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寒意濃 汽車巨頭“押寶”中國市場

全球车市寒意浓 汽车巨头“押宝”中国市场

黑龍江大慶,正在沃爾沃汽車生產線上作業的中國工人 CFP圖

全球車市提前入冬。

美國汽車市場正遭遇螺旋式下滑。進入9月,許多品牌的轎車銷量出現雙位數衰退。不少經銷商認為,10月會是另一個慘淡時段。

歐洲、日本汽車市場也難言樂觀。數據顯示,今年1~9月,日本新車市場累計銷量同比降0.9%。歐洲市場,今年9月,乘用車市場新車註冊量同比降23.4%。

相比之下,由於大部分國外車企在中國市場仍能保持正增長,尤其是豪車市場較快增長,讓中國成了眾車企眼中的“香餑餑”。目前,汽車巨頭正忙著在中國招兵買馬、擴建工廠,集中優勢資源搶佔中國市場份額。

搶佔中國市場

從銷量上看,眾多車企已經體驗到了“寒意”。

以德系三強BBA(奔馳、寶馬、奧迪)為例。今年9月,奧迪、奔馳、寶馬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均呈現下滑跡象。其中,寶馬在全球市場銷量為23.78萬輛,同比下滑0.8%;奧迪在全球市場銷量為13.92萬輛,同比下滑22%;奔馳在全球市場銷量為21.37萬輛,同比下滑8.6%。

而在中國市場,這些企業的表現卻依然強勁。事實上,對眾多車企巨頭來說,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唯一的增長點。數據顯示,9月,奧迪在華銷售約6.58萬輛,同比增長12.5%;寶馬憑藉全新國產X3,9月在華銷量(含MINI品牌)約為5.96萬輛,同比增長13.2%;奔馳則以約5.63萬輛的在華銷量(含smart品牌),同比增長6%。

儘管如此,中國車市的整體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乘聯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10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合計銷售195.03萬輛,同比下滑13.2%。1~10月,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812.85萬輛,同比下滑2.1%。至此,今年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第五個月負增長。

乘聯會方面認為,由於去年同期處於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的尾期,高基數構成我國車市今年下半年銷量同比下行。對2019年中國車市的表現,乘聯會表示樂觀。乘聯會方面認為,由於2018年全年銷量基數降低,2019年中國車市可以輕裝出發,預計2019年我國車市有1.2%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副主任李大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汽車銷量已達高位,汽車消費升級正進入瓶頸期,但這只是短期現象。未來,國內汽車整體需求可能轉向相對平緩期。”

汽車巨頭重押新能源

事實上,車市巨頭重押中國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看中了中國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1~9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含進口)總體銷量達到62.5萬輛,同比增長60%,佔世界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份額的50%。

在此背景下,“嗅覺”敏銳的各大汽車巨頭均表示看好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未來。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段建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動車市場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目前來看也是銷量最多的國家。我相信未來電動車的份額一定會越來越多,這反映出產業在慢慢調整,整個汽車市場環境在變化。”

目前,各大車企都已密集發佈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戰略並開始擴建工廠。其中,寶馬集團除了與長城汽車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光束汽車”用來生產純電動的MINI外,從2020年開始,純電動的BMW iX3也將於大東工廠下線,並且將出口全球市場。此外,今年4月,北汽集團將位於北京順義的紳寶工廠轉投給北京奔馳,用於生產奔馳的新能源車型;而特斯拉也已經在上海投產超級工廠,用於生產Model 3和Model Y,目標年產25萬輛純電動整車。

不過,在中國車市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節點,機會與壓力並存。新產品的密集推出、經銷商以價換市、樓市持續擠壓車市都使得中國車市的競爭硝煙瀰漫。而一些汽車品牌的節節敗退,也印證著在中國汽車市場,車企不會一直順風順水。未來,誰能在中國車市佔取更多份額,還需要靠時間和實力說話。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