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密碼貨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就要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中本聰創立的框架可能不夠用了。”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BCH將於11月15日開始第三次硬分叉升級,但本次分叉的升級方案在社區內出現了嚴重分歧。本次分叉帶來的是糖果還是危機?和上一次分叉有何不同?算力戰爭又是怎麼一回事?網易區塊鏈特邀劉昌用和姜和平為我們帶來了此次分叉相關問題的獨家解析。

嘉賓簡介

劉昌用:知密大學發起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重慶工商大學區塊鏈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區塊鏈資深科普學者,BCH早期推動者,巴比特、鏈得得、火星財經、幣看K站專欄作者,2013年起從事密碼貨幣與區塊鏈經濟問題研究、科普與諮詢。

姜和平:區塊鏈技術愛好者,BCH資深開發者,BCH社區哥白尼項目核心開發者。

BCH.club負責人王宏利,閃電智能CEO廖翔,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等也參與了話題討論。

以下為討論實錄,略有刪改。

1

前情提要


網易區塊鏈:2017年8月1日是BCH的誕生日,BCH誕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麼?誕生這一年多以來,有哪些進展和成果?

劉昌用:背景有點遠,是比特幣的擴容之爭導致了BCH的出現。

比特幣系統運行早期,為了保證每個人都能參與,也為了防止攻擊導致網絡超載的風險,中本聰對區塊的大小進行了1M的限制,建議等交易量足夠多時再擴容。中本聰2010年底隱退,將開發工作託付給Gavin。2015年5月區塊實際容量達到400k左右,並仍在快速增長中,Gavin開始全力推進擴容。

擴容本來被認為是跟“孩子長高了,要添新衣服”一樣簡單的事情,但遭到核心開發團隊的其他幾名成員的堅決抵制,他們認為更大的區塊使得普通人電腦很難運行全節點,造成系統的中心化,難以抗政府審查。2016年5月由於Gavin公開支持Craig S. Wright(簡稱CSW)對自己是中本聰的聲明,但Wright卻未能拿出證明自己身份的簽名,Gavin在社區身敗名裂,黯然退出核心開發團隊(即Bitcoin Core,簡稱Core)。

2016年7月1M的區塊滿了,出現了擁堵和高手續費,幾乎所有人都急了,而Core根本沒有擴容意願,只是設計了更復雜和長期的擴容方案:隔離見證+閃電網絡方案。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這個圖是比特幣每月交易區塊大小的中位數,2016年7月之前總體上是快速上漲的,2016年7月之後基本持平了。

2016年12月我發佈了文章《擴容之爭:比特幣的政治與經濟前景》(https://www.8btc.com/article/113497)從技術、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多個層次分析了擴容之爭,認為發展理念和方向發生了根本性的分歧,這種分歧可以通過分叉(即分為兩個長期並存的鏈)來解決。跟自然界的進化和市場競爭一樣,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應該通過分叉實現演進。始終保持一致的去中心化系統是不可能存在的。

儘管社區先後達成了擴大區塊容量的紐約共識和香港共識,但在Core的堅持下,比特幣最終沒能實現擴容。2017年8月1日堅決主張區塊擴容的人,包括我,趕在Core的隔離見證實施之前分叉形成了8M區塊的比特幣現金(BCH)。經過3個月的算力波動,11月1號調整了區塊難度調整規則,BCH趨於穩定,在密碼貨幣中保持了市值第四。

BCH穩定運行之後,越來越多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BCH更符合中本聰建立全球點對點現金系統的初衷,轉向支持BCH,代表性人物包括最早的比特幣天使投資人,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Roger Ver,還有中本聰信任的Gavin,以及曾經自稱中本聰的Craig Wright。他們進入以後,BCH社區更加多元化。各大交易所陸續支持了BCH,從事支付的服務商,如bitpay、openbazaar主動接入bch,因為btc確實費用太高了。世界各地接受BCH支付的商家越來越多。為bch開發周邊應用的團隊也越來越多。總體上,以前支付市場被btc高手續費和擁堵擠出的需求,先是進入了以太幣和萊特幣,BCH誕生後逐漸回到BCH的生態。

