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从运营商跳到华为,她为了什么?

2014年11月,我离开工作了十年的Y运营商杭州公司,来到华为。这一年,我30出头,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

离开相对平淡稳定的工作环境,到一个外界传言“经常加班,氛围压抑,干不好就淘汰”的地方,还是乙方公司,很多人不解,说你这是何苦呢?但在银行工作的老公却很支持我: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我不拦你,家里有我呢。

是的,你的世界与他人无关。对我来说,年龄不是问题,工作不是问题,职业的价值才是问题。我要来华为试一试,看看自己能走多远。而这四年,虽不长,却让我看到也明白了,所谓的传言不过是被“妖魔化”了,而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30多岁,从运营商跳到华为,她为了什么?

“难搞”的客户仿佛是当年的自己

一开始我是L客户杭州精品网项目的TS(技术支持)。做项目之前,就有同事给我打“预防针”,说有个客户专家很“难搞”,喜欢钻研技术,在客户集团都很有影响力,他经常会找出华为的诸多问题,如果响应不及时,或者问题未解决,客户有时会直接投诉到上级部门,大家都有点怕。我一听乐了,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回想自己以前在运营商时,一直从事技术岗,经历了2G到4G的时代,不谦虚地说,当时也是渴望真正了解技术原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会一次次找厂家“麻烦”,想必这位客户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吧。我不服输的劲头也上来了,我之前可是4G技术组组长,难道客户能问倒我?就算不知道我也能帮客户找到答案。

打定主意后,第一次去拜访客户,我就和客户做了一次深度的技术交流,并表态会将客户的主要关注点整理成事件跟踪表,一一处理闭环。客户听完后眼神迟疑,不置可否。之后,几乎每天我都会去找客户面对面沟通,交流技术问题,汇报问题进展,客户慢慢有所改观。

直到一件小事才彻底改变了他对华为的看法。当时客户某区域4G网络是友商设备,3G是华为设备,语音采用CSFB(电路交换回退)的方案,在华为3G设备升级后有用户打不出去电话,引起投诉。我分析了log,发现手机一直处于4G网络上,拨话时未正常回落到3G网络上,初步判断是两家设备的配合上出现问题。心里有了底,我和友商的研发人员当着客户的面PK,考虑到客户不相信厂家的一面之词,我据理力争,拿出通信协议,指出是消息信元的问题,后验证果真如此。这让客户一下子刮目相看,对我说了一句:“你蛮牛的。”

从此客户逐渐信任我。也正是得益于客户的信任,为2015年华为用户大会的网络保障工作带来了各种便利。

做好网络的守护人

6月初,华为用户大会在杭州举行,全球各国运营商中高层客户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国际漫游用户基本使用L客户的FDD网络,我们不仅要保障客户的网络畅通,还需开通5个产品样板点供客户参观。

接到消息是5月初,作为NPO(网络性能责任人),我必须保障网络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感知。当时,样板点一无所有,我带着由研发、技术专家、合作方成立的团队,和L客户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同意新建样板点,从测试摸底、方案确立、客户交流、演示路线设计到方案的现场勘查、落地实施、测试验证、优化跟进,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地。

5个样板点5个地点,其中一个在某酒店楼顶开通华为的Easy Marco产品。酒店老板讲究风水,一开始不愿意让我们建,同意后又为放在楼顶何处纠结,我只好一遍遍和对方磨合方案。杭州的5月天气渐热,阳光强烈, 60多米长的楼顶平台,我和几名同事从东跑到西,从西跑到东,累得满头大汗,“折腾”了几天才开通,人也晒黑了一圈。还有一个样板点要开通CA测试峰值速率,也就是TDD和FDD制式的载波聚合。两种制式的天线方向角不一致,必须要方向一致才能测到峰值。为了不影响现网运行,我们只能晚上11点以后和L客户工程队人员一起去测试。工程队在楼上调天线,我和研发、合作方同事在楼下测试验证,再根据测试情况提供新的方案给工程队。一连几天,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多次来回配合终于测试出理想的峰值。

除了开通样板点,保障客户参观沿线的网络,客户下榻酒店的网络保障任务也不轻。为了达到理想的覆盖效果,从会议厅到休闲场所、餐厅、走廊、房间,所有的电梯、厕所、吸烟室,都不能放过。我和同事端着电脑一天跑下来,腿都发麻了。

好在一个月下来,各项准备工作在大会前一切就绪,大会期间各项网络指标平稳,现场业务使用流畅,各项演示顺利,算是完成了紧张的保障任务。

从之前单纯的技术支持到承担更多的项目管理职责,作为保障网络的责任人,算是我来华为之后的第一场硬仗。做的事情看似琐碎,也不过是其中一环,但让我深受震动的是,团队带给我的力量。不管是来支撑的专家、研发人员还是一块合作的交付同事,每个人都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事,有难题一起解决,有困难一起克服,无论多晚,只要一个求助电话,从没有人挂断,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帮助。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就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华为要走到客户前面去

2016年2月,主管问我是否愿意承接Y客户浙江省公司精品网NPO和项目PM的工作。说白了,NPO就像是一名家庭医生,要确保每一名用户不仅能正常使用业务,还要有良好的网络体验。而在网络基本饱和的前提下,需要对网络性能做更精细的优化,也就是通常说的建设“精品网”。

