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有盒子炮

拙作《從張輝瓚的駁殼槍說德國造》一文發出後,不少網友跟帖質疑,說盒子炮是初級軍官配備的,張輝瓚作為中將師長,不可能會帶駁殼槍。這話說對了一半。沒錯,盒子炮的確只有初級軍官才配備,但要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攜帶駁殼槍就大錯特錯了。

駁殼槍在舊中國,是軍人的一種情結,而有這種情結的,卻不僅僅只是連長排長等基層軍官,也包括了師長軍長乃至更高級別的將領。就像馮玉祥在其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那時的帶兵官,見了盒子槍,沒有哪一個手指頭不癢癢的”。軍閥混戰時期,身為直魯聯軍副總司令、統兵數十萬的褚玉璞,經常手持兩支匣子槍上陣搏殺。熱河兩大匪首李守信和白鳳翔,抗戰時先後投敵,一個當上了偽蒙古軍的總司令,一個當上了偽東亞同盟軍的總司令,各轄五個師的兵力。就是在這個時候,身邊一直有大量親隨衛隊的情況下,李守信身上也一直攜帶著兩支二十響的快慢機,白鳳翔更是連睡覺時,兩支二十響也別在腰裡,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麼多年帶慣了,不帶睡不著。就連張作霖在做到安國軍大元帥後,身為一國元首了,隨身也一直帶著一支長苗匣子,其在皇姑屯被炸時,這支長苗匣子就在身邊。

中共高級將領也同樣,朱德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徐向前在鄂豫皖鬥爭初期,每遇戰鬥最緊張時,往往持駁殼槍親自帶隊衝殺。在紅軍一、四方面軍關係最緊張時,身在紅四方面軍中的朱德和劉伯承每人身上都帶著兩把盒子。


誰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有盒子炮

圖1 南昌暴動中朱德使用過的三號駁殼槍

關於朱德這支三號駁殼,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無需贅述。

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在創建之初,因武器短缺,便向當地富戶徵繳武器,曾收繳國軍將領李延年老家一支二十響的快慢機駁殼槍,這槍很快便交到了支隊副司令楊國夫手中,後來,不管是任清河軍區司令員、渤海軍區司令員,還是第七師師長,楊國夫的身上始終帶著這支二十響的駁殼槍。

東北抗聯楊靖宇的警衛員黃生髮回憶,屬於楊個人的手槍有七支,其中三支駁殼槍,四支擼子。兩支旁開門的二十響和兩支擼子分別由兩名警衛員攜帶,一支大鏡面匣子和兩支擼子他自己攜帶,從不離身。楊身陷絕境時與敵對射,用的就是這支大鏡面。楊犧牲後,敵人為宣傳其討伐的武功而展覽楊的遺物時,這三支槍也在其中。


誰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有盒子炮

圖2 楊靖宇犧牲後遺物中的三支手槍

上圖是日偽為彰顯其討伐的武功而將被其射殺後的楊靖宇將軍生前遺物進行的宣傳展示。請仔細看上圖中那支駁殼槍,雖然照片不夠清晰,但從隱約可見的大環機錘和那獨特的短型槍機導軌看,這是一支德國原產的大鏡面無疑。這也正好印證了其警衛員黃生髮的回憶。

東北軍將領、曾領導江橋抗戰的馬占山,1949年參加傅作義和平運動後,在對中共所提要求中,有一點就是希望能保留一支德國造的匣子槍,因這槍跟了他幾十年,始終不離不棄,形影不離。但未果。

那個年代,駁殼槍還是高級將領之間互相饋贈的禮品。早在清末,剛剛接受招安的張作霖,便曾以自來德手槍對清軍將領行賄,頗見成效。豫西綠林大俠王天縱,民元時歸順起義民軍張鈁所部,王第一次見張時的晉見禮也是兩支當時還很罕見的德國造毛瑟手槍。抗戰時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的馬占山將軍駐節綏蒙,與蒙古族軍官聯絡感情時,也往往用二十響作為贈品,很受蒙族官員的歡迎。抗戰時期,與新四軍駐地相鄰的川軍第127師師長陳離,曾以4支二十響快慢機作為禮品,贈予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以答謝新四軍對其訓練遊擊幹部的支持。


誰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有盒子炮

圖3 羅瑞卿長征中任紅軍保衛局長時使用的駁殼槍

羅瑞卿長征中用的這支駁殼槍,不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十分的珍貴。這是一支M1930型快慢機駁殼槍。這不是一支大批量生產的駁殼槍,而僅僅是M1932型快慢機——也就是二十響大肚匣子的前期試製型,該槍槍管長不是常見的140毫米,而是132毫米,最獨特的是它的快慢機的形狀,不是後來大規模生產的桃型,而是長條型。該槍總共僅生產3500支,可見其稀有程度。

附上一支比較清晰的M1930快慢機圖片:


誰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有盒子炮

圖4 M1930型快慢機

1939年夏,在冀中反摩擦戰鬥中,八路軍冀中軍區俘虜了國民黨河北民軍副總指揮喬明禮和支隊司令鄭繼成。這鄭繼成就是在濟南刺殺張宗昌的那個鄭繼成,這喬明禮則是保定五期畢業、有喬大膽之稱的新軍閥混戰時期的一員名將。考慮到國共合作的大局,八路軍不僅釋放了二人,臨別時,冀中軍區政委黃敬還動員司令員呂正操將一支二十響的駁殼槍作為禮物送給喬明禮。這純粹是一種外交手段,為的是與敵後的國民黨軍建立統戰關係。呂正操很喜愛這支二十響,捨不得,不願送,並反問政委黃敬,要送為什麼不把你的槍送他?黃說,你是司令員,以司令員的名義送他,對統戰更有利。無奈,呂不得不將自己心愛的二十響贈予了喬明禮。


誰說高級將領不可能有盒子炮

圖5 任弼時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使用的德國造快慢機

任弼時不是一員戰將,抗戰時更不是一名軍隊基層指揮員,但似他這樣喜愛駁殼槍而將其經常帶在身邊的高級領導人可絕對不僅僅只有他一個人。

那時師長以上高級將領攜帶駁殼槍的多了去了。一直到戰後多年,國共兩軍的許多將帥還仍然有自來德時時帶在身邊,有的一直保存到八十年代中期,才統一上繳。此時硝煙已經散去,身為高級將領,再攜帶這樣大型的戰鬥手槍早已不是因為戰鬥和自衛的需要,那為了什麼?就一個字: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