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提起中國的帝王陵,很容易使人想起陝西的秦陵、漢陵、唐陵,河南的宋陵,北京的明十三陵,遼寧的清陵;其實,在泰山東麓就隱藏著一座帝王陵,這就是建立大齊政權的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黃巢是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875年六月參加王仙芝起義,號稱“沖天大將軍”。 880年攻佔唐都長安,十二月十三日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883年4月在李克用率領的沙陀軍等諸路唐軍的聯合進攻下,黃巢率軍撤出長安,接連失利後轉入泰山,884年6月敗死泰山狼虎谷。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泰山狼虎谷

據考證,泰山狼虎谷是泰山東麓老公山(今祝陽鎮和下港鎮的界山)東北側的下里河和拉馬溝一帶的一條谷地。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祝陽鎮境內的黃巢墓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祝陽鎮境內的黃巢墓

泰山附近黃巢墓有二:一在祝陽境,祝陽鎮境內祝山以東五里左右的上太和村,此村原名曾叫“狼峪子”、“狼虎峪”,上太和村東的西金井村,有《泰山道里記》和《重修泰安縣誌》中記載的“黃巢墳”,該墓在九頂山南、金井村西的文體廣場以南 ,東、南、北均為農田,此墓高6--7米,南北長約30米,東西寬約20餘米,墓上雜草、楊樹、灌木叢生,當地村民有的稱之為“皇上墳”。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下港鎮境內的黃巢墓

另一處則在下港鎮八畝地村,兩地相距7.3公里,也是現代專家學者比較公認的黃巢墓。墓遺址高6.8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16米。這裡群峰簇擁,林木蓊鬱,地勢極其壯觀。舊時墓側建有黃巢觀,惜今傾圮無存。附近還有黃巢扳倒井、祥溝莊、過馬灘、二王庵(傳黃巢行二,故有二王之稱)、大堂溝、拉馬峪、點將臺、造甲峪等蹤跡。黃巢觀附近農民在翻土造田時,經常發現箭簇、兵刃,說明當年義軍確曾活動於此。

相傳黃巢並沒有自盡於狼虎谷,而是易服脫險,削髮為僧,深隱於泰山之谷的黃巢觀。在隱居期間黃巢曾題詩:“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危欄看落暉。”詩中提到的天津橋是泰山東北谷天津河上的一座橋,在今山口境內。詩中暗示圓寂後葬於觀側,這就是黃巢陵墓的來歷。

藏在深山的千年帝王陵——黃巢墓

下港鎮境內的黃巢墓

下港鎮八畝地村的黃巢陵墓上原有古柏,久已蕩然,今惟存白楊數株,長風斜過,猶似慨訴折戟沉沙的如煙往事,遙想曾叱吒風雲、登基稱帝的一代豪傑,如今卻長眠於雜草叢生處,讓人不勝感慨!

依古代禮制,帝王之墓葬稱陵,巢墓正式建國、登基,在位兩年半,泰山東麓的黃巢墓也應當正名為“黃巢陵”,黃巢陵應是泰山地區現存唯一的皇帝陵

目前全國有黃巢墓五處,除泰山狼虎谷的兩處,還有三處:

四川成都黃巢墓:黃巢死後其頭顱獻於成都天子之手,其無頭屍身則棄之荒野,為防餘黨為其修築墳塋,故將首級埋葬於諸葛武侯祠側。此墓為宋史王剛中傳所記載。因長期無人 祭祀管理,在加上封建統治者的 破壞,早以蕩然無存。

湖北英山縣黃巢墓:據說黃巢兵敗泰山並未死去,而是以部下人頭作替身逃過一劫。並率殘部逃往大別山區,為防官府緝拿故將此山叫做大旗嶺,其諧音為大齊。黃巢死後部下兵員卸甲歸田,將其葬於黃巢廟內,明清兩代朝廷曾經進行修繕,遺址尚存。

寧波竇雪寺:也有黃巢墓,並有黃巢之子黃文明後裔和黃氏族譜記載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