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

相信很多人都曾羨慕過網上那些唯美的房子,幻想著請個設計師,為自己設計專屬的風格小屋。不僅能提高生活品質,還能慰藉壓抑的心靈,享受家的溫暖。

我很喜歡一句話,“天上的龍床不如地上的狗窩”。即便現在的居住環境不夠理想,但只要自己內心容易滿足,容易快樂,便比龍床住得舒服。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世上卻還真有這麼一群能把“狗窩”變“龍床”的人。有一檔節目叫夢想改造家,匯聚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尋找一些生活有困難,獨特又極具故事性的家庭,並委託設計師在有限的時間裡和用有限資金為委託人的房屋進行改造。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在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發展中國家裡,每天面臨居住難題的家庭比比皆是。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病》報告指出,每年約有1000萬的人由於居住環境因素死亡,佔了總死亡人數的16%。

夢想改造家知道,長期在這種屋子居住的人的背後,肯定都有一個辛酸難忘的故事。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夢想改造家第五季二十四期幫助的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聲樂老師徐喜蘭,還有她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堯華。

堯華兩三歲的時候還很沒出現症狀,甚至遺傳了母親的優良音樂基因,經常拿著錄音機錄自己的歌聲。但到了上學年齡後,開始拒絕社交,不去上學。最後被確診為自閉症。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徐喜蘭和小時候的堯華

堯華吃飯、穿衣洗漱、甚至大小便都需要徐喜蘭照顧。她經常無緣無故大聲唱歌、大喊大叫。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然後大力跺腳,大力拍打牆壁門窗。在樓層隔音不甚好的情況下,其實已經嚴重滋擾到鄰居,幸好善良的鄰居們都很體諒徐喜蘭,明白她的難處。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徐喜蘭的丈夫卻接受不了這樣的生活,選擇留下兩母女,一走了之。女兒的狀態加上婚姻的失敗,徐喜蘭崩潰了。

抹掉眼淚後的她還是選擇繼續用微笑迎接每一天,每天上班下班,回家照顧女兒。她說自己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女兒不吵鬧,她彈琴

給她聽的時候。

後來,夢想改造家找上了她們。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徐喜蘭和堯華一起彈鋼琴的幸福時光

這次受委託幫助徐喜蘭母女的設計師叫本間貴史,他是日本的一級建築師。但心理病症患者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不能隨意變動。

例如對獨居老人來講。房屋過大,室內物件太遠,在視覺上會有距離感,繼而加重孤獨感;自閉症患者居住環境過於壓抑嘈雜會令患者更加煩躁。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本間貴史

既要幫助兩母女改善生活質量,又要考慮到堯華的自閉症,不能大改動,本間貴史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經過對房子和母女生活習慣的考察後,他為房子的改造列出了四個重點:1.緩解女兒病情、2.減輕母親壓力、3.降低對鄰居影響、4.改善居住環境。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堯華平時不僅會在房間裡渡步,甚至會提地板、跺腳。她曾試過把自己的腳趾給踢斷,包紮完後居然不怕疼似的繼續踢。

本間貴史為此回到日本,經過實驗嚴選出具有彈性、防滑保溫的地板材料,以減少堯華跺腳帶來的傷害。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地板彈性試驗

他還在每個房間、客廳裝上具有安神功效的薰衣草和具有兩種提神功效的桉樹香薰,不同地方有不同味道。幫助堯華養成在不同地方做不同事的習慣。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臥室的天花板用藍色塗裝,讓堯華感覺安靜、舒適。客廳則使用熱情溫暖的黃色色調。臥室的燈光亮度分三個時段,早中晚各不相同,這是為了幫助堯華形成良好的生物鐘。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堯華經常半夜不睡覺,甚至兩天兩夜沒合過眼。中國古話說得好:“一覺閒眠百病消”。良好的睡眠對改善病情有很大幫助。

本間貴史回到日本親身試驗,帶來了降低心跳數和呼吸數的床墊,使堯華能得到更安穩的睡眠。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床墊測試

為減輕母親壓力,本間貴史發現徐喜蘭在做飯的時候要經常出來照看堯華。所以他在廚房和客廳的隔牆上打了四個孔,把廚房方向搬到另一邊能完全看到大廳的位置,如此一來徐喜蘭就不用在做飯的時候走來走去了。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另外,堯華出門的時候,徐喜蘭經常要彎腰幫她穿鞋,為此本間貴史設計了個鞋櫃坐凳相結合的升降櫃,讓徐喜蘭就可以輕鬆地幫女兒換鞋。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升降櫃

