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眾所周知,《聖經》自成書以來,歷經數千年曆史,如今依然高居世界暢銷書榜首。聖經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更是滋養著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命。

《聖經》的成書年代,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這些作者多為猶太人,其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和職業各有不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漁夫、醫生等等。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不同的作者,所記錄的信息竟出奇地一致。

《聖經》為什麼具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因為聖經並不是出自人的思想、哲學或理論。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經由人的筆忠於聖靈的帶領,忠實地記錄下上帝的心意。

《聖經》對世界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以下是我們彙總的部分。願這本歷久彌新的奇書,在今天這個時代,依舊向我們發出聲音。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1、對教育的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許多國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歷史上,《聖經》對教育的影響極其深遠。

早期的基督徒多是猶太人,猶太民族原有重視正規教育的悠久傳統。耶穌又教訓門徒和信徒:“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參《馬太福音》28:20)。早期基督徒對初進教會的人,會用一問一答的“教理問答”方式來教導他們,不論男女都要接受這種教導,時間長達二、三年。大約公元150年,殉道者查理士首先創建了正規的教理問答學校,一所在以弗所,另一所在羅馬。雖然這些學校以傳授基督教教義為重點,但也教授如數學和醫學等學科。

在基督降生前的希臘羅馬,只有來自社會上層的男童能接受教育,沒有對女童的正規教育。早期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貢獻,是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種族背景的人都一視同仁,在男女同受教育上,也在羅馬社會中產生廣泛而強烈的影響。

公元四世紀左右,教區學校和主教制學校成立,在主教的管轄下,這些學校不僅教授基督教教義,也普遍講授七藝──語言、修辭、邏輯、算數、音樂、幾何和天文學。公元五世紀左右,又有修士和修女學校,一些女孩被送到女修道院學習藝術和文學,其中有些人留在修道院生活而成為修女。

中世紀的教育主要在宗教或政治層面,重視教會領袖與神職人員的訓練超過普通個人;而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將焦點由僧侶轉移到世俗人上,但多為上層社會子弟和社會菁英。16世紀的新教改革,也間接促成了普世教育的發展。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驚訝於當時民眾普遍缺乏知識的現象,以一系列的實際主張,推廣普世教育。馬丁路德告誡政府要強制孩子上學,敦促義務教育,建議國家通過立法來強制執行,並建立一個國家級的學校系統,包括有兩性參加的初級、中級學校及大學。路德的主要助手菲利普·梅蘭希頓成功地遊說了德國政府,實施第一個由國庫基金支持的公立學校系統。路德被尊稱為“德國的公立學校之父”。

宗教改革運動的另一位領袖約翰·加爾文,也在瑞士提倡普世教育。他的日內瓦計劃包含:在本國形成一個初級教育系統,包括閱讀、寫作、算數、語法和宗教科目,並建立中等教育。路德和加爾文的普世教育理念,根源於聖經的兩個原則:上帝不偏待人(參《使徒行傳》10:34),他盼望每個人都得拯救(參《約翰福音》3:16),因此,人人需要受教育。

如果回顧許多大學的過去,你可以發現它們都分別與教會相關聯。當年哈佛、耶魯、威廉、瑪麗、達特默思等大學之創建,都是出於培養教牧人員這樣一個明確的目的。曾經擔任美國第三所最老的大學,即耶魯大學校長的威廉·萊爾普斯博士曾說過這樣的話:“我認為,有《聖經》的知識而無大學裡的書本知識,比有大學裡的書本知識而無《聖經》的知識,更有價值。”

在中國近現代史中,那些持守《聖經》信仰的傳教士,對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興辦教會學校,推動平民教育。

在當下,聖經中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指引著許多家庭。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2、對科學的影響

對於聖經與科學之間的互動問題,很多人認為二者是水火不容、彼此排斥的。但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卓有成就的科學家,也是敬虔的基督徒,聖經向他們展示出上帝創造的偉大和恢弘。

1865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一篇由617人簽名的關於宗教(專指基督教)與科學的宣言,現保存在牛津博德倫(Bodleian)圖書館,其宣言如下:

“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發佈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係的意見。現在科學界若干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我們對此深感遺憾!我們認為神的存在,一方面寫在《聖經》上,一方面寫在自然界中;儘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能彼此發生衝突。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彷彿是對著鏡子觀看,還是模糊不清。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聖經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就對聖經)懷疑反對。這種態度,實在不能不令我們為之痛惜。我們深信,每一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是在闡明真理。倘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牴觸(其實只是對聖經的曲解),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而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應該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和聖經有衝突分歧之處。”

