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後為什麼英美等列強又把賠款返還了中國?

師者匠心李海濤


八國聯軍在簽訂《辛丑條約》後,每個國家都深感自責,尤其是善良的美國人晚上輾轉難眠,想想這些賠款需要中國百姓不吃不喝,累死累活地幹好幾百年,感覺自己良心受到深深譴責,於是美國帶頭,列強紛紛把賠款返回中國。

1901年(辛丑年)9月,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慈禧遭受了衝動的懲罰,被迫和11個國家簽訂了屈辱《辛丑條約》。

歐美列強覺得自己雖然是戰勝國,但清政府讓自己跋山涉水,興師動眾(雖然有的只出了幾百人),勞民傷財,遭受了重大的人員、財產和感情損失,清廷必須賠償自己,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否則絕不善罷甘休。

慈禧太后又恢復了一貫結好友邦的態度,對西方列強的獅子大開口,不敢有任何質疑,反正誰要多少錢就賠多少錢,李鴻章又一次作為全權代表,老老實實在條約上簽字。


根據《辛丑條約》規定,中國共需賠償給11個國家4.5億兩白銀,其中俄國最多,佔總賠款的28.97%,德國佔20.02%,法國佔15.75%,英國佔11.25%,日本佔7.73%,美國佔7.32%,意大利佔5.91%,比利時佔1.89%,這8個國家共佔98.84%,其他趁火打劫的國家均不足1%。

最關鍵的條款是,這4.5億兩白銀並不是一次性付清的,而是年息4分,分39年還清,39年間本息合計9.8億兩,整整翻了一番!

當時中國全國人口只有4億多人,均攤到全國人口頭上,每個人要捐出2兩多白銀,而慈禧老佛爺是絕對不會因此降低自己生活水準的,所以全國老百姓都成了清政府的“提款機”,各項稅費都隨之水漲船高,受苦的是老百姓。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被列強吃下去的賠款,後來居然由美國帶頭,吐回來了一些。

那麼真的是外國人良心發現,主動提出要退回賠款,給中國人民減輕負擔嗎?當然不是。這件事是中國人自己爭取來的結果。

《辛丑條約》中的列強賠款金額,原則上是按照各國出兵多少和所花經費來索取的,但這個額度清政府沒有一點發言權,很大程度上是列強自己說了算,因此這些國家都是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逮住機會狠狠宰一刀。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談判,海約翰不小心說漏了嘴,說了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的話,意思是各國索取的戰爭賠款遠大於他們的實際損失。


梁誠很聰明,他知道當時中美之間沒有直接利利益衝突,而且他很瞭解美國的國情,就抓住海約翰這句話,在美國國會和議員中四處遊說,試圖說服對方退還虛報的賠款,儘量彌補一些中國政府的賠償損失。

這種遊說很辛苦,但梁誠沒有放棄,他盡力爭取美國國內各方人士支持,美國文化、宗教屆的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向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議退還一部分庚子賠款,用於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以及在中國開辦學校。

在各方不懈努力下,美國國會終於同意,從1909年起,把美國人虛報的部分賠款連本帶息退回中國,充作中國留美學習基金和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基金,截止到1924年6月,美國政府共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


後來中國國內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但庚子賠款還是要繼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中國政府作為同盟國參戰,成為英、法、美等同盟國的戰友,於是從1917年12月起,庚子賠款被列強同意,緩付5年。

一戰結束後,德、奧兩國成為戰敗國,中國成為戰勝國,兩國未償付的部分取消,無需再賠;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紅色政權,繼續暫緩賠付,到1924年5月,蘇聯政府聲明放棄俄國部分庚款。

有了美、俄國兩個大國帶頭,其他國家也不好意思繼續賴著,於是法﹑日﹑英﹑比﹑意﹑荷等國家先後聲明,放棄剩餘未付的賠款。

需要說明的是,列強退回的這些賠款並非直接給了中國政府自由支配,而主要是用於中國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具體運作是由各國和中國共同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使用,比如1911年初,管委會庚使用這筆款項的一部分成立了專門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其後幾十年中選送了成千上萬的優秀學生赴美國等地留學

,這便是清華大學的前身

美國選擇第一個退回庚子賠款,並且用於中國選派留學生赴美學習,從主觀而言當然不是良心發現,但確實是一件極具政治遠見的舉動。

美國人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美國政府及其智囊團敏銳地察覺到,鉅額的庚子賠款很可能會徹底激化中國國內矛盾,導致激烈的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而清政府一倒,革命政府建立,美國和列強的利益就失去了保證。

