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將有力充實 職業教育內涵

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童彤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進技工院校納入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指導技工院校擴大招生規模。這意味著,在人們口中被稱為“技校”的技工院校將與職業教育一併納入發展軌道,在外界看來,這既是對“技校”在認證與管理層面的一次“拔高”,更是對職業教育內涵與更廣外延的一次擴充與延伸。

技工院校屬於人社部門或者勞動部門主管,發放技工證和技工學校畢業證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不是教育部門頒發的學歷文憑,在學信網上無法查詢到學歷信息,但能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進行查詢。

正因如此,一直以來,技工院校往往被視為繼傳統的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之後的序列考慮,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傳統觀念早有改變,特別是在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政策日漸明朗的當下,包括技工院校在內的職業教育正越來越多地受到學生、家長特別是各行業企業的認可。

至此,將技工院校納入職業教育統一招生管理看似水到渠成。《通知》指出,要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充分發揮技工院校作用,擴大招生規模,提高培訓質量,進一步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

《通知》強調,要推進各省份技師學院、技工學校納入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支持按照高校設置程序進入高等學校序列的技師學院納入高職(專科)統一招生平臺,並以XX職業技術學院(XX技師學院)予以明確體現。

《通知》還要求,要進一步做好技工院校擴招宣傳動員工作,引導未進入高中階段教育的應屆初中畢業生,進入中職學校、技師學院和技工學校學習;引導動員更多符合條件的高中應屆畢業生(含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技工學校)和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社會群體報考高職院校(含掛靠在高職院校的技師學院)。支持技工院校招收更多應屆畢業生和社會人員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

與此同時,政策也為符合條件的技工院校預留了提升空間,《通知》要求,要切實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推動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擴大職業培訓規模,更多承擔培訓工作量,按規定享受培訓補貼政策。指導支持辦學規範、質量較高的技師學院儘快達到標準要求,按照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納入高等學校序列。

加大宣傳工作,確保社會各界對技工院校乃至整個職業教育消除偏見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著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傾向,尤其是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教育界也出現了諸如專科院校開始力求成為本科院校、學院要變成大學、綜合大學力爭向“211”和“985”等“一流”院校挺進的風潮。與此同時,當前社會輿論對職業教育亦已形成“評價較低”的認知,這些都在無形中成為了對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阻礙。

然而,這樣的現象在近年來正因為國家加速佈局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政策脈絡而逐漸得以改變。實際上,不同於我國社會輿論普遍追崇普通高等院校中熱門的專業學科的現象,在世界範圍內,職業教育的發達程度並不亞於以專注學術研究為主的大學發展水平。特別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其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無一例外地都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重要戰略措施,且政府普遍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力。

按照既定的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要求,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當前來看,各方面政策正在照此目標加以推進,此次將技工院校納入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對社會透露和傳遞統一管理和共同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信號,本身就是對兌現目標的努力。

從這一點來看,技工院校無疑是對職業教育內涵與外延的雙推進,畢竟,在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範疇解決人才培養和接續的問題,客觀上將下移利好高等教育入學的方式,比如,未來的高考方式也可更趨多元化,這無疑將有助於緩解當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和“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當然,結合教育改革的全局看,職業教育與傳統高等教育共同發展還需要決策部門形成配套和跟進的政策措施,比如將高考錄取方式一分為二,一類是學術型的,一類是職業型的,讓各類別生源能夠真正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成為各領域的人才,也可最大限度地節約和高效利用高校資源。一旦此類格局逐步形成,必將有助於國家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逐步迴歸教書育人本質,並從此逐漸摒棄呈脫韁之勢的功利化教育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