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有一對老夫妻,不知有漢無論魏晉,53年廝守一天都沒分開


現在的小夫妻三句話不和就要鬧離婚,昨天領了結婚證,今天可能又去了民政局,散了,就這麼瀟灑,把結婚當遊戲當兒戲。好多作品都歌頌過偉大的愛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陝西秦嶺深處有這麼一對老夫妻,到今年已經結婚五十三年了,五十三年他們從來都沒有分開過一天,也沒有吵過嘴紅過臉,在老屋裡有兩口棺材,老人家希望百年後也能一起走。要不然剩下的那一個,會孤獨而死無比痛苦。

老夫妻生活在安康鎮坪縣大巴山裡,這裡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因為在秦嶺南側,雨水豐沛,種什麼長什麼,老兩口一直都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居住的村子特別偏僻,好像室外桃園,對向光銀、匡玉春老兩口來說每一天的生活都在重複,但是他們過得一樣有滋有味,他們要一起上山打豬草,一起去種地,一起去收穫成熟的莊稼。匡玉春今年73歲,30多年前腿得病留下殘疾,收穫的糧食土豆,就得靠79歲的老伴向光銀揹著。

近些年他們住的地方規劃成林區,土地很少了,好多人都搬走了,只有這老兩口還一直堅守在這裡。老兩口在房前屋後找地種,哪怕巴掌大的地方,老人家也要利用起來,這片種玉米,那片種水稻,玉米地裡還種土豆,水稻田裡還養著魚,山上的野果野菜,採下來曬乾了一部分賣錢,一部分自己吃,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十多年。


他們五十多年也沒有出過遠門,除了賣油鹽醬醋到鎮裡,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比過去變化的地方就是家裡有了電燈,別的家用電器都沒有,他們也不想用,磨面還是手工用石磨,吃菜一年四季邊邊角角種的豆角、辣椒、南瓜、小蔥,白菜再加上自己採的山野菜就足夠了。

燒柴就是到山裡面撿些乾枯的樹枝,老兩口做飯的時候一個忙著鍋臺上,一個在灶臺下燒火,他們吃素的時候多,自己種的老玉米,就夠老兩口吃好幾個月的,老兩口一起在昏暗的廚房裡用柴火土灶煮玉米,老兩口牙口都挺好,玉米煮熟了,一個人拿著一根對著啃,幸福的樣子就像兩個小孩子,啃完了玉米,他們還要把煮玉米的湯當成飲料喝,那甜滋滋的玉米湯,喝下去太爽了,老兩口過得就像神仙一般的日子。

他們夏天吃青玉米,秋天收穫的玉米編成辮子掛在老屋的牆壁上,下雨陰天沒有事情的時候,老兩口就開始往下搓玉米粒,老頭用錐子一樣的東西在玉米棒子上面挑出壟溝來,老婆子就把再把老頭挑好的玉米棒子上面的玉米粒用手搓一下來,下雨陰天除了搓玉米粒,他們還用稻草編出一些坐墊,床墊,他們自己用的筐子籃子也全是自己用竹子編出來的。


他們家裡沒有院牆,一條小溪流從房子前面流過,在溪流的南面,有他們養的三四頭豬,這些豬長大了一部分賣,一部分自己留著的做成臘肉,供自己慢慢享用。他們家裡的臘肉那才是正宗,有的已經掛著兩年了,煙熏火燎,永遠都不會變質。挨著豬圈還養著小雞鴨子鵝子,把小雞放出去,自己找蟲子吃,鴨子鵝子順著小溪流一邊遊著一邊吃草,吃飽了自己回到窩裡下蛋,打開後,雞蛋的蛋黃蛋清層次分明,這才是真正的柴雞蛋。吃一次想一輩子。

向光銀、匡玉春家住鎮坪縣曙坪鎮桃元村,他們住的地方離著村子還有一段距離,山更高水更清,更幽靜,這裡只有雞鳴狗叫算是動靜,剩下就沒有別的聲音了。老兩口1965年結婚,親生女兒2歲就夭折了,領養的女兒出嫁也有20年了。就是老兩口怡然自得地生活在大山深處,他們種的土地一片一片加起來有五六畝,出產的糧食足夠他們老兩口食用的,他們還用土豆做粉條,雖然不是那麼白,但是味道正宗煮著不化湯。

老兩口結婚53年,他們從來都沒有走出過大山,也不知道山外面是什麼樣子,他們守著大山,守著家,守著那一份恬靜,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沒有憂愁沒有煩惱,53年他們沒有分開過一天,沒有紅過一次臉。下雨了沒有事情幹,老兩口就坐在門口看屋簷雨滴下落的過程,大雨過後老兩口就到山上的林子裡去採蘑菇,老兩口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直到終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