為了保住腐敗的清政府,保住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保住美國和列強的在華利益,美國才選擇退回部分庚子賠款,一方面可以換取中國方面的諒解和親近,另一方面當然是為了防止把中國推向絕路,繼續在中國這隻“肥羊”上薅羊毛,而不是殺羊吃肉。

這不算什麼陰謀,只是一筆很划算的賬,很符合美國的一貫政策——能用錢解決的事就用錢解決,只是美國想不到清政府實在爛泥扶不上牆,沒過兩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美國的如意算盤最後還是落了空。

美國的這一舉動是基於當時中美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中國對美完全沒有任何威脅,若是中國強大如今日,美國的對華政策就絕不會像當初那樣“友好善良”了,特朗普就是如此。

當然,客觀而言,美國第一個退回部分庚子賠款的舉動對其他列強退款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對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和優秀人才培養也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強盜畢竟是強盜,即便他們退回了一部分從我們這裡強取豪奪的賠款,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感恩戴德,甚至高呼中外親善,他們從我們這裡奪取的,遲早有一天要加倍奉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庚子賠款退還實際上有幾種原因,中國是當時最大的進口國,中國在一戰中屬於戰勝國,中國外交的努力。


首先是美國退回部分賠款,其中中國駐美公使梁成居功至偉,1904年12月,梁成是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商討賠款支付白銀或黃金的問題時,梁成發現美國有關部門有誇大庚子之亂損失的現象,而且美國政府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梁成抓住機會不再談論賠款事宜,而是找機會遊走於美國國會和議員之間,說服他們退還不實賠款,美國很多知名界人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1908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但是需要將這部分退款用於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美國的退款推動了別國退款的進程。


然後1917年北洋政府當權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蘇俄政府,蘇俄政府放棄了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了庚子賠款尚未賠償的部分。交換條件就是,北洋政府必須承認蘇維埃政府。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餘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

法國的退還是最不厚道的也最有波折性,在其他國家相繼退還的情況下,法國不得不做出反應,條件是能獲得在華的礦物和貿易的更多權利,其中推諉扯皮,到最後退還的最少。法國庚款退還餘額總數為39.158萬餘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餘元。

各大列強退還後,其他國家相繼做出了賠款表示。總之,中國實際支付給帝國主義的賠款數額共五億七千六百多萬兩,約佔總數的58%,中國少付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的影響。其實對帝國主義的賠償一起到了四一年對日本宣戰!英美等國才一致同意取消了庚子賠款!


清聲艾語


並不是原封不動的退換,而是以不同的形式返還。美國就是以設置留美獎學金的形式返還給了中國。庚子賠款清政府總共要賠款4.5億兩白銀,摺合美元是9.82億,其中要賠償給美國的連本帶息是4600萬美元,這在當時可是鉅款啊。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看到清政府的賠款是自己索要賠款的兩倍時,決定拿出部分資金設立中國學生留美獎學金。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培養出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中國精英。正如一個教育家所說:在知識和精神上對中國未來的領導人進行控制。美國這招實在是夠陰的。

美國提出這個要求後,清政府當時是極力反對的,並要求把這些錢用於修建鐵路或者開辦煤礦。經過討價還價,該項獎學金最終在1909年設立。從結果來看,庚子賠款獎學金培養出了大批在中國教育界和政治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像浙江大學原校長竺可楨、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中國生物學奠基者趙秉志、北京大學原校長、駐美大使胡適等等,他們學成以後大部分都回到了國內,為近現代中國的建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小賈講歷史


眾所周知,八國聯軍侵華之後,《辛丑條約》規定中國須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從1902年到1940年)。

這筆鉅款,連本帶息,總數近白銀10億兩,幾乎相當於清廷當時年財政收入的12倍。而據估算,列強庚子年的在華損失只有賠款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中國並沒有完全承擔全部的賠款責任,實際支付的賠款數額共5.76億兩,約佔總數的58%。而減少賠償的原因,主要是世界局勢的變化和各國的退賠。

先說國際形勢的變化。1914年一戰爆發後,中國之後參加協約國集團對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宣戰,當年即停付德國之賠款。一戰結束後,德、奧戰敗,賠款宣告終止。

1917年俄國革命後,新政府宣佈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其中即包括了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之後的對俄賠款也宣告結束。

至於其他國家,則主要是退賠。其中,最早交涉退款的是美國。

1907年,駐美公使、原留美幼童梁誠向美國當局提出核減賠款的提議。當年底,老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交退賠議案,後得到順利通過。

美國首次退賠金額一千萬美元,主要是用於留美學生及興辦清華學堂之用,第二次退款則作為發展教育文化之用。

左-梁誠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的年度預算均由美國庚子退款作保障,而從清華走出去的留學生名人悲催,如竺可楨、侯德榜、金嶽霖、茅以升、葉企蓀、胡適、梁思成、王力等。

