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對毛澤東的斗膽直陳,才有了淮海戰役!

粟裕,原名粟多珍,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雖然沒有參加過長征,卻在南方三年的游擊戰爭中得到了歷練。

粟裕善於打險仗,在解放戰爭初期的蘇中戰役中,他以3.3萬餘人的兵力,迎戰國民黨軍12萬人的優勢兵力,取得七戰七捷的輝煌戰果,開創了消滅美械裝備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先河,粟裕也因此被稱作“常勝將軍”。

因為他對毛澤東的斗膽直陳,才有了淮海戰役!

在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正是有了他的斗膽直陳,才說服毛澤東先不渡江,而是進行淮海戰役。1948年9月24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在一間由三張長桌,幾幅作戰地圖組成的作戰總指揮部裡,毛澤東徹夜未眠,雙眼佈滿血絲,正聚精會神地研究著一份電報。

其實,他收到這份電報已經過了一天時間了,卻遲遲無法拍板。原來,這封電報是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發來的。

因為他對毛澤東的斗膽直陳,才有了淮海戰役!

粟裕在電報中寫道:“為更好地改善中原戰局,孤立津浦線,以及便於而後華野全軍,進入隴海路以南作戰,建議立即進行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粟裕第四次提出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議。

在此前1948年1月,毛澤東發給粟裕的電報,是要求粟裕的華野三個縱隊渡江南下,到國統區建立根據地,有利於解放軍解放長江以南國民黨佔領區。

因為他對毛澤東的斗膽直陳,才有了淮海戰役!

粟裕則是幾次在電報裡建議不渡江,電報最後,他還小心翼翼地寫下了“斗膽直陳”幾個字。多年的征戰,為粟裕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他說:古時候有這樣的話嘛,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我們只照抄照轉上面的命令,這樣下去非打敗仗不可。

粟裕認為,在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以後,改變中原戰局、發展戰略進攻的關鍵,是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

因為他對毛澤東的斗膽直陳,才有了淮海戰役!

1948年4月30日,河北省阜平縣的陳南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五大書記圍坐一堂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的主題之一就是聽取粟裕的彙報,中央書記處在聽取了粟裕的彙報後,決定把渡江這件事,推遲四到八個月。

就這樣,在半年的時間裡,粟裕軟磨硬泡,說服了毛澤東,而毛澤東根據當時國內戰局的變化,審時度勢確定了舉行淮海戰役的必要性,但是如何打勝如此關鍵的淮海戰役呢?

因為他對毛澤東的斗膽直陳,才有了淮海戰役!

對於這場大殲滅戰第一個要打的城市,毛澤東想到了徐州。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重鎮,尤其是當隴海和津浦兩條鐵路,在這座城市交匯之後,它在軍事家心目中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鎮守在徐州的國民黨軍隊,大體沿隴海和津浦兩條鐵路排成十字陣型,往西則是白崇禧的華中國民黨“剿總”司令部,而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已經位於十字型東北方和西方,劍指徐州。

1948年11月5日,徐州“剿總”司令部發現華野主力有南下跡象,下令各部向徐州和津浦路兩側收縮,準備與解放軍決一死戰。蔣介石要求黃百韜第七兵團迅速集結,放棄海州,連雲港,西渡京杭大運河,向徐州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