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这是学霸君推荐的第十四篇学霸故事

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你敢做自己吗?这个抽象的问题一直拷问着世人

比如说,你是跟着主流学习你不喜欢但是前途略显光明的理科,还是遵从内心学习你钟爱但是不受待见的文科?

事关前途,想必人人都会深思,即便优秀如石咏溪,哪怕考上北大后,也依然为曾经搬出理科实验班去文科班学习的选择惴惴不安。

在被认为“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的环境中,她用最亮眼的成绩傲然而立。那些曾经如潮水一样涌来的嘲笑与冷眼,在一纸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前,轰然瓦解。


01、从不是所有的路都有确切的路标

我站在高中教室门口,把雨伞上的水甩了又甩,抬起头来,看着楼外的暴雨,好像这样就能装出闲庭信步在赏雨的样子,以掩盖我的拘谨与不安。

没用。

不远处的天空刚刚劈下一道亮光,雷声和翻卷的黑云一起滚滚而来,窗户嗡嗡作响。暴雨斜织着冲刷走廊,抽打着路边的香樟树,也落在我的外套上。我耸了耸鼻子,走进了叽叽喳喳的教室。

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文理分科后一个月,理综又一次考砸了,我依旧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时不时从某个角落传出一阵笑声。

“哎,听说了没有,小佳这次理综和数学加起来一共才扣了五分,太强了吧。”

“给你们说个好玩儿的,我政史地三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20分”

“哈哈哈哈估计你会考都过不了吧。”

“哎呀没事儿,反正文科这种东西背一背就好啦。”

我默默地走进单人课桌,装模作样又漫不经心地划着习题册,好像自己是孤高一人奋笔疾书不问世事的学霸。看着当初小心翼翼地用胶带里里外外密封好,贴在了桌角的“北京大学”字样,其实我内心再清楚不过,在这个大神聚集的理科实验班,像我这样的“假理科生”一直都是考试垫底的存在。

“咳咳,大家都安静一下……”班主任,一个人称“老刘”的秃顶老头,连着敲了好几下桌沿才打断众人火热的聊天,板起脸痛心疾首地教育起我们来。

“现在分科也结束了,唯一的目标就是要考好大学……咱们班的同学没有勇气和梦想,我上次让你们把大学目标贴在桌子上,都没人敢写北大清华……”

听到这句话,我的脸“刷”一下红了,手忙脚乱地想把那张纸盖住。

但是还是晚了,老刘一低头,看见了我桌角的目标,笑了笑,紧接着说,“当然,定目标也要在自己可行的范围内……有的同学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我无语。之后虽然没有把纸撕下来,但用高高的一摞书遮住了那个小卡,好像是遮住了一个令人羞愧的不光彩的梦想。

02、迷茫的未来,迷茫的明天

这种题型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搞不清楚?我告诉你,你要么就是懒,要么就是蠢,你就祈祷自己是前者吧!”

开学三个月,记不清这是老刘第几次骂我了。他喜欢他认为聪明的孩子,我知道;他喜欢对学生发火,我也知道。但当这种责骂一次次在班级四十多人面前落到我身上时,我真的无法让自己宽慰。站在座位上,我紧紧咬着嘴唇,指甲陷进手心的肉里,好让自己不哭出声来,妄图借此守住某种虚无的尊严。

“行了行了,你坐下吧,以后少写点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浪费时间,有啥用!那谁,你去教教她,省得她天天出错!”老刘叹了一口气。

下课后,我一个人冲出了教室。北方12月的操场上已经很冷了,枯树在路边黑压压地伸向天空,只有几棵常青树还在坚守,灰绿色的树叶上满满的都是落寞。

我思绪中所有的迷茫和痛苦喷涌而出,如同打翻了的调色板,斑斓的色彩在过程中相互缠绕,包裹在其中的思绪如同破茧的蚕蛾。

文科,文科。

在我们这座小城里,绝大多数人认为的“正确的道路”是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理科生”,考入211或者985院校,选择一个好就业的专业,然后前途一片光明。对于文科,那都是学习差的孩子的“无奈之选”,唯一善意的评价也就是——“以后可以当个公务员,稳定”。

如果说社会上这种歧视还是隐晦的,我的高中则是更直接地撕下了这张心知肚明的幕布:考试时从不公布文科排名;理科老师会故意在历史课前发卷子让大家下课交;班上的同学会互相攀比谁的文科成绩更低,通过这种“不屑”与贬低来彰显自己某种可笑的优越感与“聪慧”;甚至连地理老师都认命般地说:“你们都是实验班的孩子,应该不会有人去学文科……”

在这种氛围里,从小中规中矩的我在分科时违心地选择了理科,害怕因学文科而被别人议论“笨”,也担心所谓的前途是否光明,于是便不断假装自己是一个“潇洒聪明的理科生”。

然而事实谁又知道呢。这幅面具让我太过疲倦了。学理科的生活让我很疲倦,这种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一边是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却收效甚微;另一边则是有些同学天天都在玩,成绩却很高。

我开始不断地怀疑自己:难道我真的很笨吗?我是应该继续走这条大多数人走过的路,还是追随内心的声音,去学真正喜欢的文科?