經過空氣測試,設計師對徐喜蘭家裡的空氣質量不甚滿意,他選擇了一款體積合適的新風系統置放在天花板上,這款系統可以對交換入室內的新鮮空氣進行加熱,保證室內溫度。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新風系統

最後的問題就是降低對鄰居的影響。房間隔音是很大的問題,本間貴史曾到隔壁鄰居家裡視察,發現堯華跺地、拍打牆壁等行為帶來的噪音高達60分貝。

60分貝的概念可以這麼解釋,80分貝就是卡車的鳴笛聲,60分貝可能就小一點,但是是持續不斷的“鳴笛聲”。

他對牆壁用了三種不同的隔音措施,甚至考慮到樓上的鄰居,連天花板也加入了隔音層。這樣一來就算徐喜蘭家裡在裝修,鄰居家聽到的噪音也是微乎其微。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完成所有的裝修後,本間貴史馬上就邀請徐喜蘭回到新家。

當看到這間包含了設計師的心血、裝修工人的汗水、還有鄰居們多年的包容的家,徐喜蘭忍了多年的眼淚終於還是落下了,她對設計師的感恩無法用言語表達。

經歷了生活中的種種打擊,讓這個女人丟失了對家的概念。但即便之前和女兒生活的地方是處處不方便的“狗窩”,她也沒有絲毫怨氣,女兒不鬧的時候彈上一曲鋼琴便是幸福。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再說另一期節目,一位名叫康達的委託人,聲稱母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病,想搬回北京的老房子住,找回以往的回憶。房子大概66平米,希望房子的設計能以母親的意願和安全性為首要目標。

溝通過後,設計師劉昊威依照康達的要求和老母親的意願完成了大部分改造,但這次的結局卻不像徐喜蘭家一樣皆大歡喜。

康達和節目組吵翻了。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資料源自夢想改造家微博

康達入住新房後,馬上就反應保暖有問題,節目組就派人過去檢查,結果發現是輔熱源空調沒有開。

當時北京天氣寒冷,康達的核心思想是保暖,設計師也確確實實將保暖放在第一位,以水暖為主熱源;以空調為輔熱源。

之後康達又反映自己二樓的房間太矮,層高不夠。(沒改造前並沒有二樓,康達睡一樓沙發)節目組表示不能增加層高,因為二樓和一樓中間的夾層需要置放新風系統。

北京的霧霾嚴重,新鮮空氣很重要,更何況家裡還有個有肺部重疾的老人。

康達卻認為:“新風系統沒有必要”。還記得當初是康達自己表示要以安全性為首要目標。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圖片源自夢想改造家微博

其次,節目組按照康達母親的意願辛苦找來的月季和丁香花,沒過多久就因疏忽打理已經變成一堆枯草。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後來康達還在天涯論壇發帖稱,自己給了30萬元裝修費,到頭來卻被改造得無法居住,收到房子的時候不是驚喜而是驚嚇等等吐槽的話,並配上好幾張施工有問題的圖片。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這時,節目組站出來說話了,指康達的圖片都是未完工的時候拍的圖片,施工問題確實存在,但都在整改名單上。

節目組讓步表示可以免費進行第二次整改,保留新風系統,免費對傢俱進行調整,儘量實現康達想要的效果。但康達還是表示對設計的強烈不滿。

經過幾次談判,最終由於層高的問題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康達選擇放棄節目組的方案,自己改造。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網友對此次事件都有個統一口徑。意思大概都是“新風系統是為了保護母親的身體安全,康達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忽視,假孝子”。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或者“月季和丁香是老人想要的回憶改造,如今卻無人打理全部枯死”。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康達的真實目的讓人細思極恐。不管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枉顧母親的生命安全,違背改造的初衷就已經令人不齒。

兩個夢想改造家的委託人。

一個內心貧瘠,擁有了也不會覺得滿足,想要獲得更多。即使獲得別人的讓步,也還想著可以讓對方再退一步;另一個,經濟貧困,生活即使艱辛卻會苦中作樂,一點小滿足就像得到了莫大的幸福。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生活裡,跟那些內心貧瘠沒有興趣愛好,且靈魂不能自理無法獨處的人遠點,不認識最好”。

“這種自己找樂能力低的人喜歡侵略糾纏他人,他們的快樂主要依賴社交中對他人的消耗。因為沒有自我,所以總是向外侵略他人,如果你拒絕他們的打擾,他們還會很生氣的罵你內向”。

夢想改造家

夢想改造家再惹爭議,業主稱打了30萬根本沒法住

母女兩相依為命迎來曙光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內容為『手望Sowarm』原創並首發

“我在為自閉症女兒奔波,你卻讓你媽吸霧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