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清原人民與三十八軍(一)

在中國歷史上,1950年11月30日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在朝鮮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包上發生的一場血戰——松骨峰戰鬥。這場在朝鮮戰爭中與上甘嶺齊名的經典之戰讓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獲得“萬歲軍”殊榮。《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列入中學教科書的著名的報告文學,就是著名作家魏巍採訪38軍337團的“松骨峰阻擊戰”的英雄事蹟寫成的,志願軍也因此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讚譽。

38軍是中國陸軍絕對的王牌軍,38軍名揚天下,然而人們卻不知道偏居遼寧省東北山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與該軍有著相當深的淵源,樸實的清原子弟也是倍受尊敬的最可愛的人中的一部分。

這要先從24旅說起,清原縣很多年紀大一點的人都知道“八?一五”勝利後,24旅是我黨第一個進駐清原地區的正規大部隊。


黃濤:清原人民與三十八軍(一)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同時越過中蘇、中蒙邊境,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東北的日本侵略軍。8月11日8時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下達的第二道命令中指示:當時在河北、熱河、遼寧邊境的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配合蘇聯紅軍作戰,並準備接受日滿偽軍投降。

軍令如山,8月12日,冀熱遼軍區黨委立即在豐潤縣大旺莊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東進委員會和冀熱遼挺進軍前方指揮所,由李運昌任書記兼司令員,率冀熱遼軍區部隊1.3萬餘人以及包括4名地委書記等2500多名地方幹部,分三路兩個梯隊迅速向熱河、遼寧和吉林進發。由於地緣關係加之動作麻利,這些部隊是“九.三”後第一支進入東北的八路軍部隊。

李運昌部一路邊打邊擴軍,到瀋陽後命令暫留駐在綏中的時任22旅48團團長的馬驥率領新組建的69團迅速赴奉吉線清原、梅河口一帶,接管政權,發展武裝,組建二十四旅。1945年9月20日,馬驥先派69團到清原,隨即在清原、東豐、西豐、西安等4個縣進行擴軍。28日馬驥率領旅部的偵查、警衛人員2000多人從瀋陽乘火車來到清原,旅部就設在偽縣公署院(現清原縣政府舊址)內。

29日上午8點,旅部下令召集偽縣公署科長以上人員開會,宣佈我軍接收清原。解除了偽警察全部武器,收繳鐵道警護團的全部武器裝備,將願意參加我軍的偽警人員編入了69團。24旅這些活動大得人心,全縣青壯年踴躍參軍者。從1945年9月下旬到10月底,短短40多天的時間,全團達3,000多人。在清原周圍各縣先後共發展了4個團1萬多兵力,順利完成組建成十六軍分區24旅的任務。

這個馬驥是清原人第一次見到的旅級軍隊幹部。他1913年11月生於河北省薊縣人,滿族,1932年參加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1939年7月在遵化縣蘆各寨加入中國共產黨。挺進東北前任十六軍分區48團團長,進軍東北後奉命擴軍,組建了這個24旅後任旅長。馬驥解放後於獲大校軍銜。離休前任中央軍委裝甲兵司令部正軍職顧問,2002年6月5日逝世。

24旅駐守清原期間,萬毅司令員率領的東北挺進縱隊(原山東濱海支隊,在清原稱遼河支隊)於10月8日也來到清原休整。萬毅是遼寧省金縣人,1907年出生,原名萬允和,字傾波,滿族將軍中軍銜最高者。作戰機智,威震日軍,在日偽軍中流傳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毅)”的說法。在一次戰鬥中,子彈從萬毅的腮部一側打進,從另一腮部打出,牙床被打碎,7顆半牙被打掉。援華奧地利醫生羅生特術後幽默地對萬毅說,今後你會變得更加漂亮,因為你多了個酒窩。自此,萬毅便有了一個文雅的綽號——“酒窩將軍”。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當時萬毅部隊所帶部隊人數四千人左右,原來活動在山東濱海區北部,膠濟路以南地區。遵照延安總部命令,山東軍區在全軍區調東北籍的幹部至萬毅部,還撥給了幾十兩黃金做經費。將濱海支隊改編為“東北挺進縱隊”,率領兩個支隊進軍東北。

萬毅部是9月下旬從蓬萊的欒家口開始渡海。到達瀋陽後在北大營領取武器,將縱隊的番號改為7縱隊(就是東北的第一個第七縱隊)分兩路繼續前進。萬毅親率領第一支隊為右路,按著當時東北人民自衛軍參謀長伍修權分配該部隊的任務到西至撫順、清原,北至盤石、樺甸,東至蒙江,南至柳河共8個縣開闢根據地。部隊從瀋陽北進奪取了撫順後進駐清原縣進行休整,在清原建立的縣參議會和民選的縣長,是萬毅率領的7縱隊在東北建立的第一個民主政權。

在10月下旬,24旅即將離開清原之前,在當時清原縣長瞿雲閣的協調下經中央東北局批准,24旅把以窯工為主體的保安團和清原縣大隊為主數百清原子弟參加的69團移交給萬毅司令員。萬毅從老部隊抽調一部分經過抗日考驗的幹部為骨幹組建成57團。旅部在當時的縣政府院內(即現在清原縣政府址)召開了57團成立的大會上,團參謀長凌楚生和縣長瞿雲閣主持大會並講了話。一兩天後駐清原的蘇聯紅軍少校為此率領一隊紅軍戰士也舉行了歡迎大會,這時萬毅部隊已招聘到了俄語翻譯。歡迎大會開得有聲有色,清原人們第一次見識了開大會使用翻譯官的場面。(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