1921年,美國帶頭把尚未償付的庚子欠款全部退還。此後,各國也競相效仿。

1924年,法國退還庚款;1925年,比利時訂立中比協定,退還庚款;1926年,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

同在1926年,荷蘭將庚款全部還給中國,其中指定用途:65%的退款用於水利事業,35%的退款用於文化事業;1933年,意大利退還庚款。

列強當中,惟有日本的退款波折很大,爭執頗多。在庚子賠款總額中,日本所得賠款本額佔總數的7.7%。

後在各國紛紛退賠庚子賠款時,日本態度消極。1923年至1936年間,其退賠管理的部分文化事業略具親善旨意,1936年以後,庚子賠款則全部用於侵華戰爭。


坑爹史冊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被迫與各國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賠款的數額我們都知道,4.5億兩,算下來是清朝每人賠一兩,實在是屈辱之至。

《辛丑條約》簽訂

但是條約簽訂九年後,美國開始帶頭將所浮收部分賠款退回,以充做清朝留美學生的教育基金。之後的清華大學、山西大學堂等高校的創建資金,都與此有關。

為什麼會有退款的事呢?後人眾說紛紜,那麼清朝人是怎麼認識這件事的呢,還是要看當時人留下的歷史材料。

汪康年(字穰卿)是晚清著名政論家,在其日記隨筆《汪穰卿筆記》中有《記美國退款興學始末》一篇,可謂是當時人的有代表性的看法。他在筆記中記載如下:

以予所聞,美之還美款別有因也。當《辛丑和約》將定時,慶邸(慶親王奕劻)以賠款為太巨,或獻策請與美使商之。美使曰:“此事宜再與一二國商妥,俟公晤時,貴王大臣先以此意相請,有二三國應允,則他國不能立異,斯事濟矣。我國與貴國最親睦,當首先應允也。”緣是之故,美國以此事當辦到,暗中特續增其數,以備減削。不意慶邸未以此事告合肥(李鴻章),合肥已以賠款大數電告兩宮,已得允諾,事遂作罷。然美人續增之數則仍算入四萬五千萬兩之內,故有核還賠款之事。(《汪穰卿筆記》)

美國在與清朝商定賠款數目時,巧用手段,虛報了應賠款的數目

而清朝這邊的兩個代表——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因為沒有配合好,被美國人鑽了空子,虛報的數目就這樣加入到4.5億兩的賠款數額裡。

因此之後被人發現此事後,美國就自知理虧,想辦法退還了部分賠款。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清政府外交方面的一些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退款只是退了一部分,並非全退。在以美國為首的倡議下,其他一些國家如英國等也退了一部分,但是也有國家一點沒退的,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李鴻章晚年像

慶親王奕劻像


熊二讀史


庚子賠款是一種懲罰性的賠款,當年因為義和團運動,西方列強的在華利益受到損失,八國聯軍悍然殺入北京城,慈禧老佛爺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姦淫擄掠,幹盡壞事。清政府被迫議和談判,八國聯軍就提出要懲辦義和團以及縱容義和團的滿清官員,最重要的是賠償八國的損失,當時沒有認真統計,只是籠統一算,獅子大開口,清朝人口那年是四億五千萬,就按每一個人賠一兩銀子,最後算出四億五千萬兩白銀。

中國當時很窮,哪裡有錢去賠,最終只能有海關關稅去抵押分幾十年償還,大清的海關關長是英國人赫德,各國使節都相信他,中國的國門被西方列強踢開後,大量外國商品湧入中國,中國每年的進口很龐大,赫德也很盡責,每年海關收取的關稅都是一筆很大是數字,所以保證了每年賠款的準時到賬。

1904年12月,中國駐美公使梁成發現美國有關部門誇大庚子之亂損失,而且美國政府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於是找機會遊說美國國會和議員,說服他們退還不實賠款,四年後的1908年7月11日,美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將這部分退款用於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美國的退款推動了別國退款的進程。

一戰爆發後,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至此對他們的賠款也就停了,俄國鬧革命沙皇也沒了,俄國的賠款也就沒了,最後蘇維埃政府為拉攏北洋政府也放棄了賠款。其他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日本也象徵性地做個退還,到了二戰爆發,1941年底中國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賠款也一筆勾銷了。


浩蕩揚子江


這與當時中國形勢、世界發展形勢變化的關係。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逼迫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規定須賠償軍費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從1901年至1940年),連本帶利近10億兩白銀。據傳,英、俄、日等策劃分區佔領中國,瓜分領土的圖謀。美國根據當時世界形勢,反對瓜分,提出門戶均等的利益分配要求,先得到英、法等列強同意,後來俄羅斯、日本根據形勢也同意,避免了中國領土似非洲那樣被碎片化分裂。