舉凡歷史上的基督徒科學家,不勝枚舉。如牛頓曾說:“如同生來是瞎眼的人不瞭解光,我們無法明白神的智慧與全能。神的形像沒有人看到、聽到、接觸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壞的假神所能代表……我們只能在他所創造的萬物中瞭解他,他仍在掌權,我們都在他的掌管下。而假神沒有掌管的權柄,沒有永遠的看顧,沒有創世的起初,不過是虛無、有限,與大自然一樣。……因著神的掌權,我們稱他是主。我們是他的僕人,不過是有限與不完全。”牛頓死於1727年3月20日,他寫下:“不管任何環境下,要守住耶穌基督救贖的真理與最大的誡命——愛人如己。”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3、對文學的影響

《聖經》對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從某種角度而言,《聖經》自身也是偉大的文學著作,它的體裁涵蓋書信、小說、歷史、法律、預言、禱詞、歌詞、情歌、史詩等,可謂包羅萬象,為後世文學的豐富性提供了典範。

如果把《聖經》從文學中拿走,那麼剩下的是什麼呢?丁尼生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聖經》中的300多處經文。有人曾計算過,莎士比亞有500多個概念和用語,是直接引自《聖經》的。查爾斯·狄更斯曾說:“《聖經》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書。”

近現代作家中,比如我們熟知的C.S.路易斯,《聖經》給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泉源。他的《納尼亞傳奇》《四種愛》《痛苦的奧秘》等著作,無一不反射出聖經真理的光芒。

海倫•凱勒女士,從小就忍受著聾盲啞的痛苦,但是她在逆境中努力勤奮,不但大學畢業,而且創造出鼓舞人心的作品。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等,讀來令人倍感溫暖。她是聖經的愛好者之一。當聖經會送給她巨達20冊的盲文聖經時,她回信說:“我坐在它們旁邊,用手敬愛地撫摸著它們。四十年來我愛著上帝的話。我以特別感恩的心情摸著這寶貴的書頁,好像它們就是我手中的杖,它在淒涼沮喪與災禍的幽谷中支持著我,使我不致傾跌。是的,聖經——救主的教訓——是領人出黑暗的唯一道路。”

在中國的作家中,也有很多深受《聖經》的影響,如冰心。她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她的名言“有愛就有了一切”鼓舞了許多人。和很多中國無神論作家不同,冰心從出生開始,她的啟蒙教育就與聖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正是因為上帝的信仰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聖經的真理開始浸潤她的寫作。所以,我們讀冰心的文學作品,總是能讀到溫暖和愛。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4、對繪畫的影響

眾所周知,《聖經》對世界藝術史的影響也是無遠弗屆。在歷史上,許多藝術家以《聖經》為題材,創作出無數無與倫比的藝術作品。例如米開朗基羅根據《聖經》中的創造論,創作出鉅著《創造亞當》,恢弘的畫面揭示出人與上帝相遇的美好。

再比如德國畫家丟勒,人們對他的代表作《祈禱之手》印象深刻;倫勃朗的《浪子回家》,是根據《聖經》的四福音書創作的,畫家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出流浪在外的浪子回到父家的溫馨。

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與聖經相關的繪畫作品,它們豐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

值得感恩的是,中國的基督徒藝術家們,也深受《聖經》啟發,創作出許多傳遞真善美的作品。例如基督徒藝術家旺忘望說:“我就是這麼一個寫寫畫畫的人,學了那麼多年的藝術,也是神給的恩賜,我很想用藝術語言把當下人的精神狀態表現出來。我不能丟棄藝術,這是神給我的使命。我只能做這個,別的也幹不了。我們基督徒就是追求耶穌,耶穌言行是我們創作的依據。內心當中有這個標準,即使藝術語言千變萬化,但方向不會變。我們的根和支柱點是基督精神,創作起來非常清晰。”

旺忘望把信仰和藝術巧妙地結合,用藝術語言表達信仰,傳揚福音。他的作品離不開耶穌的形象,一系列的聖藝術作品就這樣誕生了,如《擦肩而過》、《日光之下》、《時代》等作品,發人深省。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5、對音樂的影響

