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基因編輯嬰兒遭學界業界質疑!未來教育是否會被顛覆?

人民日報:基因編輯嬰兒遭學界業界質疑!未來教育是否會被顛覆?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近日宣佈,一對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已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CCR5基因經過修改,意在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毒感染。


如果成功,這對雙胞胎將成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目前該實驗的真實性尚未得到確認,研究也未發表於任何科學期刊,數據也沒有得到公開,但已在學界和社會引發廣泛的質疑。


人民日報:基因編輯嬰兒遭學界業界質疑!未來教育是否會被顛覆?

實驗的動機和必要性。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認為,目前公開的該實驗倫理申請中,並未提及這對雙胞胎的母親是否為艾滋病感染者。即使該實驗的母親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過藥物降低母體HIV的載量,仍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該實驗並非針對重大的致死性疾病,完全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試驗。”劉穎說。另一方面,“敲除CCR5基因以抵抗HIV病毒”已在細胞和小鼠等其他試驗模型上證實過。“後續也不可能讓人再去感染HIV病毒,所以這個實驗本身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也指出,該實驗使用的是健康胚胎,根本談不上基因治療,也不是給感染HIV的患者提供唯一的生育後代的希望。“HIV感染者不論男女,都有方法使其生育沒有病毒感染的健康寶寶。”


實驗影響的不可控性。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對此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儘管現代生物學研究了這麼多年,我們對於絕大多數生命現象、基因功能的理解可以說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準備好了可以對人類任何一個基因動手了麼?脫靶問題在動物實驗中解決了麼?你們能對這兩個孩子可能的不良後果負責麼?這兩個嬰兒的人生是實驗者有權利決定的麼?


劉穎介紹,目前已有研究證明CCR5基因的敲除會使得免疫水平下降,導致胎兒本身有可能會對其他的病毒的感染,也可能導致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即使我研究了十幾年的基因,我也並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基因在細胞內不會行使我沒有研究到的功能。”


“基因在免疫方面有的功能還不太清楚,基因編輯技術還不是那麼精確,‘脫靶效應’不可控,發育過程中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黃志偉認為,

從各個方面來看,這個實驗都是十分草率的,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李大力也認為,“CCR5基因本身對人類來說也並不一定是可有可無的,而且在中國人群中形成CCR5突變後是否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也是很難預見的。”


劉穎補充說,“當這些胎兒當他們長大後,他的基因是已經受過改造,也就是說他的基因已經被徹底改變了,那麼他再去和其他的正常人結婚生子之後,他的後代的基因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如果這個基因改變本身有一些不良影響的話,他的後代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這些後續的事情要怎麼來處理,怎麼來控制,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更深層次的擔憂


如果編輯CCR5基因治療艾滋病很合理,那麼如果一個人想要他的孩子獲得更多的肌肉,更高的個子,想要雙眼皮,高鼻樑怎麼辦呢?更甚著,如果他想要的孩子是高智商,是強大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或者領導力呢?

到那個時候,基因編輯會不會破壞人類基因庫的多樣性?基因編輯會不會讓人類變得千篇一律,毫無特色?更重要的,基因編輯會不會塑造永恆的不平等?

家境貧寒的孩子努力讀書工作仍然可以出人頭地,優越的家庭條件也有“富不過三代”的永恆困擾。但是,如果有了基因編輯技術的介入,一切就有可能不一樣了!

如果一部分人的孩子早早接受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改善”,他們就可能從外貌到智力各方面都佔據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這些優勢還是寫進基因組裡、可以遺傳的,那麼,其他孩子可能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所以,這項技術的邊界到底在哪裡?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