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当《毒液》和《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在院线里打擂台的时候,一部小制作国产影片突然半路杀出,口碑逆袭,票房猛涨,各路自媒体大号纷纷秒变“自来水”,清一色地赞不绝口。后药神时代华语电影普遍疲软的态势仿佛被一夜扭转,而这部电影竟然出奇的低调,低调得就像它的片名——《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也许你会嫌《你好,之华》矫情寡淡,会嫌《大象席地而坐》过于灰暗,但你多半会喜欢《无名之辈》,因为片中那些小人物何止籍籍无名,几乎是蠢到可爱。他们的平凡善良、胆小冒失,对未来仍有期许,却被眼前的生活死死压住,这不刚好就是正坐在大银幕底下傻乐呵的我们吗?

电影的开局并不顺利,前30分钟简直让人如坐针毡,不客气地说,几乎是熬过来的。俗套的多线叙事,用滥了的打劫梗,生硬的搞笑段落,甚至还有拿弱势群体开玩笑的嫌疑。电影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即便再精巧的剧情设置恐怕也抵消不了主题的庸俗和羸弱,这样玩火自焚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然而从任素汐扮演的高位截瘫的马嘉祺小便失禁开始,电影变得有点不一样了。

《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这个满嘴粗口,疑似患了秽语症的丫头上一秒还怼天怼地,下一秒就变得楚楚可怜,躲闪的眼神里全是服软的语气。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伪装的强者,当尊严扫地又无法自全时的那种羞愧和绝望,好像生活里的我们,无法面对自己才是弱者的冷酷真相。

影片发展到后来,几条平行线索开始交叉,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每一个看似不堪的弱者竟然都保持着纯良无比的内心:悍匪其实一点不悍,不过是想娶到心爱的姑娘;四处碰瓷儿的保安原来一心想当公务员,照顾好家人,替自己赎罪;就连带着小三儿跑路的地产老板,也会忽然掉转车头,和女朋友秀起真爱。影片整体气质也一改开篇时生硬的黑色调,好像忽然拿掉滤镜一样,立刻变得霞光万丈。人性有多黑暗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但即便是“实锤”弱者也别破罐破摔。“坚守善良,才是王道”——这是电影传递出的一个特别温暖的讯息。

《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本片导演饶晓志成名于戏剧舞台,作品不多。他经常在舞台作品里假装不严肃地谈论一些很严肃的问题,嬉皮笑脸地站在高处,指出全人类的毛病。第一部“触电”作品《你好,疯子》也改编自他自己的同名话剧。然而,敏锐的饶晓志忽然发现,玩戏剧时摸索的那一套打法到了电影圈全都不好使了。电影观众不喜欢扮智者讲道理的作者型导演,他们更喜欢黑白分明的价值判断。好吧,既然不喜欢动脑子,那咱们就动感情吧,饶晓志在本片中及时调整思路,把小人物的各种真情实感来了个“一锅烩”,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两个小时的爱心接力。片中抢了假手机的“悍匪”眼镜和大头拖着不能动的马嘉祺在天台凹造型,两个穷途末路的笨贼试图帮助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重新建立信念,最卑微的情感瞬间迸发出最动人的力量,试问这笑中带泪的场景,有几个人能不为之动容?有的导演拍了一辈子也没搞懂什么是电影的商业类型,而饶晓志用了两部片子就整明白了。

《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无名之辈》确实挺好看,但还远没有那么惊艳,说得直白点,就是导演在商业电影市场上对大众心理需求的一次带有迎合意味的正规按摩。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迎合是谦卑、诚恳却不失分寸的。它并不像汗牛充栋的低格调烂片那样,为了票房肆意纵容观众野蛮的想象和欲望,而是像个老和尚那样和颜悦色地劝你一心向善。很难说这里面有多少感情的成分,不过商业电影也没有和观众建立精神联系的义务,好像海底捞等位时的贴心服务,吃完饭大家一拍两散,你吃饱了我收钱,挺好。

《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很会拍电影的胡波终其一生都在争取表达的权利,他无数次尝试向他的观众揭露某种生活的真相,却唱罢秋坟愁未歇,就欲语泪先流了;同样很会拍电影的饶晓志,则叼着烟斗、跷着二郎腿坐在一旁,笑嘻嘻地对你说:“看,这世界多美!”

文| 任凡

本文刊载于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北京青年报》 B5版

《无名之辈》的票房与口碑何以逆袭?因为我们也都是伪装的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