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骨峰精神”的傳承與力量 鋼多氣盈骨更硬

來源中國軍網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多兵種協同突擊。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

——走進中部戰區陸軍某團感受“松骨峰精神”的傳承與力量

鄭嶽明 葉紅 周彬 攝影報道

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每支英雄部隊都有自己的英雄戰史,以及由此凝聚昇華出的英雄戰鬥精神。

走近中部戰區陸軍某團松骨峰戰鬥雕塑,猶如置身血火交迸的戰火硝煙。68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該團三連以犧牲111人、倖存7人的代價,在松骨峰成功阻擊美軍一個團兵力。戰後,作家魏巍用文字記錄下這段悲壯歷史,“最可愛的人”由此成為人民解放軍一個親切讚譽。

斗轉星移,血脈相傳。採訪的這幾天,我們深深感受到,先烈們在松骨峰上用生命踐行的精神,已經深深烙刻在一代代官兵的靈魂深處。過去,他們鋼少氣多,進入新時代,新一代青年官兵鋼多氣盈骨更硬。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快速投入戰鬥。

“激戰松骨峰,我們連以氣勝鋼”

1990年10月,一紙遲到的“二等戰功”喜報,不遠千里送達“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的家中,抗美援朝戰史最經典的“松骨峰阻擊戰”由此被改寫,也把我們再度帶回到那場最慘烈、最悲壯、最艱苦的戰鬥。

“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時針撥回,藉助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這段描寫,松骨峰和三連伴隨著那場輝煌的勝利,深深烙印在一代代國人的記憶深處。

1950年11月30日,為阻擊美二師九團南逃,在松骨峰旁的無名高地上,三連死死釘在陣地最前沿,戰鬥從清晨6時持續到上午10時,在敵人飛機、大炮和坦克的輪番攻擊下,此時三連已犧牲過半……

“每個人都是一顆釘子,要牢牢釘在陣地上,天大的壓力也要頂住!”戰鬥進行得難解難分,時任指導員楊少成作出最後戰前動員,並燒燬了全部文件和筆記本,誓與陣地共存亡。

戰至黃昏,彈藥殆盡,就用槍托、石塊,甚至是牙齒當武器,直至披著大火撲向敵人……就這樣,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三連擋住了5次集團衝鋒,118人戰鬥至最後只剩7人,仍然死守陣地……戰後,志願軍總部給三連記特等功一次,並授予“攻守兼備”榮譽錦旗一面。

“王金傳、邢玉堂、井玉琢、李玉安……”十三位英雄的名字隨著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媒體報道、被寫入中學課本,人們不斷誦讀著、景仰著,“最可愛的人”也由此成為人民解放軍一個親切稱呼。

時光荏苒40年,直到李玉安的小兒子李廣中也成為三連一員,“烈士”還活著的消息不脛而走,帶火撲敵的李玉安和井玉琢才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與闊別已久的連隊重聚。

“激戰松骨峰,我們連以氣勝鋼……”前不久,一位出訪朝鮮歸來的老領導從松骨峰帶回了一包砂石土,那天,接過揮灑著先烈鮮血的熱土,官兵們一雙雙溼潤的眼睛飽含著崇敬,也燃燒著激情。

一包砂石土,一箇中國士兵與美國士兵殊死搏鬥的小山頭。永恆的“松骨峰精神”,再一次將這段英雄歷史喚醒、注入血脈,對於三連官兵而言,這股精神正是勝戰的力量,激勵他們奮勇前行。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觀察戰場態勢。

“賡續松骨峰,英雄基因永傳承”

時光更迭,精神永續。伴隨三連走過60多年崢嶸歲月,一面“攻守兼備”榮譽錦旗,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精神傳承的載體。

“看著這面戰旗,一種榮譽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在三連新落成榮譽室內,這面當時記錄“松骨峰阻擊戰”的戰旗,雖然顏色有些發黃發暗,但承載光輝榮譽的四個大字仍熠熠生輝。

翻閱三連連史,有這樣一段上級的評價:“在松骨峰的壯烈戰鬥中,三連抗擊3000餘敵人,打垮在坦克和炮火配合下的敵人數次進攻,與敵展開肉搏戰,配合主力殲滅逃敵。多次戰鬥證明,該連經得起殘酷的戰鬥考驗。”據“活烈士”李玉安回憶,“那個時候,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除了勝利一無所求。”

