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北與蘇南經濟差距怎麼那麼大?

農野趣味兒


大概全國難以找出一個和江蘇這樣的省份,南北經濟差異較大,以至於在全國,蘇南成了富裕的代名詞,蘇北成了貧窮的代名詞。其實,蘇南是真的富裕,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而蘇北,是假的貧窮,是相對於蘇南的窮,照樣也是全國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但是,蘇南的經濟如此強勁,讓人不由去問,同在江蘇大地上,為何蘇北和蘇南的差距如此之大?

如果仔細分析蘇南蘇北的發展數據,你會發現,事實和我們想象的並不完全一致。一般認為,蘇南地區包括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州,其中南京蘇州無錫已經經濟總量過萬億,幾乎佔據江蘇省的半壁江山。而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市5個省轄市,經濟實力較弱。

但實際上,就GDP來看,蘇北的徐州市並不弱於蘇南的常州市,2017年徐州經濟總量達到了6605億元,而常州為6580億元;蘇北的鹽城5082億元超過了蘇南的鎮江4105億元。之所以給人蘇南強、蘇北弱的印象,一方面在於江蘇經濟前三強都是蘇南的,倒數3個都是蘇北的,淮安、連雲港和宿遷,甚至不如蘇南的幾個最強縣市(區)。另一方面,蘇南的人均GDP要遠超蘇南,只是,蘇南的GDP裡,一部分來自於蘇北人民的貢獻。

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即是一個地域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蘇北的差距,主要來自於幾個方面因素。劃橫線加粗:和蘇南相比!

首先,在於蘇北有大量的農田保護區,可用土地建設指標少。坐高鐵從上海到北京,你會看到一望無際的農田和著名的蘇北灌溉大渠。所以看起來蘇北地很多,但能夠拿來開發的土地真的不多。既然是基本農田保護區,那麼,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就很高了,想引進企業首先會遇到環保的門檻。

其次,在於蘇北的產業層次比較低,產品附加值少利潤低。就拿徐州來說,首先想到的是徐工、徐礦。如徐州的煤礦蘊藏量江蘇第一,但在開發煤產業的問題上,好像也不必山西好多少,一車一車的煤燒出了GDP。粗放型發展模式把蘇北死死鎖在產業鏈的中低端。而蘇南地區這些年來聚焦高新產業發展,產品附加值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一些產業技術甚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再次,在於蘇北缺少一個發展中心,沒有大哥帶頭共同發展。蘇北五市中,徐州經濟實力最強,但位置太偏;位置較好的淮安,自從運河河運沒落後,經濟一直無起色。蘇南有上海這個帶頭大哥在。而省內大哥南京畢竟太遠,輻射安徽馬鞍山更有效果。連雲港作為歐亞大陸橋的起點,好像也就是一個點。靠海的鹽城,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鹽城市真的是一個沿海城市!

要解決蘇北發展中心問題,首先要解決交通動脈問題。要想富,先修路。不知過去是否有意被忽視,偌大個蘇北,到今天也只有徐州通了高鐵,就好象一條經濟大動脈在蘇北打出了一個擦邊球。而到蘇北高鐵網建成那一天,蘇北的經濟血脈才能真正打通,那時候,淮安因地理位置的優勢,將很有機會發展成蘇北核心。

但是,要解決蘇北產業發展層次較低的問題,可能比修路的難度更大。一方面,蘇北現有的產業基礎及土地限制因素,難以實現後發優勢。畢竟,在蘇北的產業層次提升時,蘇南的產業走向了高精尖。另一方面,蘇北的人才流失問題更需要解決,學歷低的蘇北人到跑到蘇南打工,學歷高的蘇北人都跑到蘇南創業。蘇北自身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人才又當如何保證?所以,蘇南的富是蘇南人蘇北人共同建設出來的“富”,而蘇北的“窮”,是蘇北自己的“窮”!

因為產業層次低導致蘇北的人才流失大,人才流失嚴重又導致蘇北產業轉型升級難,惡性循環趨勢已然出現。是時候,全江蘇都應該好好思考蘇北的發展定位了!


單問者


我是江蘇人,我家在江蘇徐州,屬於蘇北地區,對於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

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

蘇南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

我們先從經濟模式來看看蘇北和蘇南的差距。先說蘇北,蘇北的經濟主要是靠資源來支撐,這一點在徐州身上很突出。徐州的煤礦蘊藏量江蘇第一,所以說幾十年前徐州就是靠著這一車一車的煤礦支撐起了徐州的經濟。

但是資源是有限的,煤礦有一天也會挖完的,徐州現在就處在轉型階段,正在由單一的煤礦經濟轉型為多元化經濟模式。

整個蘇北地區差不多都是這樣,大同小異。

反觀蘇南地區,電子產業發達,信息技術產業全國頂尖。比如蘇州的崑山,遍佈了大大小小的電子廠。

這就是蘇北和蘇南經濟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


娛樂優盤


其它都是假的,真正的原因是:建設用地指標限制的結果!蘇北屬於農田保護區,建設用地指標主要在地級市有,縣和縣級市很少!這種現象蘇中也存在!不過蘇中的建設用地指標比蘇北還多一點!這建設用地指標審批權限還在中央,江蘇省都沒辦法解決!中央把蘇北、蘇中劃為基本農田保護區了!造成地方政府地少,配套設施沒辦法投入,於是投資環境就更差,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舉個例子:蘇中某沿江縣級市,原本還算髮達,但是需要發展時,卻無建設用地指標,於是,地方政府要求把農村所有邊角、河灘、宅基地周邊的樹木全部砍去,覆土耕種,作為復墾農田,以換取建設用地指標!經過各級考察團考核、航拍後,申報中央!終於把省級開發區上升成國家級開發區了,增加了建設用地指標,現在比以前多了近30平方公里的兩個工業園區!


我0102


因為蘇北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黃泛區,隔上幾十上百年每當蘇北完成經濟建設要大發展的時候,黃河就決堤了,或者淮河就決堤了,或者戰亂就來到了~大家都知道江南有錢,所以不論決堤還是戰亂都會刻意避過蘇南(江南)免得把這個會下蛋的母雞給弄死,沒辦法,只好委屈蘇北咯,古代是這樣,近代是這樣,建國後還這樣,蘇北不窮誰窮?

而且,蘇北的窮只是相對的,看了下2017年各城市的gdp數值,蘇北最窮的宿遷市在安徽省內僅次於合肥和蕪湖,甚至比甘肅的省會蘭州還高,這也叫窮,你還叫別人怎麼活?所以蘇北窮,只是相對蘇南窮,除了北上廣深這些牛逼的存在,國內各城市你們誰跟蘇南比不是個窮鬼呢?


嶺上霏霏


江蘇的經濟發展相對還是比較均衡的,蘇北與蘇南比雖有一定差距,但將蘇北放到全國看,還是較強的。蘇北最差的宿遷市,在全國293個地級市中排在93位。高過浙江3個市、廣東11個市。廣東、浙江各市的差距就更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