想了解上次導致BCH誕生的過程,可以看我上面的文章,《擴容之爭:比特幣的政治與經濟前景》(https://www.8btc.com/article/113497)。還有一篇是太陽谷在知乎上的文章:《比特幣擴容紛爭:雙鏈的誕生》(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30715)。太陽谷這篇偏重描述經過,我的那篇偏重分析原因。

姜和平:主要是發展理念的不一致,昌用老師講的很詳細了。

朱砝:“2016年7月1M的區塊滿了,出現了擁堵和高手續費,幾乎所有人都急了,而Core根本沒有擴容意願,只是設計了更復雜和長期的擴容方案:隔離見證+閃電網絡方案。” 這是民科結論吧?

劉昌用: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問題是比較複雜,但還不至於民科。1M滿了,交易擠壓多了,擁堵和高手續費是必然的。紐約共識和香港共識後80%以上算力支持擴容,這也是事實。隔離見證在區塊滿了一年後才上線,上線一年也僅僅擴容了30%左右,閃電網絡至今也沒有起到多大作用。這應該都是試試吧。@朱砝

朱砝:“擴容本來被認為是跟“孩子長高了,要添新衣服”一樣簡單的事情” 這不是民科?

劉昌用:比喻是為了說明問題,這怎麼會是民科。區塊滿了,擴大一下容納更多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必須要1M呢?2M為什麼不行?如果越小越好,為什麼不0.1M?

王宏利:我就知道,BCH相關的科普,一定會跟BTC有理念上衝突。

朱砝:大家都是有邏輯的人,何必打比喻?

劉昌用:比喻是說明問題的一種方式。如果想讓語言完全符合事實的話,人類是沒有辦法發展的。實際上任何科學都不過是一種假說,是暫時能夠解釋現象的。一個比喻能讓大家理解的話最好,理解不了在換一種方式就行了。

王宏利:@朱砝朱總,關於BTC和BCH的理念已經爭論太久了,這次還是把注意力放在BSV上吧。

朱砝:@王宏利 也是,過氣話題

劉昌用:我是作科普的,就是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人理解複雜的問題。而不是讓問題越來越複雜。

朱砝

:我是覺得,大家堅信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這天經地義。但是不要說別人不好啊。

你這樣搞,我就很同情core,雖然我不知道core是誰。我持有BTC,你要說BTC不好,我有點著急。

劉昌用:實際上,我的觀點是連續的,有了前面的擴容之爭的理解,才有了對bch的支持,才有了對現在bch內戰的判斷。確實不是為了詆譭core。

朱砝:理解分歧。

劉昌用:@朱砝 理解,我儘量剋制。我對core也是有些情緒,如果不是core,我就不用費神寫文章,躺著掙錢就行了。

網易區塊鏈:兩位老師老師可否簡單科普一下什麼是硬分叉?

姜和平:硬分叉和軟分叉用術語解釋起來比較枯燥,我大概打個比喻。

類似會計記賬方法有變化,如果新的賬本老會計也能看懂,就叫軟分叉;如果新的賬本老會計看不懂,就叫硬分叉。硬分叉升級軟件時,網絡裡所有的節點都必須升級成新版本軟件,類似讓所有老會計都必須學習新知識變成新會計才行,本質上是一種軟件升級方式。

劉昌用:這個比喻很好。

word的升級也會有這種情況,比如說大部分升級老的word文檔都可以打開,這就是軟分叉升級。有一次升級後老版本的word文檔打不開了,這相當於硬分叉了。

區塊鏈軟分叉的話,新的版本記出來的新區塊,老的版本依然認識,可以鏈接到鏈上去。但硬分叉的話,就不行了,新版本記得區塊老版本不認,老版本的區塊鏈新版本不認。所以如果老版本不升級,新老版本記出來的區塊鏈就分叉了。

比如說去年11月份BCH硬分叉升級,修改了難度調整規則,有一個礦池悶頭自己挖礦,沒聽說消息,還運行了老版本,出了6個塊,結果別人都在用新版本挖礦,區塊鏈累積了很多了,不承認這6個區塊,這六個區塊鏈就白挖了。

