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前段時間一條消息刷遍各媒體頭條: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當選院士,阿里雲估值達到5000億。這一切的背後大佬是馬雲。早在10年前馬雲就開始重金佈局雲計算,前後投入達10個億。

人們不禁慨嘆:大佬就是大佬,眼光非常超前。

事實上,小成靠努力,大成靠趨勢。

對趨勢的理解水平,就是一個人的財富水平。你對趨勢的理解在第幾層呢?


01 普通人看不到趨勢,只看得到眼前的形勢。目力所及的是趨勢的過去式


先拿我自己開刀:

2006年的時候,我和一個女孩同時進入瞭如日中天的百度公司實習。我留在了百度,而她則被淘汰。之後,她遠赴杭州去了我們都看不上的阿里巴巴。當時我的經理還跟我說:你可要珍惜這個機會,能留下來非常不容易。10年過去了,百度日漸衰落,我早已離開了百度,而當年的那個女孩據說已經在阿里做到了總監的位置,手上還有可觀的股票。


大多數人估計都曾經和我一樣,被眼前的熱鬧所吸引,拼命努力,追逐的只是眼前的形勢。而那些被你忽略的,看不上眼的,卻在未來成了氣候。


當下的形勢往往如日中天,是曾經的趨勢既成的事實,像一艘巨大而越來越慢的輪船;而未來的趨勢往往微不足道,是不可阻擋的變化,像輕巧而乘風破浪的快艇。


<strong>一個人跑的再快,終快不過乘坐的船。這往往是個體的悲催。


<strong>但對於“船”來說,更悲催的是: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笑傲零售行業的大潤發超市曾經是一個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在零售這個領域裡,沒有任何人能打敗它,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然而2018年,卻被馬雲的阿里巴巴收購了。在大潤發含辛茹苦幾十年的高層集體離職,創始人黃明端悽然慨嘆:

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大潤發誕生於零售時代,卻因為沒有抓住互聯網時代,錯過了電商的趨勢最終折戟沉沙。


<strong>趨勢來的時候你看不懂它,看不上它,趨勢變成形勢的時候,你抓不住它,追不上它。


優秀的人是怎麼對待趨勢的呢?


02 優秀的人抓住趨勢,目力所及的是趨勢的現在式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號稱“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美團老闆——王興。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如今的美團市值超過6000億港幣,已經成為僅次於阿里、騰訊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但在上市前的美團用了8年時間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較量。


2012年,國內還處在千團大戰階段,大家一窩蜂的盯上了團購的熱門生意,攀比著在各大媒體上砸廣告燒錢,目的是往PC網站上導流量、拉用戶。彼時美團網還在第二梯隊,各方面都並不突出。


這個時候智能手機時代來了,移動互聯網趨勢剛剛興起。


王興敏銳的發現,智能手機用戶正在爆發式增長而PC端流量卻在不斷下滑,他判斷移動互聯網將改變整個團購行業的格局。於是,他單獨成立了一支小組,去研究任何一個日單超過一千單的APP,每天桌上擺滿了手機,幾十屏幾十屏的去瀏覽。隨後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美團轉型移動APP,將所有的廣告費投入到移動互聯網上來。


在所有的競爭對手燒錢砸PC端廣告而頭破血流的時候,王興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趨勢殺出一條血路。


而王興看到的趨勢還不止這一個。


當時,國內所有的團購網站效仿的都是鼻祖groupon的模式,兵家必爭之地是電影票和餐飲,同質化競爭非常慘烈,最後比拼的是誰的折扣更低,誰補貼的力度最大。另一頭,團購的本意是為商家帶去體驗的消費者,可是卻給商家帶來了一批薅羊毛的一次性消費者。一門生意,做到最後,卻是團購網站和商家都很受傷。團購模式整個的商業邏輯受到衝擊,面臨崩盤。


王興卻看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業務增長迅速——外賣。大量的上班族開始利用網絡叫外賣。王興又一次果斷的抓住了外賣的趨勢,將所有重兵投入到這個上面來,並隨後裁掉了整個團購部門。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牢牢抓住了移動互聯網+外賣這兩個趨勢的王興,最終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在屍橫遍野的團購江湖爬了出來。


