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传真|绥阳县:保增长 促民生

县区传真|绥阳县:保增长 促民生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绥阳县依托自身资源条件,注重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改革创新,坚持市场主体带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源,保增长、促民生,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出一条长效脱贫路径。

注重特色效益,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山地特色现代效益农业为主抓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辣椒33万亩,金银花6000余亩,中药材种植 10099亩;精品水果种植14619亩、茶叶种植2315亩;生态家禽已出栏85.23万羽。二是打造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互联网+”,着力打造山地农业创新基地,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已销售蔬菜60万斤,精品水果3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三是扮靓乡村旅游。以创建旅游景区为契机,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逐步完善贫困乡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旅游扶贫工作方案,实施旅游扶贫九大工程、发展乡村旅游拉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等。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带动农家乐饮食娱乐业,旅游扶贫脱贫效果显现,共计有农家乐162家。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旅游企业分红,共计入股328户,1231人受益。推荐贫困户到旅游企业就业务工32户,99人受益。

着力改革创新,农民素质不断提升。一是推进“三变”改革。我县“三变”改革试点村增加到39个,其中贫困村25个。村集体各类资源入股1.99万亩,入股折价211.24万元;通过各种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其中承包地入股1.18万亩),实现农民变股东2585户11174人,累计实现试点村集体经济增收111.5万元,村均增收2.9万元,人均502.2元,其中贫困人口累计获得收益229.75万元,人均610.1元。二是创办“讲习所”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围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等基础课程,全覆盖培训村干部、合作社社长、社员,累计培训1500人次,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三是村规民约发力2018年该县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990万元,用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小康寨建设。总投资572万元建成66个村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点,该项目涉及1100个点。已完成717个垃圾回收点建设及相关设备的采购工作。全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深化“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扩大文明家庭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突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一是坚持市场带动。坚持众创、众筹、众享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动员引导群众参与合作社发展,通过市场主体参与将贫困农户纳入市场体系,将贫困对象小而散的生产方式对接大市场,在市场主体带动下,贫困农户“借船出海”,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搭建融资平台。注资1000万元,成立富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融资、投资、入股等方式,对各级各类资源资产进行整合转化,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包装融资项目35个,与30个试点村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已建成投资项目21个,累计撬动民间资本5000余万元。三是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收取租金、务工领酬、入股分红、代管创收、担保生产五种方式,建立群众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凝聚群众发展合力,实现集体积累壮大与群众共享发展的互动融合。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活力。一是注重

规划引领编制《绥阳县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7)》,重点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百里示范长廊”,成功带动207省道、机场快速通道、遵绥高速沿线20余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累计建成项目27个。二是突出示范带动。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原则,圈定重点发展项目,实施重点突破,成功打造蒲场镇大桥村“八公里扶贫产业示范带”,宽阔镇红河村中锋养殖示范点,有效带动枧坝、茅垭、青杠塘等乡镇发展中蜂养殖,实现了“看有典型、说有经验、学有榜样”的目标。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按照预留一部壮大集体积累、安排一部分扩大生产、提取一部分用于公益事宜、议定一部分激励干部“四个一部分”的的分配原则,从集体经济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提高村干部报酬,并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部门和乡镇进行奖励。

主 办:中共遵义市委脱贫攻坚办 遵义市扶贫办

编 辑:许 渊 卢贤隐 邹玉婷

审 核:刘 强 王 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县区传真|绥阳县:保增长 促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