2

兩派之爭

網易區塊鏈

硬分叉是必要的嘛?本次分叉的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劉昌用:本次硬分叉,跟上次本來是一樣的。就是軟件要升級,增加一些功能,需要大家一起更新軟件。

但是這一次,Craig S Wright,也就是常說的CSW認為現在的開發團隊Bitcoin ABC方向走錯了,反對這次升級,並且拿出了一個自己的版本來,說ABC滾蛋,一定要用他的版本。這才有了這場戰爭。

需要梳理一下,常說的“分叉”有三種含義,

1. 直接的含義是一個區塊鏈在同一個高度(也就是區塊序號)上出現了兩個不一樣的區塊,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因為網絡傳輸有延時,有的地方挖到塊了,其他地方沒收到,繼續挖也挖到了。這種情況,一旦大家發現了,就會及時調整,把後面跟著的區塊較少的那一支丟掉。也就是保留最長鏈。

2. 指軟件升級的方式,前面講了軟分叉和硬分叉,硬分叉升級的版本不兼容之前版本的區塊。不兼容的情況下,新老兩個版本各自挖出不兼容的區塊,就會出現分叉,而且由於兩個版本各自不相認,所以不會發現對方的鏈存在,也就不存在比較和丟棄一個叉的問題。所以兩個分叉會一直保留。直到一個版本沒人運行挖礦為止。這種情況一般是事故或意外,當Rawpool發現沒人跟著自己挖礦以後,就會尋找原因,發現別人挖的是新版本,他就不得不放棄挖出來的塊,趕快更新版本,然後回到一條鏈上來。

3. 指兩個鏈的有意的、持久的分叉,比如BCH就是要8M的區塊,BTC只要1M的區塊,誰都不願意接受對方的區塊規則,這樣就持久地分出兩個鏈。原來的幣在兩個鏈上初始值都一樣,但此後發生各種不同的交易,幣就完全不同了,就成了兩個幣:BTC和BCH

這次,CSW要運行自己的BSV版本,比特大陸和Roger等人要運行ABC版本,如果真這樣幹是要分叉為兩個幣的。但是由於ABC版本一直是主流,很可能保持BCH的名字,而CSW的版本可能被市場賦予其他的名字,他不幹,他想要的是BCH的名字。所以,他堅持不要分出兩個鏈來,他要用算力大戰把ABC版本的鏈搞死,如果搞不死,他就認輸,也不會維持一個不叫BCH的鏈。

劉昌用:我不太理解,CSW既不想分叉一個幣,又要搞算力大戰,具體怎麼操作。因為,ABC的版本肯定是有很多礦池和交易所運行的。CSW一方只要運行BSV版本,任何一個人發一筆帶有新功能的交易,就會成為兩個鏈。分成兩個鏈,就會有好事的交易所去交易,就會實際上分出兩個幣。CSW如何做到不讓兩個幣分出來?他又不能禁止別人用BSV版本挖礦,不能禁止交易所交易。@姜和平 你怎麼考慮的?

廖翔:礦工投票原則不要了?去年分叉,是誰要用算力乾死比特幣的?CSW用算力投票就是51%攻擊。

劉昌用:廖翔說說CSW的51%攻擊是該怎麼進行呢?

廖翔:礦工投票原則不要了?去年分叉,是誰要用算力乾死比特幣的?

劉昌用:現在有BSV和ABC兩個版本,CSW怎麼行為來達到他的目的呢?

