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國人自己的導航系統在經歷過千難萬險之後,終於要來了。

1

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很久以前,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

200多年後,19顆衛星在20000公里外的高空,“說”出了同樣的話,“始終為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全速衝刺!”

19日凌晨,中國第42、43顆北斗導航衛星、也是北斗三號系統第18、19顆全球組網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

這標誌著我國成功完成了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更加厲害的是,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北斗三號家庭完成了19顆衛星的發射。

一年發射19顆衛星,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我們先看一下,一顆衛星的成長要經歷哪些過程:設計、部件製造、組裝、測試、進場、發射,通常需要2到3年時間。

而北斗三號組網星從2015年底啟動研製生產,到2018年11月19日十九顆星發射完畢,一共才花了三年時間。

和傳統衛星不一樣,北斗導航還需要幾十個兄弟聯手織成“天羅地網”,才能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北斗三號來說,速度就是力量。

三年產出19顆衛星併發射完畢,北斗三號家族告訴我們,什麼才是衛星中的“戰鬥星”。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這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第十八、十九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說:

“目前北斗三號衛星上所有使用的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北斗導航系統的順利應用,說明了目前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已經實現“彎道超車”。

成了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千里眼”!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大快人心!想當初,多少西方國家嘲笑“北斗導航”是一場可笑的鬧劇,等著看中國笑話。

今天,他們終於被恨恨地打了耳光!

2

有了GPS,為啥還要搞“北斗”?

當前世界,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最終取決於科技。

事實證明,軍事落後會捱打,技術落後同樣會捱打!

北斗衛星導航,恰恰說明了這個道理!

你還記得96年的臺海危機嗎?

坊間傳言,當時中國舉行了規模浩大的軍演,但在演習中,美國突然對中國關閉了GPS導航。

於是我們加裝了民用級GPS制導模塊的導彈,就像丟了指南針一樣,大大偏離了原定的落點範圍。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這還算好的了,如果美國不給你停GPS,而是發個欺騙碼,瞄準美國的導彈就可能飛到自己的陣地上,這更加可怕。

民用方面也是如此。

以前,離開了美國人的GPS,我們的手機、微信定位都將成為瞎子;我們的汽車導航和探險航海,也將成為無頭蒼蠅。

自動駕駛技術、民航飛機高精度起飛降落自主導航、精密農業,更是想都別想。

一樣的,咱們手機上的GPS導航與定位,美國哪一天想關閉,分分鐘也可以輕鬆關閉。

這個就很麻煩。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這樣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科學技術,我們怎能受制於人?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好在,現在,咱們的北斗導航橫空出世了!我們的北斗性能,絲毫不亞於美國GPS:

一是複雜的星座系統:北斗是唯一一個使用了地球靜止軌道、地球傾斜同步軌道和中軌軌道的衛星導航系統。GPS、格洛納斯、伽利略都是僅使用中軌軌道。

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軌的靜止和傾斜同步軌道,衛星軌道運轉週期為24小時。

其信號會長期覆蓋指定區域,且衛星之間形成的數據通信鏈路也能校正誤差、進一步提高精度。

二是短報文系統:北斗的接收機可以和衛星進行交流,發佈140個字的短報文,就像現在人們平時用的“短信”,既能夠定位,又能顯示發佈者的位置。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這個有啥用?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天你漂流到了孤島上,你會怎麼辦呢?

如果你擁有GPS,你就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卻無法通知別人,只能在荒島求生。

但如果你擁有北斗導航系統,你不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還能把位置發送給幾百公里外的人,迅速得救,離開荒島。

在北斗賦能之下,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慧物流等都將實現大規模商用。

預計未來3年,更多的手機、單車、可穿戴設備等終端都將使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軍用方面,所有美國GPS可以使用的地方,都是北斗的方向。我們的國防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這就猶如我國的一把利劍,讓西方嫉妒不已,讓美國無路可走!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3

大國重器,必須靠自己!

實際上,早在1970年,我國就提出了關於衛星導航技術的論證方案——“燈塔”項目,但後來,因國內外形勢變化被迫下馬。

海灣戰爭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大家都深刻意識到衛星導航系統的巨大價值。

1993年7月23日,美國無中生有地指控中國“銀河”號貨輪將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運往伊朗。

當時,“銀河”號正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突然船停了下來。

事後大家才知道,這是因為當時美國局部關閉了該船所在海區的GPS導航服務,使得船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行駛。

“銀河號事件”使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衛星導航,我們一定要自己搞出來!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1994年,我國開始進行北斗一號的研製工作;

2000年,發射了兩顆靜止軌道衛星,實現了區域性(僅限於亞太地區)衛星導航;

2003年,又發射了一顆備份衛星,北斗一號正式完工,我國已經在軍事領域(戰術武器等)擺脫了對GPS的依賴。

按原計劃,我國只需研發出北斗一號應用於亞太地區即可,在全球性應用方面寄望於與歐盟計劃共同推出伽利略系統。

2000年,伽利略系統立項;

2003年,我國率先加入該項目,投資超過2億歐元,並迅速成立了中歐衛星導航技術培訓合作中心。

北斗三號組網完成,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的力量!

然而,造價僅僅相當於一個歐洲中型機場的伽利略系統(35億歐元)進展很不順利。

歐盟麾下各國明爭暗鬥,導致這個項目被不斷推遲——計劃於2006年前後建成的系統至今仍未完成。

中國雖然是投資方,卻被不斷排擠,歐盟很多核心技術的研究都把中國排除在外。

中國果斷決定:自己幹!

2007年,中國開始正式建設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斗二代。

到了2012年,我們已經發射了16顆衛星,完全覆蓋了亞太地區。

北斗二號的建設與運轉給我們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我們的目光已超越亞太地區、投向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