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重大疾病保險)是保障型保險的核心,也是健康險的核心,目前中國有80多家人壽保險公司,他們一共推出了100多款重疾險,有些財險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短期重疾險(保障期間不超過一年的重疾險),挑選起來的確有些眼花繚亂,本篇文章嘗試對當前重疾險進行一個梳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在選擇的時候可以少一分盲從,多一分理性。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一、重疾險曾經的意義和當前的定位

重疾險是由南非心臟專科醫生馬裡優斯·巴納德(Dr. Marius Barnard)設計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幫助窮人解決收入中斷的損失,從社會意義上真正的拯救病人。

重疾險在1995年進入中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一款保障型保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重疾險在中國的定位都是扮演“治療費”的角色,保險業務員銷售重疾險的時候總喜歡羅列治療成本如何如何之高,直到現在,保險業務員在推銷重疾險的時候也是把“治療成本”擺在重中之重。這主要是因為之前的醫療險效力較弱,隨著這兩年百萬醫療險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重疾險“治療費”的角色,重疾險的定位有了一些變化。

現在既然治療費可以用很便宜的百萬醫療險來解決,那麼重疾險的價值就可以迴歸到“收入中斷損失補償”的角色,這本來也是馬裡優斯·巴納德設計重疾險的初衷。現在給自己配置重疾險的話可以不用太在意“治療費”的問題,而應該衡量一下自己目前的收入狀況或預估一下今後的收入狀況,計算一下自己三年甚或五年因病不工作的話會損失多少收入,以此為前提來配置重疾險。如果年收入20萬,給自己配置100萬保額的重疾險足矣;如果年收入5萬,那麼有20萬保額的重疾險也勉強夠用了。只要配置了足額的醫療險,重疾險的保額和自己三五年的收入掛鉤即可。

現在重疾險的定位慢慢又回到了“解決收入中斷的損失”上,這個變化是藉助醫療險的效力提升而發生的,醫療險在健康險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所以給自己配置重疾險的時候一定要搭配醫療險,如此才能在有限的預算內給自己更全面的保障。

二、重疾險目前的主要分類及區別

根據保險責任、保障期間、返還消費的不同,重疾險有八種主要類別,這些不同類別的重疾險之間的區別也很明顯,瞭解這些不同類別重疾險的主要差別之後,就可以更方便的根據自己的風險預期和保障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重疾險。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首先要看這個重疾險有沒有返還條款,如果有到期返還已繳保費(或保額)的設計,那就是返還型重疾險;如果沒有到期返還已繳保費(或保額)的設計,那就是消費型重疾險;還有一種不包含身故責任的消費型重疾險,屬於純消費型重疾險

一個人在一生中是否會遭遇意外,這是一個小概率風險,航空意外更是一個極小概率風險,所以意外險的保費槓桿率是最高的,只需要很少的錢就可以獲得很高的意外險保額;一個人在一生中是否會罹患重疾,這是一個大概率風險,所以重疾險的保費槓桿率比意外險要低很多,重疾險的總保費達到保額的50%就是很高的性價比了;一個人是否會身故,這就不是概率風險,是一個絕對的風險,所以不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在費率上會有很大優勢,因為他除外了一個絕對的風險。不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費率上很有優勢,明顯比含有身故責任的消費型重疾險便宜很多,不少人因此很推崇純消費型重疾險。這個見仁見智,根據一個人對自己的保障需求來決定,不是好壞的問題,是合適與否的問題。

純消費型重疾險

身故責任屬於人壽保險範疇(壽險),身故責任的成本很高,所以不包含身故責任的純消費型重疾險的最大優勢就是費率優勢,它的保費槓桿率明顯優於消費型和返還型,一個人如果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後事,那麼純消費型重疾險最適合。

純消費型重疾險有優點,也有缺點,現在還在銷售的純消費型重疾險是很少的,由於競爭不是很激烈,純消費型重疾險在賠付設計上進展緩慢,比如消費型重疾險已經成為主流的多次賠付設計,在純消費型重疾險中就沒有。純消費型重疾險的賠付設計還停留在“特定加額”的水平上。

根據保障期限的不同,純消費型重疾險又分為終身純消費型重疾險和定期純消費型重疾險,還有個比較特殊的短期純消費型重疾險。重疾險的費率和年齡的關係很大,所以短期重疾險的費率變化是終身的,長期來看並不划算,而且有非健康體承保問題,一般情況下都不值得推薦。

終身純消費型重疾險:不含身故責任,保障終身,費率略高

定期純消費型重疾險:不含身故責任,保障到約定期限,費率略低

短期純消費型重疾險:不含身故責任,保障期間不超過一年

純消費型重疾險有費率優勢,但是賠付設計稍微落後。選擇純消費型重疾險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是否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身後事?

