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工信部點名30家新能源汽車企業1年未產新能源車?

鄧小梵


Thanks♪(・ω・)ノ小秘書邀請,關於本輪被工信部點名的企業有一個共性,這些企業多為破產邊緣的企業。

新能源汽車的高紅利期是這些企業最後的救命稻草,然而補貼一旦開始退坡、監察騙補的力度加大,這些企業註定不能持續生產。

以天津美亞、長安合資、安徽奇瑞等、廣汽本田等企業為例,其產品成本控制的能力幾乎沒有。全國十大動力電池供應商,以寧德時代為首價格基本控制在同一水平,行業壟斷導致動力電池的成本高昂一般企業是難以承受的。

其次永磁同步電機的最大供應商比亞迪也是一家獨大,而且作為第二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卻以整車平臺供應為主,動力電池是附帶銷售,而點名的這些企業多數是不夠資格有戰略合作關係的。

在加上研發團隊的缺失,電控也要依靠第三方公司提供,三電的成本非常之高。而這些企業的知名度大多比較低,沒有核心技術產品品質也沒有保障,依靠採購生產整車成本註定很高,但是這種品牌這種級別的車型定價過高註定沒有市場,定價過低入不敷出,只能放棄生產,其實這已經是在等待大限的到來。

所以近期新能源汽車企業會有一個倒閉潮,這是市場競爭帶來的正面影響,優勝劣汰是競爭法則。這些企業的消失能讓市場更加平衡,垂死的企業不再有惡性競爭的能力,研發型企業可以專注研發,對於技術提升反而是催化劑。


本輪被點名的企業因為沒有投產能力將會被取消生產資質,能夠有條件重申審核的應該沒有幾家了。這些企業按照知名度排名如下:

1、廣汽本田

2、長安標緻雪鐵龍

3、長安鈴木(退出待定)

4、安徽凱翼(奇瑞、五糧液)

5、華晨汽車集團

6、天津天汽集團美亞汽車

7、哈飛汽車集團

8、一汽四川汽車

9、萬向電動汽車

10、山東麗馳新能源

之後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企業,本就沒有存在感也不需要了解這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不在一一列舉。被點名的企業裡這10位知名度很高,但也都是基本沒有大作為的企業,即使沒有新能源汽車,在國產品牌的瘋狂生長下這些企業也很有可能是第一批消失的品牌。


如需幫助請關注:天和Auto,趣味問答購車推薦每天更新。


天和Auto


——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分別為50.4萬輛和4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和97.1%,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國內車市增長的主動力。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之下,卻有30家車企進入了工信部的“黑名單”,而這份黑名單上大部分為造車新勢力,這些公司已經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超過1年了。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注意,難道造車新勢力只是“紙老虎”,噱頭有餘然而沒有“真材實料”?

30家車企進入“黑名單”,既是警鐘也是鞭策

進入“黑名單”的車企數目多達30家,其實是一個警鐘。

新能源的大熱,以及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車成本資本入局的風口,從而眾多造車新勢力粉墨登場。這些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大力發展的初期,都拿到了新能源生產資質,但是卻“雷聲大雨點小”,把新能源概念炒作得火熱,但是卻遲遲不見產品。

其實此次工信部的“通知”下發既是警鐘也是鞭策,督促這些造車新勢力早日上軌,加快產品研發和生產,不要再消極對待。同時適時的資質清理也是為後續更有實力發展新能源的車企騰出空間,促進這個市場的良性發展。

造車新勢力面臨困局,缺少資金產能不足

雖然此次“通知”意在鞭策造車新勢力,但是實際效果還是有待考量,因為許多造車新勢力已經面臨困局。

首先就是資金難題,造車新勢力們急匆匆地進入這個市場準備大幹一場,但是才發現後續資金難以維繫,就連造車新勢力大熱門蔚來汽車在多輪融資之後還是急需資金。其次就是生產難題,很多造車新勢力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多走代加工路線,無論是產能限制於他人,難以發展壯大。最後就是技術問題,造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技術,但是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還不專研技術,並不具備競爭力。

