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姐妹鬧翻大打出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有毒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是一句大家都常說的俗話。很多人不乏一些專家,在某些採訪或者言說處事、關係哲學等文章中說過,

關於這句孕育著生活“哲學”的俗語,很多人討論過它的合理與否,探究過它背後孕育的深意。

其中比較多的、惹人淚目的就是:“會哭的孩子”不僅有糖吃,在性格塑造上更加會表達自我訴求、更加外放、大膽,更易實現是自己的大夢想小夢想。

而不會哭的孩子,也就是俗稱“懂事的孩子”則更加惹人心疼。因為懂事,他們隱忍;因為懂事,他們自己照顧自己;因為懂事,他們不鬧脾氣,不撒嬌;因為懂事,他們活的小心翼翼,很少表達自己的訴求;因為懂事,他們活的有點沉重,不夠灑脫自由;因為懂事,他們大多數活在別人的世界中、別人的言論中…

兩姐妹鬧翻大打出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有毒

不管如何,“會哭的孩子”儘管有著“任性,自私,不懂事”等標籤,但他們大多生活愉悅輕鬆,而“懂事的孩子”有時候是一種深深的無奈,他們羨慕那些“會哭的孩子”。

獨生子女家庭中,“會哭的孩子”可以達到很多小目標,比如哭有糖吃;哭鬧一番,那個玩具就可以到手了;長大後,與人相處中,假意哭一哭撒撒嬌,就會獲得很多關注,讓人關愛、獲得幫助…可以說,不過分的“會哭”,一定程度讓孩子更幸福。

但是,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放縱的“會哭的孩子”則會造成災難。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古言小說,書中一家庭將“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有苦吃”演繹的淋漓盡致,更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後果。

嘉卉和嘉禾是親生姐妹,嘉卉是姐姐,嘉禾是妹妹,前者比妹妹大三歲,他們上面還有大很多的哥哥,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不過焦點矛盾卻是嘉卉和嘉禾兩姐妹之間。

嘉卉是父母自大兒子後期盼的第一個女兒,從小就很得寵,嘉卉也從很小的時候就會通過哭鬧、撒嬌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在沒有其他女孩分享父母愛時(古代男孩通常生活在外院,和母親待得時間不長),嘉卉這種行為就是嬌寵的小女孩行為,不算什麼。但是,嘉禾出生後,嘉卉這種行為更是演繹到了極致。

嘉卉經常欺負妹妹,搶妹妹的東西,不給就掐,還不許妹妹告訴疼愛她、會為其打抱不平的祖母;姐姐會經常在妹妹面前炫耀父母兄長如何疼她,妹妹越難過越樂此不彼;兩姐妹發生爭執,嘉卉就委屈的哭。從小到大,兩姐妹鬧翻了,母親就拿點東西來哄哄妹妹,和妹妹說姐姐不懂事,還是妹妹最懂事,然後妹妹就美得找不著北了,為了母親那少的可憐的關注,妹妹於是繼續‘懂事’的讓著她了,並讓自己更優秀。每次都這樣,明明錯的那個人不是妹妹,可母親都是讓妹妹退讓,讓妹妹遷就姐姐。

而這樣的結果是,嘉卉越長越歪,自私自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造成了姐姐後來的悲劇;而嘉禾則在對母愛的期望中一次次失望到絕望,不在讓著姐姐了。

說幾個印象深刻的例子。

嘉卉五歲、嘉禾三歲的時候,因父親外放做官,全家要跟隨去外地。這時候,小小的嘉卉就哭著鬧著不許母親他們帶上小女兒,其母親心疼嘉卉、不忍她哭,就妥協了,和丈夫的老母親說,要把嘉禾留下來陪伴祖母,權當孝順。後來祖母把事實告訴了兒子,兒子非常震驚也不太相信,就去質問妻子,妻子就否認並要求把妹妹帶上。而這時候。祖母已經不放心把嘉禾讓他們帶走,怕跟過去的嘉禾在偏心的環境裡,受盡委屈。後來的十多年裡,嘉禾就和家人長期分離,和祖母生活在一起,母親兄姐偶爾回來述職探親。而探親期間,嘉卉也是在妹妹面前極盡炫耀,比如演繹母女間的親密,母親給她的東西,教她這教他那什麼的。

一次探親期間,也就是嘉禾大概5歲,嘉卉8歲的時候,上元節的夜晚大家出去玩,姐姐就駛計謀,在人山人海里丟了妹妹,讓妹妹被拐子拐走了,速配性後來被救了。

長大後的嘉禾對母親沒有期望,關係不親近;嘉卉因為自己容貌不及妹妹美麗,就更極端了。讓母親把妹妹嫁出去、設計讓妹妹陷入危險到最後要殺了妹妹…一次次錯誤,在其祖母和父親要懲罰姐姐,好好管教她時,姐姐就委屈的和目前哭,說自己錯了,而其母親也是一次次哭求,說嘉卉還小不懂事,嚴重的時候甚至用自己威脅丈夫,下跪求妹妹嘉禾,讓她原諒姐姐。

在母親的極盡偏袒中,嘉卉徹底長歪;她對母親其實沒有多少敬畏尊重和愛,母親在她那裡,就是哭鬧獲取同情達成目的的工具。最後在嘉卉自食惡果臨終之際,她用盡全身力氣咬了母親,並對母親說:我犯了錯,你怕爹罵我,你就幫我隱瞞。瞞不住了,你一定會護著我。只要我一哭一鬧你什麼都順著我,哪怕我的要求再不合理。我一直都覺得能做你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這幾天我都在想,娘,你要是不那麼疼我,不那麼愛我,我是不是就不會這麼早死了!

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平衡、把握分寸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故事中,從小到大,嘉卉一不如意就哭就鬧。做父母其實也都是趨吉避凶,兩個孩子起了矛盾,一個大哭,一個沒哭,為了圖省事就會順著那個哭鬧的,就想著息事寧人,哪怕哭的那個是在無理取鬧。

卻不知圖了一時的清靜卻害了兩個孩子,無理取鬧的以為只要哭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從此以後變本加厲。乖巧懂事的反而被虧待,久而久之,心也冷了。

故事中的父親是失職的,沒有在發現苗頭的時候及時遏制,等後來發現妻子林氏行事越來越偏頗,再想掰正也晚了,說一下好一陣。兩個孩子不在一塊,問題也就被掩蓋下來,回來又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又是一個循環。

女兒家哭一哭鬧一鬧,撒撒嬌都是可以的,只要不無理取鬧把握那個度就好,父母也要把握好分寸,想故事中的極端,應該杜絕。現在很多父母都知道,不能讓孩子養成“我哭一哭、鬧一鬧”就能達成目的的習慣,不過很多疼孩子的爺爺奶奶則有點溺愛了。

懂事的孩子長輩都喜歡,卻是最容易被忽略,往往也過的並不快樂。故事中的嘉禾雖然有祖母的疼愛和教育,但對父母是遺憾和缺失的,其成長心裡也格外苦。

宮崎駿的電影《龍貓》。

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小美的媽媽對著爸爸說:“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確實如此。

會哭孩子有糖吃,有毒,希望大家有深刻認知,儘管文中所說故事也小說中的,但它確實說明一個問題。

兩姐妹鬧翻大打出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有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