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搭設滿堂支模腳手架常見問題:

(1).不搭設掃地杆或掃地杆搭設不全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2).步距偏大(搭設滿堂支模腳手架的步距不應大於1.4m)。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步距約有1800mm高

(3)立杆橫距、排距偏大,絕大部分項目的立杆沒有嚴格按專項施工方案中確定的距離搭設。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4).上部自由高度偏高(搭設滿堂支模腳手架上部自由高度不大於0.75。

(5).立杆根部的可調底座的調節高度往往超過300mm,上部也安裝可調頂託,往往造成頂託杆與下部的立杆不在同一垂線上,產生偏心受壓。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6).不同施工班組之間搭設同一支模腳手架時相互之間不連接或連接不夠。

(7).搭設滿堂支模腳手架時不搭設豎向剪刀撐,尤其是臨邊及臨邊有梁的地方。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8).主次梁交匯處沒有增加立杆數量,梁底模下部的木枋大部分水平放置,降低了木枋的受力能力。

(9).梁下部的加強杆大部分是加固時撐上去的,其垂直度得不到保證,縱向偏差往往超規範,與周邊支模體系無法進行有效的連接。

滿堂、落地式、懸挑腳手架常見問題

(10).高支模或超高支模體系絕大部分沒有搭設水平剪刀撐。

(11).有部分項目的立杆接長採用搭接,下部立杆採用單立杆。

(12).相當一部分的樓梯支模腳手架的搭設沒有按方案搭設,隨意性較大,導致踏步板整體偏移。

(13).扣件擰緊度普遍不足(規範規定:扣件擰緊度40~65N.m),支模腳手架基本都是木工搭設的,沒有經過特殊工種的培訓。

(14).扣件普遍沒有進行檢測,其質量狀況參差不齊。

(15).支模體系與外腳手架相連接的現象時有發生。

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常見問題:

(1).沒有搭設掃地杆或掃地杆搭設不完全或將縱、橫掃地杆方向搭反了。

(2).立杆縱距間距不均勻,不按方案中的尺寸搭設,佈置第一道立杆時杆件的長短搭配不合理,導致立杆接頭沒有錯開,立杆的垂直度偏差超規範。

(3).縱向水平杆搭設時沒有注意杆件接頭的位置。使用竹笆板作腳手板時將其直接搭設在立杆,應該搭設在橫向水平杆上。

(4).主節點處沒有搭設橫向水平杆(用竹串片板、木腳手板時極為普遍),將橫向水平杆搭設在立杆上(用竹串片板、木腳手板時),水平杆伸出扣件的長度不符合規範要求(小於100mm)。

(5).連牆件:距離主節點的距離偏大(大於300mm),沒有內外立杆同時連接,在連接建築物一端與預埋件的連接採用單扣件,24m以上的腳手架連牆件的軸向力在10KN以上,必須採用雙扣件連接才能滿足要求,尤其是沿海地區,如果採用單扣件連接則連牆件的數量少了一半。連牆件的數量不能滿足要求。

(6).剪刀撐沒有隨腳手架的搭設進度及時搭設,跨越立杆數量不符合規範要求,搭接長度不夠,搭接時旋轉扣件數量不足,剪刀撐根部沒有落在墊板上,與腳手架架體之間的連接不夠(主要是外側斜杆)。

(7).橫向斜撐:拐角處、折線拐點、弧線拐點及24m以上腳手架的中間每隔6跨的地方沒有搭設橫向斜撐或沒有連續搭設到頂。

(8).首層、每隔12m及作業層都要滿鋪腳手板的規定沒有得到認真執行。

(9).腳手架上堆載過多或集中荷載過大。

(10).大部分腳手架沒有做防雷接地。

(11).扣件擰緊度普遍沒有進行檢查。

(12).超過50m高的腳手架沒有采用雙立杆或其它卸載措施。

(13).腳手架的地基承載力不足,周邊缺少排水措施,落在現澆樓面上的腳手架在方案中不進行樓面承載力的計算。

(14).採用竹笆板做腳手板時拐角處缺少一根橫向水平杆。

(15).腳手板的搭接不符合要求,探頭板、挑頭板現象普遍,竹笆板四角固定不完全。

懸挑式腳手架常見問題:

(1).懸挑式腳手架的每根立杆都應該落在懸挑樑上,但往往在遇到現澆框剪結構時懸挑梁佈置沒有進行設計,導致一些拐角或中間部位的立杆懸空。

(2).懸挑梁的壓梁長度不足,尤其是在拐角處的懸挑梁大部分處理不好。

(3).相當一部分的項目懸挑梁的環扣採用螺紋鋼。

(4).懸挑式腳手架的剪刀撐應按20m以上高度考慮,即沿長度和高度方向連續設置。大部分不設置橫向斜撐。

(5).多數懸挑式腳手架的方案中將鋼絲繩卸載納入受力計算,鋼絲繩不能用為受力杆件,鋼絲繩卸載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不應參與受力計算。

(6).鋼絲繩與建築物連接的環扣採用螺紋鋼,並且水平預埋環扣。鋼絲繩鎖釦數量不足、繩頭長度不夠。

(7).懸挑式腳手架的懸挑梁擱置在懸挑構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