在1905年,中國駐美公使梁成與美國務卿商談庚子賠款之時,發現有許多誇大成分。於是,展開對國會議員遊說。最終,在1908年,美國率先減退了餘下計多賠償款。但這部分賠償款,規定用於教育事業和支持送美留學生作用,用以扶植親美人士,或者以後中國政府的親美人員。

辛亥革命之後,滿清政府倒臺,中國進入北洋軍閥時代。為了扶持親美人士,美國加大了把賠償款用於中國教育和留美學生支持。也帶動了英國等其它國家,紛紛把賠償款用於中國教育和留學生支持。後來,中國政壇上也相應出現親美、親英、親日等派別。

可見,列強逼迫滿清中國賠償鉅額賠償。後來,又把部分賠償款退回,並規定用於教育事業和留學生作用上。除了為我國獲得更多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批親美英、親日等政府官員,繼續為美、英、日等列強“服務”。這,應該是列強的目的。


憤怒野虎


列強返還庚子賠款給中國,是有其目的的。

以美國為例。美國是後發的帝國主義國家,論國際影響力,比不上英國、法國等列強。在爭奪中國方面,美國也不如日本、俄國;這倆國家挨著中國,而美國離中國很遠。

論在中國的勢力,在一戰之前,英國最大,因為英國最早侵略中國。日本、俄國由於距離中國近,也攫取了大量的國土、利益。美國在中國的勢力本來是不如這三個國家的。

美國為了贏得中國人的好感,是願意返還庚子賠款的。提升了在中國的影響力,美國可以贏得更大的利益。

比如說,美國退回的庚子賠款,相當一部分用於教育,比如支付中國留美學生的學費。這些中國優秀學生,在美國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等他們回國,成為軍政學界的要人之後,在政治上肯定是親近美國的。通過這些人,美國可以在中國贏得更多的利益。


國史拾遺


庚子賠款是國恥,戰爭賠款哪怕是給侵略者一文錢的銀子也是羞辱性質!滿清之貪生怕死之貪腐官僚們,從此開啟了金錢外交的恥辱先河,還在美化X人,成就了XX高校,劣根性!!!歷史為鑑,痛定思痛。科學興國,團結一致才是興邦興國之道,滿清當時國庫充沛,民間富裕,只可惜清人貪官汙吏橫行,強徵暴斂民脂民膏,清軍中旗人官吏更是喝兵血,借購買各種軍用物資肆無忌憚的貪腐,以致甲午海戰中炮彈中倒出沙土來的醜行!官欺民以致民離心離德,助敵侵略!!!等等不堪之醜陋行徑。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愛民且民擁君。外夷強權,清未官府如強盜!漢族官僚們也跟著滿清官僚一樣視漢族勞苦大眾為草芥,狗奴才們個個也裝得人五人六一樣高高在上,把漢族人民踩下腳下,任意欺壓榨取同胞的民脂民膏,中飽私慾!民心不可欺,清朝中華民族勞苦大眾的血性都是讓儒學愚民政策給糟蹋盡了!以至於喪權辱國的各種條約不斷,民族團結就是力量。

振興中華民族,科技興國,團結興邦。以史為鑑。大丈夫生有何歡,死有何懼?我們都是這個星球的過客,大敵當前保家衛國是男人的血性。


竹林賞梅客


1900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公然向列強宣戰,宣戰的結果是1901年清政府同十一個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當時中國有人口4.5億人,清政府向列強賠償白銀4.5億兩,等於每一箇中國人陪一兩銀子。以海關稅作擔保,年息四離分三十九年還清,英國人長期擔任中國海關負責人。這筆賠款史稱庚子賠款。後來由於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以美國為道的國家逐步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1904年中國駐美公使在同美國交涉時發現,美國友關部門有誇大庚子之亂損失情況。美國政府後來也發現了問題,經過協商1908年7月美國公使向中國政府聲明`將美國所得的"庚子賠款"半數還給中國,但需將這部分退款用於資助留學之用。1911年利用庚子賠款專門培養赴美留學生清華留學預備學校正式成立,臺灣清華大學也是用這筆賠款建立的。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主動放棄在中國一切特權,包括未嘗還的部分賠款,條件是支持俄政府,1924年《中俄協定》規定退款用途,主要是發展教育。一戰後中國成為戰勝國,法,日,英,比,意,荷先後發表聲明表示退還庚子賠款。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國對日宣戰,各國正式取消庚子賠款。中國已向列強賠償五億七千萬六百萬兩白銀。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如今任人宰割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我們國家已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