廖翔:你繼續表演。

王宏利:世界上被51攻擊過的幣不多,BTG算一個。

實際上做不到的,BSV一旦開始挖礦,就總會有人繼續挖,成為像BTG一樣的山寨幣已經成為必然了。

廖翔:比特金不怕51%攻擊。價格不跌。

王宏利:只有你自己挖,當然不跌了。

姜和平:CSW可能的選擇是用算力不斷回滾abc的塊,先把挖出來的塊藏著不廣播,等其累計難度超過現有鏈時,再廣播出來。

劉昌用:是啊,閃電寫文章說攻擊多麼可怕,csw粉也說要一直打到一方死掉為止,我是一直沒想通怎麼做到。最多分出兩個鏈來。

姜和平:可以不斷的這麼幹,讓交易所不敢充提,或者被迫大幅提高確認數。

劉昌用:@姜和平 這樣的話,攻擊者的損失是很大的,因為他挖礦是為了毀滅這個鏈,如果成功,他的出塊獎勵沒了,如果失敗也是一分錢沒有。而防守方無論輸贏損失都會小得多。

姜和平:單純從這個角度講是這樣的,但如果防守方需要維持整條鏈的使用體驗和安全,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防護。

廖翔:bifinex已經把bch充值確認數提高到30。

劉昌用:廖翔本來是老朋友了,就是因為BCH出現後,瘋狂攻擊支持BCH的人。我是沒有想清楚原因何在,是因為礦機生意失利,還是因為分叉導致了其他方面巨大的利益損失。難得今天碰到一起,想請教一下。@廖翔

廖翔:你一邊去涼快吧。沒有你這樣的朋友。

劉昌用:我說的是”本來“,現在我當然不會認你這個朋友。以前我寫文章,廖翔打過賞,很支持,這個我是記得的。現在人品大爆發,我不敢高攀。

廖翔:吳忌寒求人開發重放攻擊,都求到我這裡了。笑死人了。比特金的技術比ABC強100倍。

王宏利:BTG連個重放保護都得懸賞找人做,還有臉蹭碰瓷BCH呢?能不能好好搞搞技術,別整天碰瓷了。

劉昌用:廖翔在去年bch分叉的前後給我打過一個很長的電話,說服我反對分叉,主要的理由無非就是吳忌寒是礦霸。當時我還不認識吳忌寒。我不管這個,我前面的文章分析的很清楚,理念不同就該分叉。就跟婚姻一樣,過不到一起就是互相傷害,不如各自尋找幸福。

朱砝:當時說服您的主要目的是想讓您做什麼呢?@昌用

劉昌用:BCH分叉之後,我在微博上做了一系列的科普,廖翔開始瘋狂攻擊我,當時好像說是吳忌寒的四大走狗之類的話。對我的知名度的提升有很大幫助。想讓我公開反對吳忌寒,反對BCH。當時的分叉,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朱砝:咋反對啊?昌用老師挖礦?

劉昌用:跟很多老朋友一樣攻擊謾罵唄。

我不挖礦。我是寫文章,發微博,我在BCH的誕生過程中,除了發表上述文章提出應該分叉之外,還做了三件事:一是2017年7月中旬建議viabtc在分叉之前開啟BCH期貨,預先形成有效市場,保證了基本的挖礦算力;二是9月初協調開發者、礦工、社區達成修改難度調整規則的共識;三是10月初說服社區在11月初完成新難度規則調整的系統升級。可以說對BCH的誕生和穩定還是起了作用的。這可能也是廖翔找我的原因。

在BCH分叉前後,我並不認識吳忌寒、楊海坡,都是因為覺得這個事情是對的,才去做的。

網易區塊鏈:那麼這兩大陣營(Bitcoin ABC和nChain)是否還有反轉的可能?目前兩大陣營的支持情況如何?附上一張今天在BCH社群看到的一張圖,來源不詳,如有冒犯請海涵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姜和平:一方持有較多bch幣,有維護鏈的正常使用的訴求,一方放話要不計後果的攻擊,要搞到死為止,目前看這兩大陣營不太可能和解。一方支持者為 比特大陸, BitcoinABC 開發組,btc.top礦池, ViaBTC礦池,Coinex 交易所,bitcoin.com。另一方支持者為 CSW和,Calvin Ayre ,帶著 nchain 和 Coingeek兩家。算力方面,第一個陣營的sha256算力是csw方算力的十幾倍左右。

劉昌用:CSW支持者們說他們在大量購買部署算力,我很懷疑,這個靠譜不?