我慢吞吞地走回了座位,眼底发红。不想哭,内心憋得难受,像是郁结了一团粘稠的世界。

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小琪,刘老师让你去一下他那里。”

嗯?我最近没有做错什么啊?我这样想着,一边惴惴不安地走向了办公室。

老刘在座位上批改试卷,见我进来了抬头瞟了一眼。

“我觉得你最近很郁闷啊?还没适应吗?”

我扭捏地诉说了我的犹豫与彷徨,关于分科,关于是否应当走上多数人的路。

他喝了一口茶,玻璃杯中的菊花吸水后逐渐饱满展开,漂到了杯面上。

“人的一生就是在行走中迷茫,然后一次次地破除迷茫,更坚定地走下去。我并不能告诉你到底应该学什么,我只能说,有些决定只有你自己可以做出,而你要有勇气相信自己有做出选择的能力。你之所以这么迷茫,就是因为你在害怕,你宁愿随波逐流地选择多数人的路,也不相信自己独立做出的判断。”

回去之后,我思量很久,最终打算赌一把,从心而为。令我感动的是,当初强硬地命令我选择理科的父母在和我长谈之后,也没有再多阻挠。

3、你的路,你自己选

做出决定之后,我和以往的理科老师一一道别,把桌子搬去了我心念念的文科班。当我把所有书籍摆好后,心里是无比的沉静与前所未有的轻盈。

刚刚进入文科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我落下了两个月的课程没有学,因此要一边补习没有学过的课程,另一边又要跟上老师正常的授课进度。但因为喜欢,所以也并不疲倦。

转科的两周后就是期末考试。我抱着轻松的心态走上了考场,我清楚,无论结果如何,这对我而言都只是开始,而开始,是无所谓好坏的。

出成绩那一天,我像以往一样坐在教室后排,等着没人的时候再蹑手蹑脚地去看。

谁知道,前排因查看成绩而水泄不通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了蜂鸣似的窃窃私语,接着声音越来越大,变成了议论纷纷。

同桌冲向我,兴奋地摇着我的肩膀,“哇!你居然考了第二名!太厉害了吧!”

我心里一惊,赶快去看我的名次。原来,或许是因为以前学理科的缘故,我的数学成绩高出了其他人二十多分,再加上不错的文综,这次总分出奇得高。

“行啊你,没看出来啊,藏得太深了吧哈哈……”班上的同学和我开起玩笑,我听得有点羞涩,赶快摆了摆手,装作有急事一样出了教室。

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刚到走廊,我碰见了老刘。因为对老刘当初指引的感激,看到他也不像往日那样胆怯而紧张,只想分享自己的喜悦。我欢快地说:“我考了第二名!”

“那你可要守住喽,以后掉下来了可丢人了。”老陈好像没有一点吃惊的样子,点了点头,又变成了以前那副凶巴巴的样子,板起脸,眼睛瞪得老大。

现在回想起来,高二转入文科班的生活或许是当时我前十七年最“前途坦荡”的日子。

我原本就有不错的语数英基础,再加上一点点或许可以被称之为“天赋”的东西,几乎不怎么认真就可以在文科的学习中如鱼得水。渐渐地,下课后围着我问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也会有同学像我投来羡慕的眼神,称赞一句“你真的好聪明”……这一切都是以往的我从未体验过的。

04、 唯一让人获得深层满足的生活

然而,这种顺风顺水却停留在了高三伊始。

2016年的九月开始得雄心壮志,那时的我是老师眼中的“稳清北”,甚至是“状元种子选手”,对我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遭遇了滑铁卢:第一次模考糟糕的成绩已经给了我迎头一击,但我最初却以为只是单纯地发挥失常,并不在意。可是,随着复习的进行,接下来的二模、三模、四模,我的成绩和排名反而一直“稳步下滑”。

不知道怎地,曾经我引以为傲的文科“题感”忽然消失了,选择题开始大片出错,甚至一次考试连错十几个都是常态。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二很多并不起眼的同学纷纷开始崭露头角,后起之秀涌出之后,我的排名也越来越低。

班主任和父母都十分着急,轮番找我谈话,老师猜测是否是我家里出了什么变故,父母猜测我是不是早恋了……我的焦急绝不低于老师和父母,看到曾经的“手下败将”一路反超,我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与平和了。

但是,焦躁归焦躁,要找出成绩不进反退的症结所在,实属不易。惴惴不安的我把问题归结于做题太少,开始拼命地刷题,以此来营造“勤奋的假象”,减少内心的惶恐不安。但事实却变成了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现状没有一点改善。

我开始不断地怀疑自己,不知道自己当初选择转文科的决定是否是正确的。每做一道题、一套试卷,我内心都在怀疑:“我这么做是不是根本没有效果?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当初是不是完全选错了?”

