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全丨遙想梧桐登高時——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賈秀全丨遙想梧桐登高時——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遙想梧桐登高時

——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作者/賈秀全攝影/崔桂林

隨著鹽城內環高架通車的日益臨近,我們明顯感到市區交通順暢許多。居住地到上班地點有五六公里,2015年春天以來,歷經六百個日日夜夜,花開花落,署去寒來,內環高架象四條巨龍高懸於範公路、南環路、西環路、青年路。累計長度57公里。這個寒冷的季節,我駕車到達上班地點,比以往從容許多。我辦公地點緊挨高架五星樞紐,在辦公樓上向南遠眺,範公路高架混凝土橋體巍峨雄壯,乳白色燈杆像哨兵一樣巍然屹立,黑色路面與白色標線相映成趣,綠色路牌在蕭瑟的冬天格外醒目,橋面偶有工程車通行,工人們作通行前的細節檢查。五星樞紐五層交匯,最高達35米。天空俯視蔚為壯觀。

此時我的思緒飛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我的瞭望方向恰好與現在相反,由家鄉向著縣城。家鄉夾河邊,有一株百年梧桐,樹高几仗,樹冠碩大,樹皮青白光滑,被無數人刻上名字,以求與老樹一樣萬古長青。此樹無蟲,姿態俊逸,招人喜愛,蔭可納涼,果可食用,杆宜攀爬,我們一群玩伴常常爬上樹杈,攀至高處,向北瞭望,可見縣城新洋港邊的電廠煙囪冒著白煙,於是我們興奮地呼喚:“看到(鹽城)了,看到了!”家離縣城25華里,那時不通公交,班輪班車也少,25華里的道路在當時的眼光中似乎遙遠而漫長。當時我想,去一趟縣城該多好!最好兜裡揣上五毛錢,看一場電影,吃上一隻赭紅噴香的油叉子或者一塊香甜鬆軟金黃的麵包。如今父母均已過世,我無法考證第一次進縣城是何年何月何日。可是在我心中的第一次進城是那樣的刻骨銘心。1967年一個寒冷的冬天。午後。五歲的我因一次意外,喉嚨被灼傷,當晚被父親請人送地區醫院搶救,記得父親找來堂叔和踏二輪車的師傅,把我裹上厚厚的棉大衣冒著寒風飛也似的騎行在黑咕隆咚的通榆公路(前身是范公堤,1979年命名204國道)上,那時的公路狹窄、彎曲、砂石路面,坑坑窪窪,不知走了多久,我終於被送進急救室,我只記得急救室四周綠色的牆壁,等我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躺在病房裡,我氣管做了手術,我無法講出話語。事後得知,醫生說如果再晚一點,我很可能窒息而亡。出院回來自然還是走這條路,不過無需月黑風高而是沐浴在陽光之下,父親的心情一定由去時的焦急緊張變得平和慶幸!這條路見證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賈秀全丨遙想梧桐登高時——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也許父親寒夜送兒搶救歷經道路坑窪的艱辛,也許是他對兒子命運的無為而治,也許他內心深處有什麼獨特把握,在我高中畢業的那一年,他沒有鼓勵我復讀,毅然把我送到這條路上接受鍛鍊。我與這條路也與交通事業從此結緣。這條路是我走向社會的第一站。1979年縣裡啟動通榆公路局部裁彎取直工程,我在父親充滿期待的目光下來到工程指揮部“幫忙”。我跟隨一個縣裡下來的幹部到沿線農村大隊宣傳徵地拆遷政策,尋求工作支持。到縣交通局彙報工作進度,落實資金撥付。由此,我一生紮根交通事業,隨著交通的發展而成長。我在這裡知道了捍海堰、范公堤、驛道、通榆公路到204國道演變的前世今生,我認識了工作小組裡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從縣、地區交通單位抽調去的管理幹部工程技術人員、主管工程的總指揮縣交通局長,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知識,為人處世和群眾工作方法,他們是我進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任導師。一路走來,總有值得我感恩的人心中銘記。幾天前我去看望86歲當年帶我走村串戶搞公路改造的一位前輩,他身體雖然動過幾次手術,耳朵有點背,但思維清晰,記憶不衰,講話聲音洪亮,提到當年公路改造的人和事如數家珍,歷歷在目,談到內環高架快速路網工程即將竣工喜上眉梢,讚不絕口。

賈秀全丨遙想梧桐登高時——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那年公路改造尚未結束,我被交校錄取。1981年秋畢業分配到地直交通單位工作,回望三十多年光景,我經歷了交通改革的風雨滄桑,交通建設的巨大變化,交通事業的日新月異。如今範公路與南環路高架延伸到家鄉,城裡到家鄉往返瞬間即達。在享受現代化便捷交通的當下,我忘不了那個寒冷的夜晚,忘不了父親救兒的焦急(儘管當年年幼不識愁滋味),忘不了爬上百年梧桐向縣城瞭望的歡欣,忘不了1979年在公路建設上短暫的經歷竟然使我一生與交通結緣。

賈秀全丨遙想梧桐登高時——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九百多年前范仲淹帶領軍民修築捍海堰,功德無量,名垂千古,人們把這個擋海堤壩稱范公堤。今天數萬建設者在前人的基礎上打造的內環快速路網工程,讓鹽城人圓夢高架,提升幸福指數,我們為建設者夜以繼日的奮戰和廣大市民的配合鼓掌喝彩,如此大體量和高技術含量的高架建設項目,必將載入鹽城交通史冊,為城市交通樹起一座嶄新的豐碑。

賈秀全丨遙想梧桐登高時——寫在鹽城內環高架通車之時

作者/賈秀全

賈秀全,男,漢族,江蘇鹽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員級高級政工師、正高級經濟師。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鹽城市作協會員、市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聯盟成員,自媒體《行參菩提》簽約作家,系列行走散文收入到了《2017年著名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強》。1984年始發表編史論文,有通訊、散文等作品散見於國家和地方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