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大自然是一個藝術大師,偶爾還走走野獸派風格路線,比如雅丹地貌,就是大自然的野獸派雕塑作品展示臺,它們還有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名字——“魔鬼城”。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雅丹地貌群大多處於戈壁灘或者沙漠之中

遠遠的看去像一個個的小城堡

每當夜間風起時

就會發出悽惻陰森的聲音

聽起來好像神話中魔鬼的叫聲

所以,人們稱其為“魔鬼城”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雅丹一詞源於維吾爾語“雅丹爾”,指的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後來由英語音譯成為“雅丹”。

1899-1902年,瑞典科考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見到古湖周圍有許多成群分佈的土丘。

維吾爾導遊告訴他這叫雅丹,雅丹這一名稱就寫入他的科考著作中

之後,隨著他的著作《中亞和西藏》在國內外學界的廣泛傳播

雅丹作為一個地貌學術語被學術界接受。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雅丹地貌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小於50mm

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區

風蝕作用強烈的極端乾旱區

雅丹泛指風蝕土墩、溝槽、窪地和隴脊等地貌形態組合

所以它也被稱之為“風蝕林”、“風蝕槽隴”、“砂蝕林”

是一種奇特的風蝕地貌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雅丹地貌造型多姿多彩

地貌形態異常詭異

一座座土丘隆集荒原

峰迴路轉

有的像古堡,有的像蛟龍

有的像獅子、大象、老虎、駿馬、海龜……

千奇百怪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如果你進入其中

身臨其境

彷彿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自然雕塑博物館

每當晚霞照射,星星點點,繽紛波瀾

便會呈現美妙的戈壁幻影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而當夜幕降臨

暴戾的漠風便席捲黃沙發出恐怖的呼嘯

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

令人毛骨悚然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雅丹地貌出現於乾旱荒漠地區,而且通常是在有深厚沉積物的湖積平原上發育而成,它是自然界中風和水不斷作用的傑作。

那雅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雅丹的形成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發育這種地貌的地質基礎,即湖相沉積地層;二是外力侵蝕,即荒漠中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和流水的侵蝕。

乾旱區的湖泊,在形成歷史中往往包括反反覆覆的水進水退,因而發育了上下疊加的泥岩層和沙土層。風和流水可以帶走疏鬆的沙土層,對堅硬的泥岩層和石膏膠結層卻作用有限。不過緻密的泥岩層也並非堅不可摧,荒漠區變化劇烈的溫差產生的脹縮效應將導致泥岩層最終發生崩裂,暴露出來的沙土層被風和流水帶走,演變為凹槽狀;依然有泥岩層覆蓋的部分相對穩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長條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態逐漸凸現出來。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說了這麼一大段,是不是沒太看懂?

沒關係

咱們看個易懂版的

不要太複雜

我們就以風作為主要元素來說說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在極乾旱地區的一些乾涸的湖底

常因幹縮而裂開

風就會沿著這些裂隙可勁的吹

於是...

裂隙越來越大

原來平坦的地面慢慢就發育出了溝槽

一般溝槽方向和主風向一致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風繼續吹

溝槽越來越大

最後只殘留下了孤獨的土包了

高度10-30米

雅丹地貌就產生了

不過...

最後的最後

土包也會被風徹底吹沒了……

還有一個帶“丹”字的地貌,它叫丹霞地貌。儘管名字中都帶“丹”,但它們在形成環境、侵蝕動力、形態演化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區別。

“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指天上絢爛的彩霞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在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部分佈著一片紅色巨巖組成的山,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

1928年,馮景蘭將構成丹霞山的紅色地層及粵北相應地層命名為“丹霞層”。

1939年,中國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把這種紅色岩層上發育的地貌稱為“丹霞地貌”,直到1977年,“丹霞地貌”才被地貌學家曾昭璇第一次作為學術術語使用。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丹霞地貌的定義為“有陡崖的陸上紅層地貌”。所謂的“丹霞地貌”通常指的是基於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的統稱。所以這種地貌的關鍵就在於這個“紅色砂礫岩”,業內稱之為“紅層”。

“紅層”指的是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丹霞地貌”就是基於“紅層”的形成,從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開始形成的。也就是說“丹霞地貌”從6500萬年~165萬年前就開始形成了。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丹霞地貌具有頂平、坡陡、麓緩的形態特點

主要山體呈方山狀、堡壘狀、寶塔狀、單斜狀峰群等

丹霞地貌區奇峰林立、景色瑰麗

旅遊資源豐富

有的早已成為風景區

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那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丹霞地貌被認為是紅層侵蝕地貌,其外動力作用主要包括流水侵蝕與溶蝕、風化、重力和生物作用等。其中,流水是塑造丹霞地貌的主動力,其主要通過下蝕和側蝕作用對紅層進行破壞,形成侵蝕景觀;同時,雨水打擊和坡面徑流對裸露山石的表面破壞改造作用也不可忽視。

丹霞地貌之——青年早期

丹霞地貌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保持連續原始沉積頂面或古夷平面(>50%)

侵蝕量較小。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青年早期代表地貌 貴州省赤水市的赤水丹霞

丹霞地貌之——青年晚期

山頂面漸漸縮小

原始的平緩頂面此時侵蝕量已達20%—40%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青年晚期代表地貌 福建泰寧的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之——壯年早期

山塊離散

形成密集峰叢景觀

此時原始平緩面僅剩10%—20%

侵蝕量可達40%—55%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壯年早期代表地貌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之——壯年晚期

此時的地貌呈現壯麗的峰叢—峰林景觀

初始的平緩面侵蝕量達55%—70%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壯年晚期代表地貌 廣東韶關丹霞山

丹霞地貌之——老年早期

隨著侵蝕量的進一步增大

古夷平面已經完全消失

形成寬谷—峰林—孤峰的組合

侵蝕量達70%—85%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老年早期代表地貌 江西鷹潭市的龍虎山

丹霞地貌之——老年晚期

至此

地貌已經趨向於平原化

河床以上侵蝕量>85%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老年晚期代表地貌浙江江山市江郎山

前人總結“風蝕雅丹、流水丹霞”

雖然不夠嚴謹

但是也較為形象地指出了兩種地貌不同類型的侵蝕

看完這一篇

你瞭解這兩種地貌了嗎?

貌似“一家子”,出身大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