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清晨起床,美女機器人管家為你提示天氣溫度,搭配好著裝;她參照你的口味提前訂好早餐,根據你的行程安排訂車;如果忙於加班,她還會提醒:主人,該安排健身娛樂了……

這不是科幻片,而是軟銀集團董事長、總裁孫正義眼中的未來生活場景。他認為,未來30年內,人類將與100億機器人一起生活。

100億人與100億機器人一起生活

近日,孫正義在CNBC的一次訪談節目中表示,智能機器人的數量將快速增長,未來30年內,地球上的智能機器人將達到100億。到那時,人類數量也將達到這一數量。

這就意味著100億人口將與100億機器人一起生活。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孫正義認為,如此巨量的機器人出現,人類創造的每個行業都將被重新定義。

醫療行業、汽車行業、當然也包括信息行業。人類定義和創造的每個行業,即使是農業,也將被重新定義。因我們創造的工具在過去不如人類的大腦,而現在工具變得比人類自身更加聰明。無論任何行業的定義,都將被重新界定。

當然,行業重新定義也意味著一批人存在著失業的風險。孫正義警告,人類的大多數工作將被智能機器人替代:

現在我們有“白領”和“藍領”之分。我認為一個新“領”將會出現:“金屬領”(指機器人)。“金屬領”不僅將取代大部分藍領職位,也將取代很多白領職位。因此當他們變得非常聰明,肌肉可以活動時,人類應該會重新定義工作。

機器人上崗,科技似乎佔領了金融業

德勤中國數據研究院院長趙文華認為,金融業已經開始利用人工智能去代替人為的分析,其中包括預測金融的走向,未來股票的高低。

目前,德勤財務機器人正式上崗,作為國內首個投入使用的財務機器人,“小勤人”幾分鐘就能完成財務幾十分鐘才能完成的基礎工作,且可以7*24不間斷工作。

開票:預計每個開票流程可由20分鐘縮減到5分鐘,每天縮短每個FTE 6H的工作時間(75%效率提升)。增值稅發票管理:一個“小勤人”三四個小時就完成了財務人一天的工作。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小勤人”只是科技“佔領”金融業的一個縮影,更多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曾經熙熙攘攘的華爾街交易大廳越來越冷清了。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瑞銀設在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德城的交易大廳,全世界最大的交易大廳

然而,短短8年以後,它就變成了現在這樣: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交易員:2000年,高盛位於紐約的股票現金交易部門有600個交易員。而如今,僅剩下兩個交易員,剩餘的工作全部由人工智能所替代。

銀行櫃員:摩根大通正推動ATM在未來滿足客戶日常需求,如客戶通過手機“取款”,並在24小時內到任意ATM取現。約60%的櫃檯交易可通過ATM進行,明年這一比例將升至90%。

投行IBD:高盛將令IPO過程中約146個步驟自動化,這節省了人工所需的成千上萬個小時。

賣方分析師:機器人分析師的準確度和速度可能都已超過人類,高盛向開發分析程序的金融數據服務商Kensho大量投資。分析師需要40小時完成的工作,Kensho開發的程序只需1分鐘,量子計算機更能在眨眼間完成對所有金融模型的分析。

機器人包水餃,“大媽們”也要失業了?

除了金融業被“攻陷”,大量工業機器人正在製造業的流水線上“閃亮登場”。

秦皇島的“無人化水餃加工廠”火了,這是此前網上流傳的片段:

幾千平方的廠房裡,乾淨整潔,機器24小時不休息的工作,看不到一個員工。從和麵、放餡再到捏水餃,是一條完全乾淨整潔的流水線: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柔軟的氣動抓手,連特別柔軟的餃子都能安全抓起,而且從抓取到安放都定位精準: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沒有了埋頭包餃子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往返的機械手以及地表穿插有序的軌道。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以前整個工廠需要200個工人,現在生產相同的東西用工卻在20人以下,這意味著,“無人工廠”壓縮人工可達90%。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慧聰電子網提到,機器人執行任務約佔全球製造業製造任務的10%。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至約25%

作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我國不少製造業企業在招聘機器人一線操作工時陷入困境,不少企業招不到操作機器的人。

教育部、人社部與工信部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300萬,到2025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到450萬。

看來AI在奪走崗位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崗位,機器人正在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未來?

AI的IQ將達到1萬,10年內取代50%的工作

孫正義認為,人的IQ水平大約為100,人類的天才愛因斯坦、達芬奇可能達到了200,而他相信,AI計算機的IQ最終將達到1萬。

趙文華提到,當前在商業領域的AI應用也十分廣泛,預計十年內5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目前AI已經在各個領域大展身手:

2015年騰訊推出了夢幻寫手,2016年阿里與第一財經合作研發了DT稿王;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後的25秒內,“中國地震臺網”已經發布了由機器人自動編寫的新聞消息;谷歌無人駕駛已經累計行駛300萬公里的行程;科大訊飛將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已經從60.2%提升至95%;支付寶現在已經使用了智能客服,成功提升自助服務率至97%,同時提高滿意度3個百分點;物流領域開始廣泛使用無人機、RFID技術進行盤點和物流信息的記錄追蹤。

在應對AI技術的挑戰方面,IBM首席執行官Rometty認為,對美國來說,勞動者的技能是“最急迫也最核心的問題”。她也重申了美國教育必須進行徹底改革,以應對“人與機器共存時代”的到來。

馬雲也持相似觀點: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面對AI的考驗,你準備好了嗎?

孫正義:30年後地球上將有百億機器人

孫正義:30年後,你將與100億機器人一同生活!

據CNBC報道,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Masayoshi Son)在“喚醒良知基金會”(Appeal of Conscience Foundation)的演講中警告稱,奇點(Singularity)即將到來。孫正義強調了兩個觀點:第一,當人工智能(AI)的智力最終超越人類的時候,奇點時刻就會到來,屆時機器人將取代大量人類工作崗位。第二,地球上有感知能力的機器人數量將可與人類數量相匹敵。

孫正義在演講中稱:“我們現在有白領工人和藍領工人,我要說金屬領工人即將出現。這種金屬領工人不僅會取代大多數藍領工人的工作,還會危及白領工人的工作。因此,當它們變得足夠聰明和肌肉發達時,人類的工作應該如何定義?如果它們取代了人類大量工作,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生命價值如何界定?我們必須再次深入思考這些問題。”

關於人工智能,孫正義表示:“我預計,30年後地球上的智能機器人數量將會達到100億。到那時,人類數量也將達到100億左右。所以那時的地球上將有100億人口和100億個智能機器人。這是我們第一次與100億個機器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類創造的每個產業都將被重新定義,包括醫療行業、汽車工業以及信息產業,甚至是農業。因為過去我們創造的工具相對比較落後,而現在工具正變得比人類更聰明。”

軟銀93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技術投資工具已經引發巨大關注。但業內許多人始終在問:孫正義想做什麼?在演講中,他說:“這一切都可歸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我對這項投資的信念和願景是什麼?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迎接奇點。”

當然,孫正義並不是唯一一個痴迷於奇點的科技巨頭。美國科技大亨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警告說,這是人類生存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他還認為這比核武更危險。孫正義比較感興趣的投資包括專車領域,軟銀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將其視為無人駕駛運動的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