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雞蛋價格還能漲到哪兒?

2018雞蛋價格還能漲到哪兒?

要討論2018年年底蛋價的高點,就得從2018年年底的存欄量和需求入手分析。2018年1-6月春季補欄量不足,這已經得到市場的充分驗證,否則中秋蛋價就不會接近5元,現在產區均價也不會維持在4元附近。2018年1-5月的雛雞就是當前產蛋主力,應該說剛好能夠維持淡季中的供需平衡,而2018年下半年供需天平朝那邊倒,關鍵看2018年7-9月的補欄量和消費回暖的速度。

根據相關分析對2018年上半年商品代雞苗價格的統計,雞苗價格的確從2018年7月下旬才開始反彈,這符合高蛋價必然刺激補欄的行業規律,2018年夏天蛋價瘋狂飆漲,恰好從2018年7月開始。

既然2018年7-9月補欄量逐漸回升,那麼2018年11月到2019年1月開產小雞也會逐漸增長,但增長速度如何?增量多大?會否打破供需平衡?這無法準確判斷,只能從當前市場大蛋和小蛋的價格差,窺探一二。

儘管處於消費淡季,但各地小蛋明顯比大蛋緊俏,說明小蛋增長速度較慢。當然,小蛋偏少也有支原體疫情造成開產推遲的原因。

綜上所述,當前產蛋雞存欄量處於歷史相對低位,但在緩慢恢復中。隨著2018年年底消費增強,老雞持續淘汰,非洲豬瘟拉動禽蛋消費等,這些因素應當能夠抵消存欄量的緩慢增長。判斷2018年年底旺季時,產區均價至少超過當前水平,達到4.2-4.3元/斤。

另外,2018年年下半年粉蛋價格普遍弱於紅蛋,原因之一為市場的消費升級,草雞蛋銷量比往年增長,壓制粉蛋價格。但草雞飼養受制於天氣,已經立冬了,草雞產蛋率不斷下降,對粉蛋的壓力將逐漸緩解。

如果2018年年底消費力度夠強,蛋價有望接近4.5元/斤,但要達到中秋高峰時的4.8元/斤,甚至5元/斤,還是不現實。雖然產能增長緩慢,但畢竟在增長,而且春節備貨的力度無法跟中秋相比,2018年年底更不存在大範圍高溫減產。

2018雞蛋價格還能漲到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