天气逐渐转凉,2016年已经进入岁末了。大街上过年的气息逐渐浓郁,教学楼外的世界红红火火,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岁末的祥和与喜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每个阴翳的冬日早晨,我常常会早早来到学校,在被夜色笼罩的偌大校园里奔跑、呐喊,听教学楼荡起寂寞的回响。那种孤独感冰凉如同切肤,让人恐慌,黑夜让跑操的小路变得迷茫,也让六个月后的终归之所变得迷茫。

我又想起当初转科前的迷茫,那时的我站在岔路口,不知何去何从;而现在的我站在一条笔直的小道上,没有选择,前方和身后都是浓浓的雾气,辨不清方向。

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无奈之下,我找到了老刘,那位一直给予我鼓励的老师。

“当初你一转科就能考第二名,我心想这丫头还真有点天赋,好好学估计能成大才……”老刘看着我,说,“结果你自己想想之后你是怎么学的?你有认真地看书,踏踏实实地研究知识点吗?文科和理科不一样,你靠着那点题感得分,就像是大海里的小舟,虚的,很危险。之前的成绩好是因为那是在湖里划船,现在高三开始总复习了,大量繁杂琐碎的知识点一股脑地堆在一张卷子里,你可不就翻船了吗?”

“还有一点,你现在的心态太急了,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样乱飞。现在,你就是典型的唯分数论,只盯着结果看,忽视了过程,最后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回想一下,是不是太功利了?如果你考试的时候只想着一定要得高分,就很容易失误。不如放松心态,让弦松一点。”

“现在怀疑当初转科的决定,除了让你心生烦恼以外还能有什么作用吗?你可能再转回理科吗?不可能。”

我反思了许久,渐渐地开始明白,转文科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这已经是一个无论多么后悔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既然已经选择了路的方向,就不要再患得患失,杂念太多、欲望太强只会扰乱我的心神,真正要做的是坚定地走下去。只要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回首这段岁月,我也不会遗憾。

我回归了最简单的生活与心态,身体虽然疲倦,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又在课桌上贴下了北京大学的明信片,但不同的是,这次我没有遮挡,而是堂堂正正地让它贴在课桌最显眼的一角。

05、十二年来劳梦想 一杯今始见真容

我曾经设想过无数次看到高考成绩时的反应,或许是喜极而泣,或许是沉默无言。然而,当得知自己可以报考北京大学的瞬间,我却是无比的淡定与平静。高三一年让我沉稳了许多。

爸爸感慨地说,“幸好当初在你坚持要转文科的时候没再阻止你,要不估计就无缘北大了。

那天晚上迎来了夏季的暴雨,有叶子经不住雨水的冲击飘下来,落在雨花飞溅的水洼里。雨中,行人脚步匆匆,泥水为他们的鞋子和裤脚涂上一片片污泽。有的人继续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有的则冲到路边的便利店避雨。

我靠在窗前,细细地回想着高中三年的种种波折。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深陷泥沼,用全部的精力在冗长的时间里挣扎,做着迷茫的奴隶。那些像蜘蛛网一样的东西死死地粘在我的身上,填充了四周的空气,将我变成一个小小的蛹,然后遗忘在世界某个角落。

学文科就是自找死路?被赶出理科班后,我却在文科班考上了北大

但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直责骂却又给我方向的老刘,遇见了虽然强势但最终尊重我的选择的父母……

我永远感恩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教会我知识、抚育我,更重要的是他们陪伴着本就踽踽独行的我,帮我将蝉蛹撕开,告诉我要勇敢地向前,向着内心所期待的方向。

但人生的路纵横交错,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做出选择和决定,却并不是所有的路都有确切的路标告诉你该去向何方。

如今,报考了元培学院的我,比其他同学更需要自己做出选择。然而,面对纷繁的岔路,我已经没有了高中时的迷茫与不安,可以更加坚定地望向前方。

人生路,路再遥远都必须自己走;事情再棘手都必须自己去做;再苦再难都必须自己亲自尝。一场大雨,可能增加前行者的信心,也可能成为停滞不前的借口。

在大雨如注的夜晚,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但愿它对我来说是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