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收藏:犀牛角

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古代封建社会,人们为了追求艺术品收藏价值,不断猎杀犀牛,获得他们的犀牛角,从而制作工艺品进贡给达官贵人。

牛,想必我们不是很生疏,就算没亲眼见过,也在各类信息网站上看到过,知道犀角制品保藏价值很高,但你知道吗?在你保藏它的时分,它却早已丢了性命,在死之前还被无情的割下角。

当你看到上面的图片时,你还狠心保藏它吗?拒绝犀角制品,没有生意,就没有屠戮。就来讲讲这些担负屠戮的宝藏--犀角制品。

禁忌的收藏:犀牛角

犀牛角

不过在历史上,犀牛角备受追捧。

"灵丹妙药"、"起死回生"、"肿瘤、病症、糖尿病"……犀角是中国四大名药之首,他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古代,人们将犀角制作成器皿,饮用白酒。犀角器也在古代工艺品中属凤毛麟角,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更是独领风骚。2003年以来,犀角在古玩市场上火起来,出现了大量"犀角杯"。俗话说,物以"犀"为贵,犀贵比黄金。据统计,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过4000件。

金庸在《笑傲江湖》第十四章曾说,祖千秋说:"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犀角杯就开始不断出现在拍卖行中,尤其是2000年后,价格持续上扬,市价涨了至少十几倍,而国际行情也在飞涨。

犀角雕作品如此身价暴涨,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存世量有限,且料源也十分珍罕。中国不出产犀牛,所以即使在古代,犀牛角也属于珍稀物品,多是通过进贡、贸易等渠道进入中国。犀牛角流入中国,据悉是从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开始的。

禁忌的收藏:犀牛角

犀牛角

犀角与酒文明

犀角制品的盛行与我国的酒文明有很大的联系,从明朝开端,犀角制品开端盛行,其时的高官、权贵对犀角很是喜欢,用犀角杯喝酒更是一种位置的标志,这一趋势一向持续到清朝乾隆年间,将近200年的时刻,在此期间对它一向处于一种痴迷的状态,这一点从文明方面就可显现出,"心有灵犀"一词就来源于此。

构成开始的维护意识

等到了汉朝的时分,犀牛的数量有了必定的下降,人们不想因为自己的喜欢,就去任意滥杀,所以构成了开始的维护意识,从马王堆出土的犀角已是木质,这一方面可证实,当他们运用犀角杯的时分,就会想到会有多少犀牛因而失掉角,甚至失掉生命。

贪婪打败沉着

到了清朝,人类的贪婪打败了沉着,捕杀再次开端,而且愈加激烈,当地官员想让犀角作为私有财产,就制止民间私自捕猎,只允许官方猎杀,这使得犀牛的数量锐减,到了民国时期,犀牛的身影简直就看不到了,这个物种在我国完全的消失了。

禁忌的收藏:犀牛角

犀牛角

维护犀牛,我们义不容辞

关于犀牛灭绝的传言,历来不是骇人听闻。现在,全世界仅存2.5万头犀牛,其生计状况堪忧。犀牛面对的最主要要挟之一是为获取犀牛角而繁殖的盗猎。曩昔40年里,犀牛的种群数量整体下降超越九成。因为过度的捕杀,犀牛已成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世界交易条约》,施行维护。我国作为缔约国,于1993年下达了告诉,并经过法令明令制止了犀牛角的全部交易活动,并撤销犀牛角的药用规范。

可是,耶鲁大学高煜芳博士等人共同宣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标明,2000年~2011年间,南非的犀牛盗猎数量的起伏与我国的犀牛角拍卖数量有正相关联系。2011年,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向拍卖企业下达了《有关野生维护动物制品拍卖问题的定见的紧急告诉》,重申犀角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属于国家制止交易,不得作为拍卖标的。维护犀牛,我们义不容辞。

虽然从2012年起拍卖商场开端降温,但消费者对犀牛角古玩和工艺品的投资及保藏热度依然存在,这也影响了暗盘的犀牛角雕琢和工艺品的非法交易。"最重要的是没有生意,就没有屠戮。做文明的传承者,而非生命的终结者,莫不如就先从自己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