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毫無疑問,近兩年來,中國海軍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至少在裝備層面,從二戰結束後至今,應該還沒有出現在短時間內如此大規模更新自己海軍主戰裝備的海軍部隊。

但是無論是國產新型002航空母艦、新型核潛艇還是最新的055大型遠洋驅逐艦,都比不上一樣裝備對於中國海軍的重要性,那就是擁有全通式甲板的大型兩棲攻擊艦。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兩棲攻擊艦的意義不在於投送更多的飛機

國內長期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認為擁有全通式甲板的兩棲攻擊艦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登陸作戰的時候,負責投送一下飛機,起降一下直升機,順便為登陸部隊提供後勤物資的供給。而這種觀點,則完全是錯誤的。

如果僅僅是在兩棲登陸的時候,為兩棲登陸部隊提供更多的空中掩護,那麼大型航空母艦的航空支援能力無疑更強。而如果僅僅是為兩棲登陸部隊和登陸物資提供一個短暫的落腳點,那麼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擁有的4艘071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也能夠勝任。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中國海軍現在已經擁有4艘071級船塢登陸艦

那麼答案是什麼?就是中國海軍需要通過擁有全通式甲板的兩棲攻擊艦來獲得自己建國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擁有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兩棲登陸最難的不是如何攻擊敵人和扛住攻擊,而是如何在短時間之內處理上千個作戰單位之間的信息溝通、火力支援和物資補給問題。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航母戰鬥群的最小作戰單位不會破千

以美國的大型航空母艦戰鬥群作為例子,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加上數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者“阿利·伯克”級大型驅逐艦,再算上相應的輔助艦艇和核潛艇,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最小指揮單元數量只有十來個。

至於航空母艦上幾十架作戰飛機的飛行調度和指揮作戰,則由航空母艦上專門的指揮作戰中心進行指揮。就算加起來,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作戰單元只有數百個而已。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上岸後展開,原本一個作戰單位就變成好幾個

而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在登陸作戰前最小的作戰單元是各式各樣的登陸作戰艦艇;在搶灘登陸階段則是兩棲登陸車輛和衝鋒舟艇;等到海軍陸戰隊或者登陸部隊上岸的時候,最小的作戰單元可能是步兵排、步兵班甚至是每一個步兵。這種情況下,後方需要指揮的作戰單位則為成千上萬個。

因此,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美軍在執行一些海外的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的時候。不使用航空甲板和容量更加豐沛的大型航空母艦,而是要使用擁有全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了。因為在面對高信息量的衝擊時,兩棲攻擊艦的能力更強。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

美國海軍早在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就安裝極為強大的數字計算機。這是什麼概念呢?當時的“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擁有了不次於大型航空母艦作戰指揮中心的數據處理能力。

而美國海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能夠根據具體的作戰任務的不同,採用模塊化調配的方式,使用6種不同的指揮機構,用來執行6種不同的作戰指揮任務。因此美國地中海艦隊的旗艦,並非聲勢驚人的航空母艦,而是數據處理能力更強的兩棲攻擊艦。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而為什麼船塢登陸艦不如擁有全通式甲板的大型兩棲攻擊艦,則是因為後者擁有弱於航母但是強於船塢登陸艦的作戰和防禦能力。而且全通式的飛行甲板也為更加靈活多變的任務提供了足夠的改造餘地和空間。


中國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航母?海軍對這款軍艦反而要的最急


中國兩棲攻擊艦構想圖

因此,即使是沒有能夠在兩棲攻擊艦上直接使用的短距起飛飛機,中國兩棲攻擊艦完全可以使用武裝直升機和通用直升機作為應急手段。以目前中國海軍會遭遇的兩棲登陸情況來看,這種級別的航空能力已經足夠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