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學生難道沒有前程 三百六十行只要你努力

在初中畢業班裡,“去技校”這句話,是學生最忌諱、最厭煩聽到的。但是,一些孩子,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考進普通高中,只能到“職業技術學校(技校)”學一技之長,為三年後踏入社會做準備。

技校,歷來被許多家長認定是“藍領工人”的搖籃、“技校容易學壞”,認為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工”相差無幾,認定孩子進了技校“社會檔次低”、“一輩子就毀掉了”,視“技校”為“洪水猛獸”,只要條件許可,寧可砸鍋賣鐵,花錢買分也要把孩子送進普通高中,爭取接受高等學歷的機會。難道孩子進了技校,真的就沒有前途嗎?

技校學生難道沒有前程 三百六十行只要你努力

一、技校不是“出息人生的終結地”:重塑信心最關鍵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比受教育高的人的綜合素質要低,包括思維方式、待人接物等方面,加之一些技校的管理水平和師資力量實在難以恭維,很多技校缺乏對學生進行更長遠的職業發展,學生學不到真本領,工作實習多半是簡單性“流水線”操作,多數學生失去通過職業競爭發展職業生涯的機會,多重因素造成家長在思想上對技校“排斥”。

當孩子進入技校學習時,因為沒有義務教育時繁重課業的壓力,思想開始解脫,認為“上技校就是以後混口飯吃”,“放縱自己”,不學技術混日子。正值青春發育的年齡,精力旺盛,倘若技校紀律管理稍有鬆懈,缺乏“嚴謹的學習氛圍”,孩子便會迅速沾染社會化的“味道”。

同時,家長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想到“進了技校,這輩子就是工人”,“將來不可能有出息”,或者“有出息的可能性太低”,把孩子日後的發展“一錘子全部否定”,失去對自家孩子的信心,索性“不問不管不顧”。歸根結底,信心的缺失讓孩子最終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動力。

技校學生難道沒有前程 三百六十行只要你努力

做為家長,孩子進入技校後,要有堅定的信心:“我辛苦種下一棵樹,沒有長成參天大樹,卻長成一棵蔥。孩子,你即便是一棵蔥,也要把你培養成最大的一棵蔥”。其次,因為技校各方面的管理相對較鬆散,父母不能產生“孩子丟給學校,好壞自己看著辦”的失責思想,要更加費心觀察孩子的交友和行為舉止,避免“近墨者黑”,孩子最後誤入歧路。

“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人若沒有自信,只會沉淪頹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使中專學生,只要努力刻苦,積極上進,掌握一個技能,“有決心闖開一條路”, “一技在手,天下任走”,扛過“沒有考入高中的灰暗時期”,樹立“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的自信。

孩子進入技校,逆反心理更重,遇到“不順眼”的行為,父母要告誡自己“平心靜氣”與孩子交流溝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起“掌握一門技術,沙礫也能變珍珠”的信心和決心,激發孩子去努力尋找到“被上帝關閉的那扇窗”的動力:不要指望別人會仁慈地替你推開那扇窗,連小孩子都知道想要東西的時候,就要踮起腳尖去拿,現在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

家長不能局囿於“學而優而仕”的傳統思想,也不能認定孩子“考不上大學,終生沒有出息”,對於在技校讀書的孩子,家長更要加強培養孩子的心理素養。無論孩子接受何種程度的教育,關鍵還是要看孩子自己是否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技校的孩子,也有更高的提升機會

技校,不是“人生職業生涯的終結地”,如果孩子能努力學習技術,反而是“出息人生的始發點”。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高級技能人才。根據央視《第一時間》的“職業教育行業調查”節目的報道,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高達上千萬人,預計到2020年高端技術人才缺口會達到2200萬。

技校學生難道沒有前程 三百六十行只要你努力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到“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教育部也刊發文件,強調“發展有地方特色的職業培訓”。根據原因就是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高技術水平和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需求很大,許多企業對高級技工人才“求賢若渴”,而所有這些的基礎,需要強有力的職業教育支撐。

目前,職業技校的學習方式不再以義務教育時“灌輸課本知識”為主,多是採用專業理論課程與實操訓練的“學練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動手實踐”,這更有利於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髮揮自身特長。

同時,學生可以參加一些“技能大賽”,提高社會的認知度;參加國家承認的春季高考,獲得接受高等教育機會。這樣,技校學生不僅掌握一項技術,還會擁有國家承認的高等學歷,更有利於日後的職業發展。

技校學生難道沒有前程 三百六十行只要你努力

既然身在技校,就踏踏實實掌握一門技能,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由最初站在技校門口“沒考入高中”的後悔,轉變成習慣在技校裡“渾渾噩噩”混日子,最後走出技校悔恨後半生。

同時,更要清醒的認識:“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任何一門手藝,都有“技能壽命”,尤其是對技校學生,一定不要停止學習,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