腳踏實地突破困局,新能源前途仍光明

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要想突破當下困局,最重要的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研發、產品、渠道和服務,缺一不可。首先要潛下心專研技術,招募技術精英團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體系。其次在產能上,初期先通過代加工實現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同時也自建工廠申請資質,以便為後續的獨立發展創造條件。最後要有好的商業模式,即包括汽車金融、共享和服務等在內的全價值鏈體系。

如果造車新勢力能夠突破困局,未來還是光明的。畢竟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其中蘊含的商機和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結束語:30家車企進入工信部的“黑名單”給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澆上了一潑冷水,但這並不是壞事,反倒讓車企和消費者更理性地看待新能源的發展。誠然新能源市場呈現“百家爭鳴”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其中亂象叢生那就不是政府和消費者所希望看到的。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真正有實力的造車新勢力不斷湧現,帶給消費者真正好產品!


二師兄玩車


這個很正常,是社會整個改革進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不但是相關新能源汽車企業騙取國家的補貼嚴重,在科學學術研究領域,大家都熟悉的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事件,最後的調查結果不也是不了了之了嗎?國家因此投入的2億多補貼壓根就再沒提。

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抱怨民族的劣根性,但其實,精日分子所崇拜的日本本土照樣也有人喜歡造假,只不過國外造假所導致的成本更高,能夠讓你傾家蕩產而已。所以,我們這邊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大家都喜歡騙補貼,這一切都是由於制度的不完善所致。所謂的漏網之魚,是指網織的不夠密,或者是有漏洞,所以魚能鑽空子,你把網織密了,張緊了,不就全部一網打盡了嗎?

新能源汽車也是這樣,進入的門檻低,沒什麼特別的技術含量,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製造的電動汽車,跟街頭那些山寨小廠出的老年人電動助力車,沒什麼兩樣,區別就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出的外觀更大些,電池容量也更大點而已。

世面上的電動汽車對續航里程幾乎都有所誇大,天冷散熱負擔重,天熱開空調又嚴重影響續航里程,甚至前幾天大家也有聽說過,有小兩口為了能保持電池的電量可以回家,高溫下一路不敢開空調的事例,在車內扇扇子……

國內的相關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除了會堆砌電池做動力,技術含量較高點的比如氫燃料電池等,根本就無人研究。甚至很多企業,如同開頭所說,就是純粹騙國家補貼的,只要補貼到手!還出電動汽車幹嘛?出了也早被老百姓看破手腳,賣也賣不出去。還不如干脆不出。

所以說,國家想借新能源或者純電動汽車的早佈局,從而實現在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總體的戰略方針和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在具體實施方面,因為相關的規則不夠完善,給了很多不法分子可趁之機。沒有辦法,畢竟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有一步一步來,隨著制度越來越完善,會逐漸的把各企業想純粹騙補貼的想法,徹底的掐滅在搖籃之中。

比如,據說下一步的措施就是:未來,行駛里程少於350公里的純電動或者新能源汽車,其生產企業將不再享受任何相關的政府補貼。


紅劍魚


我覺得要分開來看,像廣本,華晨寶馬這類的車企沒必要去騙國家補貼,這類企業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內部佈局變動原因沒有生產,例如寶馬是有電動車的,可能出於戰略考慮,不授權華晨生產。廣本我不知道原因,但是本田是有新能源技術的。國內的一些合資廠技術受制於外資合作方,在生產產品方面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還有一些企業可能是受制於沒有技術,造不出來吧。至於名單上的另一些企業,我熟悉的也不多,但是裡面肯定少不了專門騙國家補貼的。


車市知曉


第一,可怕是指車企不是一般的小混混,為了政策性補貼可以放棄企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把自己混同於小混混幹偷雞摸狗的勾當!那麼,中國汽車的未來靠什麼前行?!第二,可恥是說如果單靠補貼弄仨核桃倆棗,能活幾天呢?!太小家子氣了!

第三,希望國家在制定政策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式上統籌兼顧,即著眼當下又要放眼未來,真正推動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壯大!


大叔駕齡三十年


現在一些詐騙犯五花八門,國家也敢騙,而且騙的心安理得,對於批准給國家補貼的工作人員要追責,大筆一揮,國家的錢進了私人腰包,新能源汽車又不做了,納稅人冤不冤,說不定裡面有貓膩,比電信詐騙犯還可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