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熟,是做個簡單的人

真正的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

真正的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

人活到極致,必是簡單到極致

01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嗎?”

年輕的時候我看過好幾遍《阿甘正傳》,但始終沒有注意到這段對話,直到最近兩年再次重溫時,才被深深吸引。

每個人的人生都要經歷兩個階段:

一段發生在你年輕的時候,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做,你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效仿一切值得效仿的東西,追求一切值得追求的東西。努力做個斜槓青年,是大多數人這一階段的目標。

另一個階段的到來,時間不定,不以年歲增加為準,只有等你心智漸漸成熟,它才有可能到來。

這個時候,你做事情不再照顧別人的眼光,人的思維從反求諸外轉向反求諸己,你想成為的只是簡單的自己。

有人曾問蘇岑:“我就是學不會心計怎麼辦?”蘇岑回答:“簡單到極致,也是一種競爭力。”

還是拿我前面提到的《阿甘正傳》作為例子,湯姆·漢克斯飾演的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連說話都結結巴巴顯得呆滯,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難以想象的成就。

被大學破格錄取、成為全國橄欖球巨星、先後受到肯尼迪總統和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參加越戰成為戰鬥英雄、揭發水門事件內幕、作為乒乓球運動員助力中美建交、還通過捕蝦建立了龍頭企業……

這麼厲害的一個人,智商只有75!

而阿甘一路走來的信條就只有兩個,一個是“run”,這是一個小女孩對他講的,遇到危險只管“跑”;另一個則是“do it”,做事情別管結果,只管行動,說到就要做到。

就是這麼簡單的兩則信條,幫助阿甘實現了很多正常人都做不到的成就。

人太複雜,有時候反而會失去自己的內核,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道理。當你能夠把簡單做到極致,這也會成為一種競爭力。

02

宋代禪宗大師行思曾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禪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三個階段:

不明世事的活著、為別人活著還有就是為自己活著。

錢鍾書晚年閉門謝客,很少接受媒體訪談,有一記者登門數次全都被拒,於是怒斥錢鍾書,狂妄自大。於是,才有了錢鍾書那句經典名言:“你喜歡吃雞蛋,何必去認識下蛋的雞?”

言下之意是你喜歡讀我的書,繼續讀就好了,別來打擾我的生活。“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處世。”這一點,錢鍾書比誰都看得透。

他一生讀書無數,著書卻很少,說到底,他讀書不是為了當大師,也不像其他文人,活著就是為了著書立命,留名千古。他只是為了和自己相處,讀書是他自己的事情,生活亦是他自己的事情。

與其嗔怪他不知人情世故,不懂世間冷暖,不如說這種生活境界是曲高和寡,自己不懂罷了。

能做到簡單的人,更懂得放下。

佛語有云:“捨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謂得,在精神境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1845年美國作家、哲學家梭羅帶著一柄斧頭,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畔的山林中。

在那裡,他自己砍柴、拾木,在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並在小木屋居住了兩年有餘的時間。

許多人看來,當時的梭羅離群索居、落落寡歡,實則,瓦爾登湖是他在喧囂的世界中尋得的一個幽雅僻靜的去處。

他在湖畔自耕自食,觀察、思考和寫作,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那裡不僅給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間,也給他提供了一種樸素淡泊的心境。

梭羅在那裡寫出了充滿智慧與哲思的《瓦爾登湖》,至今對世人影響巨大。

他用這樣的生活方式告知世人,唯有簡化生活,才能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細細品味人生。

周潤發在影壇打拼數十年,銀幕上的他,是風流倜儻迷死萬千少女的許文強,是一身痞氣卻帥到秒殺宇宙的小馬哥,是莊重威嚴高高在上的皇帝。

然而現實中的發哥,身段卻矮到泥土裡,放著勞斯萊斯不坐,跑去坐地鐵,以致於香港市民現在對在地鐵上和偶像相遇完全不感冒。

別人上頭條靠買,周潤發上頭條竟然是因為颱風天跑去路邊清理被風颳倒的樹,幸虧有人路過時拍到了這一幕,不然我們這輩子都不知道,這偶像竟然這麼“不著調”!

這還不算什麼,去年周潤發的妻子在接受採訪時更表示,她與發哥會在死後把全部身家捐給社會。

有人算了算,這筆錢大概是56億!

米開朗基羅曾說:“我去了趟採石場,看到了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衛。於是,我鑿去多餘的石頭,只留下有用的,《大衛》就誕生了。”

生活就是那塊大理石,幸福就藏在其中,你光靠看和期盼是永遠不會得到的,只有懂得放下,讓自己變得簡單,才能得到幸福。

那些簡單到極致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更加專注自己的生活。

03

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可謂是見素抱樸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他為官期間力求簡肅,視排衙喝道之類的禮儀為桎梏。

為察看民情、訪問疾苦,他常不坐轎子,不許鳴鑼開道,不許打“迴避”“肅靜”的牌子,身著便服,腳穿草鞋到鄉下察訪。

即便夜間去查巡,也僅差一人提著寫有“板橋”二字的燈籠引路。

鄭板橋在擔任濰縣縣令期間,正逢大饑荒,他不顧阻撓,提前開倉放糧,救活了數萬名災民,可自己卻因此罷官還鄉。

去官之後,鄭板橋安心作畫,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他畫了40年的竹子,終於悟出繪畫須去掉繁雜提煉精髓的道理。

他筆下的竹子意境雋永,蘊含很強的哲理性。我們常常提筆做文時,會想到他的“刪繁就簡三秋樹”。

刪繁就簡、去蕪存精是鄭板橋領悟最深的哲理,也是他一生堅守的為人準則。

放下越多,擁有越多。放下是為了辨別什麼才是靈魂的必須品。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從小隨老師讀書識字,本應是前途無量。

不料婚後遭遇家庭變故,家道中落,他只好與妻子背井離鄉,四處旅居,歷經坎坷。

然而,落魄潦倒的生活並沒有抹殺他們對於生活的最初的熱愛。他倆品酒論詩、蒔花弄草,修籬烹茶,一派“布衣茶飯可樂終身”的景象。

他們用行動告訴周遭:再混沌不堪的日子,也要用初心來面對生活,簡單快樂地活著。

不得不說,在某種程度上,成熟就是一個人把握幸福的能力,而把握幸福的過程,就是人逐漸迴歸簡單的過程。

現實中有太多的約定俗成,讓人不快樂。如果你太在乎這些約定俗成,只會覺得自己如活在牢籠裡一般痛苦。

為什麼現在那麼流行極簡生活,原因也在這裡。無用的社交、無用的物品、無用的感情……太多無用的東西加持在我們身上,食之無味,棄之你又覺得可惜。於是繼續由它佔用你的精力,浪費你的時間,最終導致你的不快樂。

唯有學會放下,學會簡單的人,才能離幸福更近一步。

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真正的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

文明島,你的島!

你要的好,我都能給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