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评不上,评职方案就“不公平”!

只要“我”评不上,评职方案就“不公平”!

评职称始终是教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很多教师为了评职心力焦悴。学校领导也常为职称名额的分配而大烧其脑。

老年教师说,“我们教了几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近些年没有什么业绩,但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出过成绩的。况且自己面临退休在即,如果再上不了职称,那会大影响自己退休后的钱袋子。你们年轻一点的人,还有很多机会,干嘛还要争?”

年轻教师也有他们的观点:“学校分配工作的时候,总说年轻人应该多干。可一轮到利益分配的时候,凭什么让我们年轻人让?我们现在挑着重担,也挣得了业绩,如果这个时候不争取评职,以后自己老了,没什么业绩时,再去和年轻人竞争职称,那有什么胜算?况且年轻时工资低,结婚、带小孩子、买车买房,哪一样都愁钱!”

只要“我”评不上,评职方案就“不公平”!

为了评职称,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很多学校都会先制定评职方案,然后经过大家讨论,教代会通过。再根据评定方案,让各位有资格评职的教师的都来打分量化,分高者上职称。

几番量化打分下来后,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没评上职称的教师总会有千万条理由。

甲说:“不该打分,就按教龄职龄来,谁先上我们都没意见。”

乙说:“教龄职龄加分太多!业绩算得太模糊,没拉开业绩分数的差距——每个业绩档才一分之差,太不公平!”

丙说:“业绩为何只看三年?应该是任职以来的业绩啊?”

丁说:“班主任、中层领导凭什么要加分?不是都给他们发“班津”和“领导津贴”了吗?

戊说:“那些各级荣誉证书也不该加分,当初他们不是享受了奖金和荣耀了吗?

己说:“这些年我接的班级都是差班,别人接的都是好班,我的业绩不好还不是赖领导当初的工作安排!”

……

只要“我”评不上,评职方案就“不公平”!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一句话:不管你什么方案,只要“我”没上,那就“不合理”!

很多校长大诉其苦:如果不看重业绩和工作量,如何安排和推动学校工作?如果你看重教学业绩,那么,很多年龄稍大点的教师会认为你太不“人性化”了——自己都老了,还讲什么业绩!在学校这种单位,行政命令可是不管用的。

“职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职称不过是激励人们好好工作的!所以,我认为评职称肯定是首先要看业绩的,其次才适当参考教龄职龄和其它一些项。但绝对不能不看业绩,只讲论资排辈!如果那样,谁还努力工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评职方案就是要让能者上!各位网友,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欢迎关注!欢迎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