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卓資山燻雞”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的傳統名特禽美食,作為特產收入《辭海》“卓資”詞條。素以個大色鮮、肉質肥嫩、色澤紅潤、味道鮮美,而飲譽呼包鄂地區及北方晉冀各省。卓資山生產和加工燻雞已有近百年曆史。由於這一帶盛產邊雞,個大肉嫩, 20世紀30年代初,在河北宣化一家飯館裡當雜工的李珍和北京的張蘭太兩位師傅,先後來到了卓資山。他們把在河北省定縣製作燻雞的經驗同當地製作滷雞的方法結合起來,改革加工工藝,開設了一座燻雞鋪。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卓資山燻雞生產有了很大發展。1956年,卓資縣食品公司成立了燻雞加工車間,著名的燻雞製作藝人李珍師傅便成了車間的生產技師。 從此,卓資山的燻雞生產由個體經營走上了國營,集體經營的軌道,聲譽愈來愈高,產量也成倍增長。從1958年到1969年,“卓資山燻雞”平均每年生產高達20萬隻,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京包線上往來的旅客。知名品牌有李珍燻雞、王二娃燻雞、張金濤燻雞等。

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卓資山燻雞味道純正,皮層酥脆,肉是那種稍微有點幹,但越嚼越香的感覺,攜帶方便,既可在旅途上食用,又是酒席宴上的名菜,堪稱佳品。當地人吃法為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尖椒絲,將雞撕成細絲狀蘸一點甜麵醬,就上幾根蔥條、黃瓜條、蘿蔔條或尖椒絲,真是美味無比。1956年,在國家食品總公司舉辦的全國食品展銷會上,卓資山燻雞同山東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並列地方禽製品之榜首,被譽為中國的“三雞”。1986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名優產品。1989年在全國肉製品河北會上獲“優秀產品”稱號。 “卓資山燻雞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為了進一步提升卓資山燻雞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廣燻雞文化,發展燻雞產業,2015年8月19日,卓資縣燻雞產業園正式投入運行。同日,卓資山燻雞博物館落成開館。該博物館為三層結構,總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一層分為序廳、雞文化展區、農家院和燻雞溯源四個展廳;二層分為燻雞飄香、燻雞經濟、燻雞工藝、燻雞展示和品嚐四個區域;三層為商務洽談、辦公、會議室。博物館全面展示了卓資縣的區位優勢、卓資燻雞的發展歷程和產業現狀,為區內外群眾認識、瞭解卓資燻雞文化提供了便捷平臺。

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卓資山燻雞”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品牌,燻雞的製作工藝、品牌影響和相關產業鏈,已成為縣域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燻雞產業已成為全縣的優勢特色產業,成為全縣畜產品加工產業的支柱。“著花衣,高冠闊步,不貪居食,更愛東方晨曦;傳珍饈,精滷巧燻,勿失品牌,再興卓資經濟”,誠如燻雞博物館裡書寫的兩行詩句一樣,卓資縣正描繪著一幅“燻雞”產業向上發展的美好藍圖。

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內蒙古地理標誌產品——卓資山燻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