《聖經》中有大量的和音樂相關的元素,因此有人說基督教是音樂的宗教也頗有道理。《聖經·舊約》中所記載的古希伯來人本是喜好音樂的民族。由於其宗教傳統禁止他們雕刻偶像、發展形體藝術,所以他們就把對藝術的愛好傾注到詩歌和音樂方面。在《創世記》4章21節中記載了“猶八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而《詩篇》、《雅歌》等原來就是歌曲,其中有些篇章記載了應該如何演唱,如《詩篇》中多篇卷首都注有“用絲絃的樂器”,“用吹的樂器”、“用迦特樂器”演奏等。

早期教會音樂的根源、形式和傳統均可溯自猶太殿堂的敬拜,即希伯來猶太會堂中的頌詞和詩歌。根據聖經的記載,音樂有其重要的作用;哥林多後書五章12至 14節讓我們看見在所羅門王的聖殿中,音樂佔著極主要的部份。在撒母耳記上16:14—23節中,我們看見大衛彈琴撫平掃羅緊張不安的心情。

宗教改革使更多的音樂進入教會。馬丁路德喜歡歌曲和音樂,他會作曲和彈古琵琶(吉他的前身),他要會眾都能參與在教會的音樂事奉中。德國的讚美詩歌變得非常重要;馬丁路德自己也寫了一些曲子,最著名的是《千古保障》(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我們熟知的音樂史上的巨匠,如巴赫、亨德爾、莫扎特等,他們的音樂創作也都深受聖經的影響。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六、對醫療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醫院和紅十字會的標誌是個十字架。其實,追根溯源,《聖經》對人類的醫療和健康也有莫大的影響。

遠古時代,猶太人在衛生條例和習慣方面遠比外邦人進步;神藉著律法的敬拜儀式啟示祂的百姓許多有關健康的原則。在《醫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Medicine)一書中,作者馬可塔(Roberto Margotta)寫道:

古老的希伯來醫學有其歷史的重要性,因為聖經中的一些概念對團體衛生大有貢獻。......在利未記中記載了有關身體潔淨、營養與飲食、婦幼福祉等準則。一個人若相信真神就自然拒絕行使法術。

馬可塔指出,中古世紀歐洲人面對麻瘋病的威脅時,教會運用希伯來經文中所教導的原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基督徒得以作為橋樑,將神啟示猶太人(相當小的一個民族)的準則用諸於世界其它地方。不幸的是,聖經中有關衛生的教導幾世紀以來均不受到重視,以致人們的健康遭到了危害。

在福音書中我們看見耶穌基督到處去醫治病痛者;祂按手在人們身上,他們就得醫治。祂甚至可“遙控”治病,祂只要口出話語,在另外一處的人就得了醫治 (參太8章 5~13節)。基督所教導的信息因著祂的醫治而得以具體呈現給眾人;每一次的醫治都是一場精彩的佈道,證明祂是掌管病痛和死亡的主宰。祂告訴我們去做同樣的事——照顧貧苦生病的人。兩千年來,成千上萬的基督徒不斷地照著祂所說的去隨從而行。

現代護士的鼻祖南丁格爾(1820-1910)乃是從耶穌基督的榜樣得到她事工的靈感。她非常的敬虔,雖然她的神學認知並不全然合乎正統;然而若沒有基督的啟發,她不可能完成她所做的一切。若沒有基督,就沒有南丁格爾。她對人類的健康有極大深遠的影響。

聖經對世界的七大影響

七、對道德的影響

當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人們普遍感嘆道德的滑坡,於是呼籲信仰的重建。

在《聖經》中,給我們看見人的道德之所以崩壞,是因為我們離棄了上帝,犯罪任意而行。真正的信仰的重建,始於我們願意接受基督的拯救,承認自己的全然敗壞,並遵行聖經的教導,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聖經給了世人所能知曉的最嚴格的道德規範。如果沒有聖經,我們將無從知悉耶穌道德的完善,我們也無法獲知這最精緻的道德規範。確實,人類將從“各人任意而行”的景況中昇華。

數千年來,聖經支撐了西方文明的道德規範。今日,當我們的文化精英漸漸不再重視聖經,當聖經從公立學校系統裡被排擠出來,當聖經受到社會顯達名流的詆譭、嘲弄之時,我們必須挺身而立,做出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

本文成文參考《聖經是怎樣寫成的》、《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聖經鑑賞》等書籍,一併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