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造車新勢力”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重構


“四化”+“造車新勢力”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重構


在汽車產業電動化、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過程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湧現出一批造車新勢力。相對於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企業在汽車四化變革趨勢中更加積極擁抱變化,為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鯰魚效應。同時,造車新勢力企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本文針對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問題和挑戰做了梳理,希望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1、“四化”重新定義汽車

隨著化石能源危機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新興產業技術快速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愈演愈烈,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汽車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面臨重構。一方面,產品屬性和生產組織方式面臨變革。汽車產品及其周邊服務在汽車產業四化發展趨勢下不斷創新,汽車產品作為交通工具的傳統定位正在加快轉變成為新型智能移動生活空間,個性化、多元化、定製化的產品和配套服務需求倒逼原有生產組織方式發生變革。大批量流水線標準化產品生產方式開始演化為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大數據算法提供車型參數輸入的智能化製造體系。另一方面,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開始重構。互聯網技術融入汽車產業發展,新型科技企業大舉進入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智能交通管理、智慧共享出行、個性化出行服務定製成為商業模式重要發展方向。新興企業與傳統企業在汽車市場中競爭合作,研發創新鏈、產品價值鏈、生態服務鏈發生變化,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構。

2、產業跨界融合催生造車新勢力

汽車產業是一個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產業。從汽車產業發展史來看,汽車產業和產品是新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面對汽車產業四化變革趨勢,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迎來了關鍵機遇。一批造車新勢力企業抓住機遇實現快速發展。該類企業創始團隊和資本方主要來自傳統汽車領域或互聯網產業領域。經過近幾年發展,部分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在資金、技術、產品、品牌和市場競爭等部分領域具備了一定優勢,市場對該類企業產品上市具有較高的期待。

一方面,傳統汽車技術與新能源、智能網聯等多領域技術跨界融合。另一方面,來自傳統車企、互聯網科技公司、金融企業集團以及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資本與人才在汽車產業匯聚。最終造車新勢力企業在產業跨界融合中誕生,該類企業汽車產品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特徵越來越明顯,產品功能和形態、消費群體和使用方式、產業分工和服務模式出現多元化、集成化、信息化等特點。[1]目前造車新勢力企業已成為汽車產業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調研,造車新勢力企業產生的背景要素相對較多。

一是汽車動力技術電動化導致汽車研發和生產的門檻降低。在傳統汽車技術領域,以發動機和變速箱為核心的動力總成技術成為傳統汽車企業的技術壁壘,相對固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成為汽車研發與生產進入的隱形門檻。汽車產業電動化技術導致造車模塊、零部件種類和數量大幅減少,集成難度大幅下降。門檻降低使得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投資方和團隊涉足汽車行業,形成了當前諸多造車新勢力企業。

二是造車新勢力企業在智能網聯、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具備一定優勢。在市場調研與產品應用場景需求方面,具備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充分發揮創新優勢,專注用戶體驗研究,企業內部多元化背景團隊直接參與到消費者體驗生態場景,以消費場景需求為導向進行定製化設計和正向開發,相比傳統車企以燃油車平臺進行改造更能滿足客戶需求。

三是造車新勢力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高質量發展方向,同時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造車新勢力企業從產品製造為主轉向用戶服務為導向,改變了傳統汽車的鏈式研發和生產格局,新型技術應用、新型產業生態和新興商業模式符合做大做強技術創新型企業發展方向,符合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同時,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的重要抓手領域。造車新勢力企業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獲得戰略投資、銀行貸款等融資支持,在項目落地環節獲得稅收和土地政策優惠、廠房代建、費用減免等多項支持。

四是傳統車企轉型緩慢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留下一定發展空間。相對傳統車企在產品更新迭代的長週期,造車新勢力企業在汽車技術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加快產品佈局,汽車驅動動力形式、出行服務創新和共享出行商業模式成為該類企業在汽車市場的差異化競爭力。

3、重構生態倒逼產業進步

當前汽車行業出現新的消費趨勢、新的產業佈局和商業模式,這些將形成新的產業競爭環境。研發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信息化、產品研發多樣化、製造過程去中心化、商業服務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對產業發展形成了一定影響。

一是產業變革的“鯰魚效應”。相比傳統車企轉型步伐的緩慢,該類企業在汽車產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新概念、新設計、新功能的新產品,在汽車產品基礎上顛覆了傳統認知,挖掘出市場潛在的需求,激活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倒逼傳統車企在新技術、新產品方面開展布局,促進新能源汽車產品高標準、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快汽車商業模式生態重構,促進汽車行業管理模式創新。汽車產業正由單純的產品生產、銷售模式轉向產品銷售與周邊服務相結合的新型商業模式。造車新勢力企業在產品企劃階段即以場景需求、用戶服務平臺為市場定位,將汽車打造成為綜合出行場景的服務平臺,在平臺基礎上延伸出不同類型的增值業務,包括定製出行、通訊社交、互動娛樂、生活消費等多個商業模式。

三是創立新的自主品牌,為我國汽車產業走向世界創造新的機會。研發型新能源汽車企業注重品牌運營、媒體社群品牌價值傳播推廣。基於創新產品的鮮明功能和商業模式,提煉產品內涵和意義,融入人、車、生活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觀認同,形成品牌認知和忠誠度,培養客戶群體黏性,提升品牌價值。

目前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經營尚處於起步期,發展前景仍然曲折,實現企業的願景目標仍需時日。造車新勢力企業優勢在於跨界進入汽車行業,與汽車產業技術各個領域形成融合創新,在傳統汽車商業渠道方面注重基於用戶需求的商業模式生態構建,著重突出用戶生活服務、智能互聯服務、整車與電池金融服務、能源服務和品牌關懷服務等創新業態。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仍存在綜合實力不強、關鍵技術亟待突破、批量生產和質量控制有待驗證、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等薄弱環節。總體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在新技術獲取與客戶服務能力上優於傳統汽車企業,尤其是智能網聯服務和汽車相關生活服務等新領域的佈局能夠快速獲得市場青睞。

4、把握變革趨勢 實現高質量發展

面對汽車產業四化變革趨勢,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迎來了關鍵機遇。一批造車新勢力企業抓住機遇實現快速發展。該類企業創始團隊和資本方主要來自傳統汽車領域或互聯網產業領域。經過近幾年發展,部分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在資金、技術、產品、品牌和市場競爭等部分領域具備了一定優勢,市場對該類企業產品上市具有較高的期待。但在整車企業生產資質和汽車產品准入政策方面仍有障礙限制,產品規模化生產和推廣存在問題。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汽車企業必須不斷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考慮產業發展環境變革需求不斷完善相關管理措施,基於政策與市場主體的雙輪驅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