对应,了解里面是否具有类似医疗器械类的敏感货物,哪一些是需要具备认证的货物,且严格把控货品的质量和种类,拒绝大概率被扣关的货物,降低扣关率。

预审清关文件。小至玩具,大到家电产品,不管是什么品类,都得详细检查清关所需文件是否齐全,比如税务文件、资质证、报关单等等等,从根源上降低扣关率。

理清清关规定。比如:英国,德国,东欧的清关都要缴纳Duty和VAT,但是英国严查电子产品和玩具,运力紧张;德国看重产品认证;东欧普遍低申报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电子化清关。

HSCODE编码正确归类。若要保证正常清关,首先要知道此类商品在该国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如符合,应归类到哪一个海关编码中。然后,明确该产品的申报价值,按真实数字申报。

3、降低丢件率

仔细把关卖家和工厂的交货方式。如果工厂交货的时候通过系统渠道,然后逐件扫描,可以避免工厂少交付。如果是通过系统下单,下单时扫描资料,就需要打什么资料,如发票和派送地址。

严格把关耗材、设备的质量。最简单的例子,部分卖家使用热敏纸面单,但是在海运高湿度条件下,热敏纸有可能跟透明胶产生化学反应,导致面单内容变模糊。因此,有时候丢件并不是真的“丢件”,而是面单出了问题,货物资料扫描不出来。

不懂如何把控风险和成本,也好意思自称跨境货代?

关于成本优化

风险管控,更多的是对外的管控;而成本优化,更多的是内部优化,减少成本损失。关于成本优化,看看大咖的看法。

1、物流的内部优化

报价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报表,让报价过程简单化。

合同完整规范化。跨境卖家与物流商之间签订合同应该尽可能详细化,包含运输合同,保密协议,支付协议等等。必要时可以在合同中加入具体数字,对丢件率、物流时效等进行量化。

流程管控透明化。从货物起飞到清关,所有环节如果都能做到可视化,就可以获得实时反馈,不断进行修正与调整。

资源整合最优化。适度与他人共享资源,可以减少各自的开支。

2、积压库存分销

当地线上渠道:主动结识,并利用当地销售人员的关系拓展线上销售网络,进行积压库存的分销。

合作分销商:可以与天猫、京东、family Dollar等知名经销商达成合作关系,通过特定渠道实现分销。

3、采用小包直发方式

随着万国邮联涨价,专线小包热度会逐渐上涨。不同专线小包费用和效果不一致,货代方根据货物的金额合理甄选专线,可以减少成本。

不懂如何把控风险和成本,也好意思自称跨境货代?

4、转口贸易

以美国为例,征收关税看的是货物的原产地。只要起运的地点仍然是中国,同样会被征收关税。但你可以先把先把货物运到第三国,比如越南,进行简单的加工、换标,再进行相应的加工厂后,可降低税费。某些情况还必须拿到第三国提供的相关认证,卖家应根据自己的财力量力而行。

欢迎关注跨境chat,专注于分享跨境创意、干货、资讯等内容,总有你想知道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