<strong>生與死的較量,有時僅僅是誰抓住了趨勢,誰敢於在趨勢中重金下注。


但,這也不是把握趨勢的頂級姿勢,輪到真正的大佬出場了……


03 頂級的人佈局趨勢,目力所及是10年乃是百年後趨勢的未來式


回到一開頭,我們來講講馬雲佈局雲計算背後的故事。


10年前,人們還不清楚雲計算為何物。馬化騰判斷為時尚早,可能得過幾百年,幾千年之後,到阿凡達的那種時候才能實現。李彥宏說它是新瓶裝舊酒。就連馬雲本人也說不清楚雲計算為誰做,要做多久,什麼時候產生效益。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只有一點是馬雲和王堅都確信不疑的:那就是如果阿里還不掌握這項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


於是,阿里雲團隊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征程,最難的時候,整個團隊80%的員工離職,連阿里內部員工都說王堅是騙子。但馬雲毅然頂著各界質疑堅持在這個領域投入了10個億,他說:“我每年給阿里雲投 10 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如果撞牆了,這錢打水漂了,我花得起,這是戰略。”如今,阿里雲估值達到5000億。


馬雲的著眼點不是眼前,不是三五年,而是十年後。


那片戰場上,甚至沒有敵人,只有自己和自己的使命。


把趨勢放到戰略級高度,為了未來而佈局,為此不計代價的投入。這等胸襟和氣魄,才有了歷經PC時代、互聯網時代、電商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而始終屹立不倒的馬雲,也不愧我們尊稱他一聲教父!


如今的阿里已成頂級科學家數量最多公司之一:在阿里巴巴38位合夥人中,超過三分之一是技術出身,它擁有10多位世界頂級專家、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先後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450多篇論文。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將最優秀、最有前瞻性的人才招致麾下,不惜重金佈局未來的趨勢,阿里巴巴已然成了活在未來的超級引擎!


談到阿里巴巴,不得不提到曾經投了阿里,回報率高達880倍的爸爸的爸爸——孫正義。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孫正義全球投資了超過1300家公司,是真正意義上的爸爸了。


每一次浪潮更替,他都能早早佈局,佔據主賽道,而當趨勢到來後,又能毫無留戀,大規模重倉下一片處女地:

1)從PC到互聯網:1996年,一億美元投資YAHOO,佔35%,回報144倍;

2001年,8000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佔34.4%;

2)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

2004年拜訪喬布斯鎖定蘋果在日本的3年獨家代理權,2006年併購日本第三大運營商沃達豐。2013年併購全球第三大運營商sprint。

3)從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

2016年,310億美元併購ARM。


此刻,當我們還在關注物聯網、雲計算的時候,孫正義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了1000億!


在2010年的股東會上,他曾提出軟銀30年願景,以及300年後的世界面貌,他的佈局長達300年!


孫正義說:“人生只有一次,我希望高瞻遠矚,我不想小賭怡情”


<strong>站在大佬肩上看世界,十年、百年盡收眼底。在那片荒蕪的高地上,只有自己和理想,沒有對手!


而我們很多人卻為了區區溫飽,耗盡一生;為了追名逐利,和對手爭得頭破血流。


04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不同的趨勢中


無論主動或被動,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不同的趨勢中,有的是過去式,有的是未來式。


前陣子,我回湖北老家碰到了正在讀高二的小侄女。侄女很努力品學兼優,我問她高考打算報考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她說不知道,沒想那麼遠,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話,是沒錯。但我馬上想到了生活在北京的另一個外甥女。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北京的外甥女在某重點高中,成績中等,卻眼界開闊。她很喜歡影視製作,一年前就註冊了抖音號,現在的粉絲量已經10幾萬。問起她的理想,她思路非常清晰:目標學校是中國傳媒大學,準備學影視製作,畢業後還打算考哥倫比亞大學進一步瞭解國外的製作水準。而她現在的水平其實已經超過很多專門做抖音的上班族。


兩個同齡人,一個不清楚未來自己要什麼,只是像無數的前人一樣,為眼前的高考而努力;另一個已經立下志願,在為未來而做準備。你說哪個成功的概率更大?


韓寒說,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大佬們的故事,終不及自己的命運更重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趨勢,但你有為未來做佈局,為自己的趨勢而投入嗎?


還是嘴上說著終身學習,但是因為看不到名利的即時回報,而繼續去刷劇、刷抖音了?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不同的使命而來。


使命,就是怎麼使你這一條命。使命,就是你最終極的趨勢。


不管風口如何變化,你都能居易以俟命,靜待屬於你的趨勢。你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在為自己的趨勢佈局。


<strong>勇敢的追隨內心,無問東西……


從王興到馬雲、孫正義:關於“趨勢”的認知你在第幾層?


.END.

庖丁姐,互聯網10年老兵,先後就職於百度、微博,現自媒體創業中。願做職場人的半坡加油站!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