2001年,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一座刻有“松骨峰精神代代傳”字樣的雕塑拔地而起。如今,這座雕塑已成為官兵的精神座標,每年新兵入營、紀念日,都將其作為弘揚傳統的第一課。“松骨峰精神”在這裡化成忠勇和血性的代名詞,深深根植於官兵心中,源源不斷地催生新的“松骨峰”故事。

“賡續松骨峰,英雄基因永傳承。”信息制勝的現代戰爭,刺刀見紅的對抗模式正漸漸淡出練兵場。可在三連官兵中,刺殺訓練全員普及。官兵們說,戰爭樣式雖然改變了,但敢於亮劍、勇於犧牲的鐵血精神永不過時,刺殺操不只是一項技能,更多的是在練膽、練氣、練血性。

“時代條件變了,作戰樣式變了,武器裝備變了,紅色基因這個制勝密碼沒有變!”連長董全豐介紹說,正是憑著這種永不服輸的精氣神,官兵們一次次向新的難題發起衝鋒——從第一支摩托化部隊到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再到如今第一支信息化部隊,連隊一直走在陸軍發展變革最前沿。

前不久,三連在營編成內參加合成營任務式檢驗演練,對手是多路機動來襲、又不按常規出牌的兄弟部隊。“他們的兵力、火力數倍於我方,且佔盡天時地利。打,沒有勝算;不打,無法交待!怎麼辦?拼!”有了果敢的意志、堅強的決心,董全豐指揮連隊充分運用信息欺騙、信息壓制等手段,破“敵”外殼、打“敵”節點,一舉掌握戰場主動……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立體戰術協同。

“今日松骨峰,鋼多氣盈骨更硬”

躍進、匍匐、突擊,在裝甲火力掩護和無人機精確引導下,紅軍方清殘小組聞令出擊……前不久,一場合成營城市攻防戰悄然打響。

一陣煙塵落地,伴隨官兵躍動身影,指揮所內卻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火力配置不優、協同配合不緊密!”聽完大家的意見,合成營營長趙燕朋的覆盤發言,言簡意賅又直擊要害。

2018年1月3日,現場聆聽習主席訓令後,該團就以全員全裝的拉動方式展開野戰化駐訓。在冀中丘陵地帶,官兵們戰高溫鬥嚴寒,始終按實戰要求部署,住車邊帳篷、保持全時戒備……

進入新時代,從當年血火中走來的英雄部隊,已發展成為我軍第一支數字化部隊。開啟新徵程,這支新型精銳力量一定還會面對新的“松骨峰”,他們能否與前輩一樣敢打必勝?對此,該團黨委態度鮮明:盯緊未來戰場,用精用巧新質作戰力量,從根源上打牢官兵投身創新實踐之基。

“打破常規,需要敢於變革的勇氣。”按任務營和能力營來區分不同的訓練模式,是該團摸索出來的一條經驗,也是這支數字化部隊戰鬥力建設的“倍增器”。年初以來,官兵們枕戈待旦:基於能力訓練的分隊48小時強化訓練成為常態,基於任務需求的合成營則相繼進行了全員全裝快速機動和實彈戰術演練。

排長張萬玉清晰記得,在視察師史館時,習主席專門講到了松骨峰戰鬥:“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戰鬥作風很頑強。”同時強調,“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把簡單練到極致就是絕招!”張萬玉是全師首屈一指的“坦克殺手”,對於“鋼”和“氣”的認識,他有發言權。入伍七年來,他創下了發射某型反坦克導彈33發33中的不敗記錄。

“過去導彈少,現在我一年就要打好幾枚!我想說的是,今日‘松骨峰’,鋼多氣盈骨更硬!”提及對哪一次射擊印象最深,剛剛在實彈射擊中完成“一彈穿兩孔”的張萬玉回答謙虛而激盪:“下一次!”

近半年多,官兵們探索運用“合成戰鬥連+支援保障連”的編組模式和任務式指揮模式,從“一鍋煮”到“分類訓”,實現了模塊編組、離散配置、分佈交互指揮……形成多套不同環境下的新訓法戰法。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在步戰車的掩護下,步兵班正在進行戰術協調。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步兵班戰術行動。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戰術協同。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新兵爬戰術。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夕陽下戰車歸營。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向黨旗、戰鬥雕塑宣誓。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