浙江省公司,我很清楚它的风格。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带的运营商,喜欢自主创新,思路开阔,人才众多,对厂家要求严苛,对技术较真,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华为做精品网,不仅能力要匹配上客户,更要能走到客户前面去,想方设法引领客户向前跑。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主管说,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问我敢不敢接受挑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行!主管顿时被逗笑了:“看来你真是个女汉子,答应得这么干脆利索。”

这并不是信口开河,也不是未经思量。在我看来,我对客户内部的想法和思路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而且华为内部资源多,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要做起来就行。但现实远远比想象残酷,刚接手时,客户要求高,有很多网络投诉,我不知如何消除客户对华为的疑虑;内部团队成员较多,我基本不怎么认识,更遑论带队伍;我只知道华为有很多资源可以协调,但对资源申请流程、资源计划、做预算、下PO等几乎一无所知,一切都很迷茫。这个过程很痛苦,我只好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厚着脸皮请教周边的同事,查阅大量的学习平台资料,一点一点学起来。

很快,考验就来了。

高铁不掉话,建网标准成客户的全国标准

3月,一次与客户的交流会上,负责高铁网络质量的客户主管经理突然提出,要彻底关闭高铁上正在试运行的VoLTE,使用CSFB方案。

近年来全国先后开通多条高铁线路,但高铁通信因信号差常被用户诟病。VoLTE是用4G网络承载语音,对网络质量要求很高,用户从拨号到另一方响铃一般平均用时是2.4秒,客户在高铁上试运行了VoLTE一段时间,发现网络无法支撑,掉话、语音断续等问题依旧。如果用CSFB方案,打电话会从4G回落到2G,一般用时需9秒,但稳定性好。当时全国还没有一条高铁成功开通了VoLTE业务,客户对此也没信心了。

技术上就真的不可实现吗?我暗想,如果华为能帮助客户,对客户来说,是一次“人无我有”的突破,也是一次体现华为能力和实力的绝佳机会。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会后,我立即组织内部专家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可行的,困难点就是要对站点进行改造。

第二天,我拉上项目组,向客户分析了当前的趋势,很多商务人士经常乘坐高铁,为这些价值用户开通VoLTE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技术上,华为可以和客户一起推动落地。客户将信将疑,同意延缓,但只给了我们三个月。我们以杭宁线(杭州-南京)为试点,志在联合打造全国第一条“全接通、零掉话、零吞字”的高铁VoLTE精品线路。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项目组不断地在分析和验证中整理思路,比如隧道信号覆盖问题,杭宁线在浙江境内近100公里、8条隧道和4个停靠点,项目组成员与研发同事征得铁道部门同意后,在凌晨高铁停运后上山,钻进隧道步行路测,一个月下来,把所有的隧道情况摸了个遍,之后基于测试情况对网络进行“体检”给出诊治方案。

此外,我们基于基站的日志、指标数据等在后方多维评估,白天逐步验证哪些参数会对信号有影响,晚上再讨论方案,不停细化,前方我也试过拿着手机从起始站一路拨测,30秒拨一次,测试验证效果。2个月后,我们优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治疗方案,对网络进行了全面诊治。经过多次测试验证,全程成功率100%。

约定的那一天,客户主管经理坐上高铁实地测试,杭宁线浙江境内半个小时的旅程,无论何时拨话均畅通,MOS(Mean Opinion Score,一种评估语音通信质量的方法)平均值达到3.98,语音感知良好。客户很满意,从此不再提关闭VoLTE之事。

我趁热打铁,向客户提出了高铁VoLTE的建网标准,如果高铁场景要达到理想的VoLTE感知,站间距须缩短至500米。按此测算,省内6条(目前已7条)高铁站点数量需增加62.5%,共涉及无线产品投资X亿元。需求很快得到批复。之后,客户向全国分享了这一优秀经验,客户集团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采用新的高铁建网标准。向来低调的客户还给我们特意发来了表扬信。

这是我担任NPO以来,第一次获得的小“成功”。过程并不轻松,但给了我满满的成就感。聚沙成塔,一件小事也可以有一天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原来,在华为,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抓住机会点,补齐能力缺口

随着VoLTE业务的大规模发展,深度覆盖提升成为集团客户的头号重点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客户处了解到,浙江省公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覆盖评估体系用以指导规划建设。以往客户的网络规划一向由设计院承接,我常苦恼于团队的“无能为力”,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点,我立即邀请了公司网络规划专家马厉兵与移动客户一起参与研讨和制定,联合输出了“三阶一体”覆盖评估与解决体系,即对网络覆盖的宏观评估、微观识别、问题的价值排序,从而精确匹配的场景解决方案,方案被客户采纳,获得客户2016年优秀最佳实践项目。2017年年初,客户新增专项费用与华为签订精品网规划服务合同,华为在客户网络规划上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随后,我们在地市相继成立规划小组,建立起客户分层分级管理,通过省市联动,群体作战,有效引导了校园网容量规划、不限量套餐应对容量方案等专题,进一步扩大市场格局。

一个NPO,要“三懂”(懂商业、懂网络、懂方案);“两会”:会沟通、会呈现。要对外支持客户商业成功,对内支撑责任目标完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会面临转型的挑战,团队也会依势而行,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辈子我收到的最好的职业建议是,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好自己的名声,这里的名声不是沽名钓誉,而是每一份交接给别人的工作,每一件事都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至善至美,慢慢养成习惯,就会越做越好。凡事糊弄人的人,是走不远的。感谢我的主管给予成长的机会和信任,感谢我的团队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在他们身上我学习到很多宝贵的品质,感谢华为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感谢我的家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让我常感叹自己很幸运。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开着灯,发出光亮,别人就会走近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