姜和平:購買算力相對是比較好操作的,要大量購買並且持續進行的話,需要的成本太高了。每T購買成本平均按500人民幣算的話,1P算力需要50萬,1E算力需要5億,csw方明確展現過的算力在1E左右,如果是租用算力的話短期成本會低一些,但週期一長成本也很高。

王宏利:全網95%以上的節點都與ABC兼容。

3

分叉在即

網易區塊鏈:若是真的分叉了,對於持有BCH的持幣者而言,結果會是怎樣(能否得到新的分叉幣)? BCH此次分叉,會影響BCH的根本價值嗎?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劉昌用:我覺得,真的分叉成兩個幣的話,如果csw能接受,對持幣者反而是好事,因為有糖果可分了。分叉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有很多分叉幣,多一個不多。如果順利分叉,不會影響bch的價值,之前的不確定已經反映到市場中了,分叉反而是有利的。現在就是不知道csw所謂決不妥協的算力大戰要怎麼打?他放言不惜讓BCH兩年不能用,我不知道他如何做到,他究竟有多少錢可以燒。現在bch一天的新幣價值700萬元左右,成本也接近這個數,他能打一個月就是2個億,我不知道他和他的投資人是否願意出這些錢。

姜和平:我認為能否得到分叉幣,要看算力戰的結果,如果csw打輸了還要看他是否願意接受事實上的分叉。BCH的根本價值也不會是幾次分叉和算力攻擊能影響的

劉昌用:如果算力大戰csw輸了,有可能,csw不願意接受一個小的分叉幣,認輸接著挖abc版本,但他的粉絲中有人可能會接著挖小分叉幣。接著挖下去,就是一個新的分叉幣,有人信仰就能存在下去,不過價格應該會很低。

王宏利:事實上算力戰已經無法爭奪BCH的命名權了。現在的社區狀態,CSW粉絲已經將其神化,將算力戰當成一場聖戰。在Coinbase和Bitcoin.com確認支持ABC路線圖升級之後,基本上確定了ABC版本將繼續成為BCH的主流節點。

劉昌用:上兩個csw粉絲的言論支撐一下@王宏利 的觀點。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這個是當Roger宣佈支持ABC之後,csw的日常謾罵: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4

未來之光

網易區塊鏈最後一問,長期來看,BCH面臨的困境有哪些?未來的生態佈局和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姜和平:區塊簡單擴容到一定程度後,需要新的技術方案來持續擴容,BCH鏈本身也需要更多功能來豐富應用場景,增加鏈上交易,同時也要有合適的社區衝突解決方式和社區治理架構。

劉昌用: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一下。長期看,BCH的問題跟BTC的問題是一樣的,是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密碼貨幣進入主流社會之前,主要考慮的是技術上的改進,但2015年之後,交易量大增,主流社會開始普遍關注,密碼貨幣面臨的經濟、政治、社會、理念等問題更多更復雜。比如,擴容之爭中暴露出的1)開發者缺乏激勵;2)開發容易中心化(btc和bch都存在這個問題);3)社區政治出現後出現複雜的政治博弈;4)意識形態能夠超越經濟利益在短期內左右社區(比如擴容之爭時的無政府主義傾向,現在bch戰爭中csw的造神運動)。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經濟學家、政治家、法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等的介入。簡單說,密碼貨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就要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中本聰創立的框架可能不夠用了。中本聰淡出是很好的做法,要讓這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學會自己長大了。

我以前也是抱著中本聰很牛,一切都安排好了,我只要科普宣傳,然後買幣放好,就能實現財富自由了。擴容之爭中core把我叫醒了,要想實現夢想,還是要自己獨立思考,自己努力。

現在也深深趕到知識和精力不夠用了,希望能有更多社會科學領域的精英進入這個領域。

眼前bch要解決的,就是和平所說的社區治理問題,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工程。當大多數人還認為中本聰給出了所有的答案的時候,這項工作很難推進。這對btc和bch發展都是巨大的障礙。


專家:BCH第三次硬分叉來了!


(圖片來自BCH.club)

原文標題: 分叉在即,BCH的未來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