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览胜2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诗词览胜2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半句,指青山随着一望无边的原野而渐渐“消失”,这错觉,恰恰映衬了原野之坦平无垠,非常贴合视觉规律。

后半句,是说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则从更为悬置的视角,看到了静谧而浩荡的景观。

轻遣词句,却用笔雄浑,浅中见深,写出了感觉的独特性,也反映出“谪仙人”诗才纵横,却并不轻浮流荡的不凡功力。

【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佚名)
「诗词览胜2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从地上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体会天上“夫妇”离别之苦。

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 状织女曰“皎皎”,属于互文见义,二星都是遥远又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让人联想到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意会到女性的柔美,反之则意趣减半。

另,后半句的“河汉女”,较之用“织女星”,既避免了单调,又予人状绘美人之感,而忽略了是颗星。

虽只10字,却用了精微心思,最巧妙的安排,却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诗词览胜2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湖光秋月两相和”,如何“和”?

“光”“月”属于同一谱系,千里洞庭湖光的潋滟与秋月的皎洁上下映衬,岂不就是一种无言的唱和?

湖潭无风掠过,犹如一只未曾销磨过的铜镜般朦胧而安宁。

此处,作者随手拈来一个比喻,表达活泼灵动,且丰富了意象,又拓展了意涵,也是技巧娴熟、运笔自如的彰显和流露。

【海】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
「诗词览胜2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沧海”即一望无际、水面青仓色的大海,此处系“沧海桑田”的简化。

作者与表弟在战乱流离中分别十年,中间有诸多变故和感慨诉说不尽,等到说得差不多了,只听晚暮的天空传来遥渺的钟声。

沧海是庞大浩渺的水体,言其变为桑田,是极言世事变化之剧烈,以此一语概括,本就蕴含许多慨叹,再由悠长的钟声给以自然的间断,更添几多惆怅,难免令人神情黯然。

人的心思不加直陈,转由钟声代言,更显含蓄蕴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