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能關掉快遞網點—中國是“快遞小哥車輪上的國家”

昨天晚上將近9點鐘,快遞小哥敲響了我家房門,春節之後的第一單網購送到了。快遞小哥,也不容易。

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例行吹風會,主題是介紹《快遞暫行條例》和快遞業發展相關情況。

被記者問到春節期間快遞的狀況時,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春節快遞小哥需要回家看看。春節期間的快遞呈現“馬鞍型”,從臘月二十開始,業務量一路下降,

這就“需要權衡業務需求、用戶以及對快遞小哥的人文關懷問題”,“這幾百萬的快遞小哥家多在農村,一年365天,一個禮拜工作五六天,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他們也是離鄉背井,這個時候確實應該讓他們回家看看小孩,看看父母親”。

城市不能關掉快遞網點—中國是“快遞小哥車輪上的國家”

其實,即使是春節的快遞“淡季”,還是有快遞小哥在堅守網位,快遞公司也提高了小哥的福利。比如,北京快遞員春節留守一週,多收入約6000元;有物流平臺企業甚至還拿出1億元給配送員發放“團圓基金”。

不經意間,快遞小哥成為我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遞行業只要一打噴嚏,整個社會都要受影響。

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超過400億件,佔世界總量的40%以上,絕對是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快遞小哥更是都市宅男宅女“最親密的人”,有段子說“男朋友可能沒見過你不洗頭、不化妝的素顏,但是快遞小哥絕對見過”。騎著電動車的快遞小哥,已經成為了中國網絡經濟的文化符號,甚至還亮相了平昌冬奧會上“北京8分鐘”的表演,向全世界宣示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範兒。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不開快遞小哥。

城市不能關掉快遞網點—中國是“快遞小哥車輪上的國家”

從宏觀數據上說,過去5年,快遞行業連續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包裹數量也已從2012年的56.9億件飆升至2017年的400.8億件。去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2.1萬億元,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中國物流業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6.5%。

但是,中國物流業也不再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的落後產業,正在向高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要效率,行業正加速向智慧物流轉型,一系列自動分撥流水線、機器人在物流領域大規模運用:AGV機器人、智能緩存機器人、360度運行的揀選機器人、末端配送機器人交替作業……

在組織構架上說,智慧物流是社會物流的大協作和分工,是以互聯網為依託的開放共享,各大快遞公司在菜鳥智能分單的支持下引入新的流水分撥系統,實現廣泛倉儲覆蓋+智能分倉+就近配送。甚至智慧物流還是基於大數據的“未卜先知”,比如,菜鳥通過供應鏈算法來分析消費趨勢,提前作出庫存預測,把貨品下沉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

中國人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建立起了一張智慧物流網。所以,之前雙11經常可以聽到的“爆倉”這個詞,在去年雙11期間幾乎消失了。以歷年天貓雙11發送1億件包裹的時間來算,2013年用了兩天,而到了2017年只用了9.5個小時。

城市不能關掉快遞網點—中國是“快遞小哥車輪上的國家”

如果說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那麼中國堪稱“快遞小哥車輪上的國家”,快遞業已經成為中國城市重要基礎設施。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互聯網經濟、新商業模式,離不開智能物流的加持,而“最後的一公里”卻有賴於勤快、幹練的快遞小哥。

但是,中國物流業仍面臨困難和瓶頸問題。談到上個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快遞暫行條例》草案的制訂背景時,馬軍勝局長直言,在快遞發展的過程中,“確實普遍存在著用地難、車輛通行難、進門投遞難的問題”。

比如,快遞網點的設置、分撥貨場的用地安排,之前的城市規劃中沒有詳細規定。這導致快遞網點可能與城市原先的規劃紅線、產業政策有衝突。如果直接關掉,會給當地居民的生活購物,以及相應企業的生產、銷售、溝通造成了很大困擾。國務院法制辦工交商事法制司司長張建華也認為:快遞網點的辦照(辦理營業執照)成本比較高,快遞車輛通行難,快遞基礎設施薄弱,是物流業的制度性問題。城市居民生活已經離不開快遞點,應該給快遞基礎設施必要的民生保障。

再比如,快遞的路權問題一直成為行業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2016年,深圳一場整治電動車、摩托車非法拉客的“禁摩限電”行動,讓不少快遞電動三輪車“躺槍”,一度發展到快遞小哥騎自行車、步行送快遞的窘境。2015年,呼和浩特大力整治交通之後,當地快遞員騎馬送快遞,一度成為網上熱議的新聞。

城市不能關掉快遞網點—中國是“快遞小哥車輪上的國家”

2016年4月,國家郵政局曾公佈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向社會徵求意見,以期為快遞車正名。京東的劉強東也一直在呼籲相關立法。

但是,快遞業的路權問題之前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對包括快遞車在內的城市特種服務車輛的規範管理,應避免“一刀切”、簡單化,需要正常匹配相應的路權。另一方面,快遞公司必須嚴格規範快遞小哥的安全行駛,不能任由他們橫衝直撞。

這次的《快遞暫行條例》草案直面了快遞的這些問題。首先,為解決快遞大型集散分撥中心基礎設施用地難的問題,“草案”從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角度做出了保障性安排;

其次,針對“車輛通行難”、進門投遞難的問題,“草案”也對快遞服務車輛等相關強制性規定作了調整,推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共享末端服務設施。

中國的快遞業是一個民生行業,也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高技術行業。連接著供給側和消費側,與互聯網+的新經濟、新業態關係緊密,成為中國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基礎設施;新興的“分鐘級配送”正在徹底打通線上、線下的次元壁。

這次國務院的《快遞暫行條例》從行政法規的角度規範了行業經營,直面了快遞“車輛通行難”、用地難的老問題,正在夯實快遞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