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一点专制教育 聪明的父母怎样使用“专制权”

九四年大学毕业,我同时收到本市一家上市公司和一所城郊中学的录取通知,我意属发展迅猛的前者,但向来开明的父亲死活不同意,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跑到学校,与我大吵,甚至威胁要与我断绝父子关系,然后跑到校务处,软缠硬磨大半天,直到领导保证我的档案只会送到城郊中学才善罢甘休。当天晚上,我送他去火车站,两人在大排档点了两个菜,两碗米饭,谁也不与谁说话,吃完抹嘴各走各的。

二十多年后,进入那家上市公司的同窗,四十五岁时“被离职”,在我住的小区里开了一间小超市度日,而我,城郊中学变城区中学,生活也算美满。每次想起这件事,总是问自己:若是没有父亲当初的“蛮横专制”,我会怎么样?

孩子需要一点专制教育 聪明的父母怎样使用“专制权”

一、家庭和谐的基础是“民主”

社会的发展,让孩子的思想变得更开放,对父母的教育水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基础。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不能抱着“先入为主”的专制思想,“我是父母,你要服从我”、“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让孩子处处服从自己、听命父母,更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侮辱孩子,而应当与孩子保持和气沟通,给孩子“民主”的“权利”,让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给孩子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二、关键的时候,需要父母的“专制”

父母的应当尊重孩子,但是,并不意味着任何事都要听从孩子的决定。从社会阅历的角度讲,孩子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如成年人广泛和深刻,当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明显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时,智慧的父母应当展示“权威”,用“专制”的力量强迫孩子服从家长的决定。如果放任孩子自行按意愿去选择,这不是尊重孩子,而是没有责任心的父母在“耽误”孩子成长。

孩子需要一点专制教育 聪明的父母怎样使用“专制权”

班里有位男生,学习完全按兴趣进行:喜欢物理化学,单科成绩可以考到班里前三名;不喜欢数学英语,考试时乱涂乱写。家长虽说也头痛孩子的举动,但每次见面,最后总是说:“老师,我是四十岁有了这个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还得过一场大病…健康就好。”

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不努力、没能力、缺实力,只会被淘汰。孩子的天性是趋利避害,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学习本身是一件累且枯燥的事情,但它总比日后面朝黄土背朝天轻松,比建筑工地上的烈日暴晒要容易承受,更比没有正常的工作四处奔波难熬。

主持人蔡康永说得很实在:“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如果孩子不听从父母的引导、教育,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父母是现在心痛孩子,放由孩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还是应当采取“专制手段”,把事情迅速拉回“正确的轨道”,避免日后替孩子抹掉眼泪?

三、“放养”的孩子更需要专制

主持人乐嘉曾经带四岁女儿沙漠徒步四天,结果网络上的声讨“此起彼伏”,纷纷指责:拥有这么一个这么专制的父亲,真的是孩子一生最大的悲哀。结果真的是这样么?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式的父母都太强势,不愿意倾听沟通,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结果真的是这样么?

孩子需要一点专制教育 聪明的父母怎样使用“专制权”

呼吁“放养教育”的专家,只看到金字塔尖的孩子,没有看到还有更多“不务正业”的孩子。龙生九子,沿且不同。如果孩子是乔木,是鲲鹏,父母当然会赞成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行为,呼喊“放养教育出成果”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岐路,在最该学习的年纪放弃学业,注定会半生碌碌无为,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父母是否能够安心“放养”?在原则问题上,父母一定要“专制”,尤其是对习惯“放养”生活的孩子,无原则的“放养” 的后果是“放纵”。

真正的成长来自于体验,但是有些体验来得太迟,来临的时刻,就是孩子无法回头的时刻。“我喜欢自由自在,我喜欢随心所欲,我喜欢吃饭逛街看电影,我喜欢发呆旅游看风景。”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人间,就是尘满面鬓如霜的,哪来什么光鲜亮丽的童话世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古之至理。

孩子需要一点专制教育 聪明的父母怎样使用“专制权”

为人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辛苦一世,不错想过一世风景,就请做“智慧”的父母,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接受专制”。等孩子成为父母,会从心底感激当时父母的“专制”。回想当年,父亲威胁我的话已经记不清,但是,大排档里点的两盘菜,一盘是炒豆芽,有几根绿色的韭菜,另一盘是炒油菜,爆锅的姜丝切得有些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