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小玉龍變白龍馬時,為什麼觀音先要摘了小龍脖子上的明珠?

恆實說


先來著下《西遊記》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中寫道:——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喝聲叫:“變!”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毛片,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



再來看《西遊記》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佛)“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在人看來龍就是神龍,但其實都仍是凡龍!龍能騰雲架霧呼風喚雨,能大能小能隱能現,這都是龍的本能,與生俱來,不需要修煉。就如同人能跑會跳,能言能寫一樣,都是人類的本事,學就行了,不用修練。而凡是龍都有顆龍珠,龍若沒有了龍珠就成了一條廢龍、殘龍,如人失去了雙手一樣。



那麼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收了小白龍的龍珠呢?其實就是讓小白龍忘了自己是條龍,專心專意地做好馬。而龍珠在觀世音菩薩手中,自然不會有任何傷害,還會為他好好“養”著,對小白龍當然也不會有什麼不利。


祥河詩語


這可能是一個設定的問題,有一個成語雙龍戲珠你可能聽說過。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很多妖怪或者修行之人都有一個修煉的核心,相當於我們正常人的心臟,但是要比心臟重要的多。

龍的設定就是如此,都是有龍珠的,而龍珠就是小白龍整個身體的核心和精華所在,拿掉了他的龍珠,他的一身法力就會受到限制,也更容易履行自己的職責,就是成為唐僧的腳力,而不會摻雜到別的上面,你看看整部西遊記,小白龍出手降妖的次數是屈指可數的,而且也是找的法力低微的出手!


大貓熊君


觀音菩薩收伏小白龍,取下寶珠是為了降低其法力,一是讓其安心服待唐僧。二是增加取經的難度。


張吉保643


因為怕他湊夠7個龍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