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3名“80後”無業青年的“鐵窗淚”

近年來,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的“新招”層出不窮。產品因質量問題退款、訂單異常退款等極為平常的網購退款理由竟也成了詐騙犯的“幌子”,讓人防不勝防。近日,南雄法院依法審結了一宗詐騙案。3名“80後”無業青年因“一時聰明”,親手把自己送入了“班房”。

“您好,我是蘋果手機廠家售後客服,請問您網購的手機還滿意嗎?”2016年10月的一天,馮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自稱是蘋果手機廠家售後工作人員,需要對已購買手機的顧客進行回訪,瞭解顧客對手機使用情況和滿意度。“他能準確說出我購買手機的時間、名稱型號等信息,並且很熱心地詢問了我手機的使用情況。”因馮女士前段時間確實購買過一臺蘋果手機,故其對“客服”的身份及回訪一事並未生疑。

說到手機的質量問題,馮女士就來氣,滔滔不絕地向“客服”“吐槽”起來:“這個手機不僅反應慢,而且連蘋果標誌都會掉色,我鐵定是買到假貨了!”面對馮女士的抱怨,“客服”一直十分耐心,並表示,若顧客對該店售出商品不滿意,在非人為損壞的情況下,該店均支持退換商品。得知馮女士有退換的意願,“客服”緊接著說道:“退換手機需要向指定支付寶賬號先行支付300元押金,工作人員馬上替你辦理退換手續。”

聽說要交付押金,馮女士雖心中稍有疑慮,但鑑於對方能準確說出自己的全名、購買的手機價格和型號,便信以為真。經過幾番交流後,還是同意先支付押金,並完成轉賬。過了一會,對方再次聯繫馮女士,稱其使用的支付寶賬戶不是本人名字,無法進行辦理,需其再次通過本人的支付寶賬戶完成轉賬,並向其承諾成功辦理後會立即退還全部押金。然而,馮女士卻依舊選擇了相信,並被“客服”以各種理由“忽悠”其多次轉賬合計9000餘元,在上當受騙的路上越走越遠。

“說好會給我退貨退款,怎麼收了我的押金就找不到人了?”面對“消失”的“客服”,馮女士開始慌了,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入了騙子的圈套,遂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他們開始還會接聽我的電話,讓我等,但後來直接打不通電話了。”向警察說明情況的時候,馮女士苦惱萬分。“他們憑著同樣的招數,已經成功作案15次,騙取總金額高達75000多元了,你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別擔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將他們抓獲歸案。”接訪馮女士的警察說道。2017年7月,公安機關成功偵破該案,先後將被告人陳某、劉某、王某抓獲歸案。同年11月,檢察機關依法向南雄法院提起公訴。

“你們是如何得到顧客的商品購買信息的?”法庭上,陳某回答道:“我們加了一個QQ群,從群裡拿到了顧客購買山寨手機的數據,並聽群裡的人說可以冒充手機廠家的售後服務,所以才有了不好的想法。”因為覺得有利可圖,陳某便聯合劉某、王某做起了這門“生意”。通過冒充手機公司售後客服及快遞人員,以交保證金、補發票差額、交個人所得稅等理由騙取受害人將錢款匯入指定的支付寶或銀行卡內,再以轉賬或提現方式進行分贓。

南雄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陳某、劉某、王某上述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且數額巨大。在共同犯罪中,陳某、劉某相互協作,積極實施詐騙犯罪,起主要作用,屬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進行處罰;王某起輔助作用,是從犯,依法對其予以減輕處罰。故依法以詐騙罪判處陳某、劉某、王某有期徒刑3年9個月至2年不等,並處罰金5000元至3000元不等。至此,3名“80後”青年鋃鐺入獄,最年輕的陳某隻能在牢房中邁入而立之年。

“年輕人工作忙啊,自己能處理就不想打擾他們。但是有時候,著實很難區分真假!”在採訪中,受害人張老伯搖搖頭,表示以後要增強防騙意識。“有關網絡詐騙的新聞我確實看過很多,但怎麼也沒想到這次自己竟也成了網絡詐騙的受害者,看來平時還是要多個心眼,提高警惕。”受訪者鍾小姐是年輕人,平時經常網上購物,網購經驗豐富,談起自己這回“栽了個跟頭”時總覺得很不應該。

年末將至,“雙12”、“年末促銷”、“元旦迎新”打折促銷季隨之而來,人們線上或線下購物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虎視眈眈”,假借“售後客服”等各種名目,讓消費者落入他們設好的圈套。故法官提醒,廣大市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到陌生電話要多個心眼,如談到銀行卡、“中獎”、“電話轉接某某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點擊鏈接的電話或信息,應注意甄別。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卡號密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向親人、朋友轉賬時,要先電話核實。同時,不要輕易在公共場所連接陌生wifi,以免手機系統被網絡病毒入侵造成個人信息洩露。

【全媒體記者】畢式明 潘俊宇

【通訊員】黃健婷 溫菁 陳豔

【作者】 畢式明 潘俊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