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評不上,評職方案就“不公平”!

只要“我”評不上,評職方案就“不公平”!

評職稱始終是教師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很多教師為了評職心力焦悴。學校領導也常為職稱名額的分配而大燒其腦。

老年教師說,“我們教了幾十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近些年沒有什麼業績,但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曾出過成績的。況且自己面臨退休在即,如果再上不了職稱,那會大影響自己退休後的錢袋子。你們年輕一點的人,還有很多機會,幹嘛還要爭?”

年輕教師也有他們的觀點:“學校分配工作的時候,總說年輕人應該多幹。可一輪到利益分配的時候,憑什麼讓我們年輕人讓?我們現在挑著重擔,也掙得了業績,如果這個時候不爭取評職,以後自己老了,沒什麼業績時,再去和年輕人競爭職稱,那有什麼勝算?況且年輕時工資低,結婚、帶小孩子、買車買房,哪一樣都愁錢!”

只要“我”評不上,評職方案就“不公平”!

為了評職稱,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很多學校都會先制定評職方案,然後經過大家討論,教代會通過。再根據評定方案,讓各位有資格評職的教師的都來打分量化,分高者上職稱。

幾番量化打分下來後,肯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沒評上職稱的教師總會有千萬條理由。

甲說:“不該打分,就按教齡職齡來,誰先上我們都沒意見。”

乙說:“教齡職齡加分太多!業績算得太模糊,沒拉開業績分數的差距——每個業績檔才一分之差,太不公平!”

丙說:“業績為何只看三年?應該是任職以來的業績啊?”

丁說:“班主任、中層領導憑什麼要加分?不是都給他們發“班津”和“領導津貼”了嗎?

戊說:“那些各級榮譽證書也不該加分,當初他們不是享受了獎金和榮耀了嗎?

己說:“這些年我接的班級都是差班,別人接的都是好班,我的業績不好還不是賴領導當初的工作安排!”

……

只要“我”評不上,評職方案就“不公平”!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之一句話:不管你什麼方案,只要“我”沒上,那就“不合理”!

很多校長大訴其苦:如果不看重業績和工作量,如何安排和推動學校工作?如果你看重教學業績,那麼,很多年齡稍大點的教師會認為你太不“人性化”了——自己都老了,還講什麼業績!在學校這種單位,行政命令可是不管用的。

“職稱”的作用到底是什麼?職稱不過是激勵人們好好工作的!所以,我認為評職稱肯定是首先要看業績的,其次才適當參考教齡職齡和其它一些項。但絕對不能不看業績,只講論資排輩!如果那樣,誰還努力工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從來就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評職方案就是要讓能者上!各位網友,你們認為是這樣的嗎?歡迎關注!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