返還型重疾險

目前所有的返還型重疾險都是包含身故責任的,反過來說,純消費型重疾險裡並沒有返還設計的存在。想想也是,純消費型的優勢就是費率優勢,返還型的劣勢就是費率較高,兩者綜合就毫無優勢了。

返還型重疾險曾經非常流行,尤其是終身返還型重疾險,隨著重疾險之間競爭加劇,返還型重疾險在保費槓桿率上的劣勢越來越明顯,而且通貨膨脹也使得幾十年後的“返還”失去了不少吸引力。返還型重疾險的優點是可以提供一個養老補充,缺點就是費率高,而且還要承擔一個“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貶值風險”。

根據保障期限的不同,返還型重疾險又分為終身返還型重疾險和定期返還型重疾險,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保障期限和返還力度上,保障期限長一點,返還力度就小;保障期限短一點,返還力度就大。

現在的主流重疾險都是消費型重疾險,但是返還型重疾險提供的養老補充依然有其價值,尤其是對自己養老儲備信心不足的人而言,返還型重疾險很值得推薦。返還型重疾險除了賠付條款、費率以外,還要看它的返還時間和返還力度上,既然是養老補充,返還時間點至少要在70歲之前(中國現在的人均壽命是74歲),70歲以後甚至80歲以後的返還時間點已經不能起到養老補充的作用。返還時間點的選擇尤其在意,不少重疾險的返還時間點都是在70歲之後,這樣的返還型重疾險並不值得推薦。

終身返還型重疾險:含身故責任,保障終身,返還力度略低

定期返還型重疾險:含身故責任,保障到約定期限,返還力度略高

消費型重疾險

消費型重疾險是當前重疾險的主流,它在費率上比返還型重疾險有優勢,由於競爭激烈,最新的賠付設計都是在消費型重疾險中產生。身故是個絕對的風險,包含身故責任的消費型重疾險是“必定出險”的設計,廣義上也可以算作返還型,這筆錢一定會得到,接受度比純消費型重疾險要高得多,這也說明了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身後責任還是很在意的。

在包含身故責任的前提下,消費型重疾險有著明顯的費率優勢,可以實現更具性價比的保費槓桿率。再加上競爭導致的賠付設計優勢,到目前為止,市場上競爭力最高的重疾險全都是消費型重疾險。

根據保障期限的不同,消費型重疾險又分為終身消費型重疾險和定期消費型重疾險,以及短期消費型重疾險。短期消費型重疾險的費率不如短期純消費型重疾險,更加不推薦。定期消費型重疾險並不是“必定出險”的設計,接受度不高。消費型重疾險的主要類型是終身消費型重疾險。

終身消費型重疾險:含身故責任,保障終身,費率略高

定期消費型重疾險:含身故責任,保障到約定期限,費率略低

短期消費型重疾險:含身故責任,保障期間不超過一年

重疾險最主要類型是終身消費型重疾險、定期返還型重疾險、定期純消費型重疾險。對養老顧慮較強的人可以選擇定期返還型重疾險,對身後事完全確實完全不在意的人可以選擇定期純消費型重疾險,而除此之外的人都比較適合終身消費型重疾險。

三、行業規範和費率優化

重疾險初入中國的時候還沒有太多規範,賠付標準和保障範圍等由各保險公司自行設計,產品和市場都較為混亂,同時期的香港保險在規範性上有明顯優勢,這個優勢一直維持到2007年。

2007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訂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詳細的規定了25種高發疾病的名稱、定義、賠付標準,其中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這6種重疾是所有重大疾病保險必須包括的,另外19種重大疾病是建議包括。實際上市面上各款重疾險都包括這25種高發重疾。

這25種高發重疾概括了90%以上的重疾發生率,從此以後,中國重疾險保障責任有了質的飛躍,一下子就拉平了與香港重疾險的差距,隨著近年中國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大陸重疾險在賠付設計和費率上已經優於香港保險了。但是香港保險中介為了推廣香港保險還是在拿中國大陸2007年以前重疾險的不濟說事。

2013年,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進一步優化了中國大陸重疾險的費率。

中國第一張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命名為《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英文名稱為“China Life Insurance Experienced Critical Illness Table(2006-2010)”,簡稱“CI(2006-2010)表”。其中,6病種經驗發生率表兩張,25病種經驗發生率表兩張,分別為: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6病種經驗發生率男表,簡稱CI1(2006-2010);

6病種經驗發生率女表,簡稱CI2(2006-2010);

25病種經驗發生率男表,簡稱CI3(2006-2010);

25病種經驗發生率女表,簡稱CI4(2006-2010)。

6病種是指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佈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第1-6種重大疾病,即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和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25病種是指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佈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全部25種重大疾病。

ix是指重大疾病的經驗發生率。kx是指在包含重大疾病保險責任的人身保險產品中,因患重大疾病死亡的人數佔全部死亡人數的比率。

四、重疾險的賠付設計

在行業規範之後,不同重疾險之間的競爭核心不是包含了多少種疾病,25種高發疾病已經概括了90%以上的病例,剩下的非高發疾病再拆分多少也沒有明顯區別,所以重疾險的競爭焦點轉為了賠付設計上。賠付設計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重症加權上,通過重症加權向客戶讓利,不同的賠付設計自然有著不同的讓利力度。

重疾險賠付設計主要有以下幾種:

特定加額——若被保險人罹患了特定疾病,賠付保額按約定比例增加。比如若罹患白血病,額外賠付50%保額的設計就屬於特定加額。特定加額的約定疾病有一種到十幾種不等,其中有些是高發疾病,有些是用來湊數的非高發疾病。這種重症加權方式非常流行,曾經是最主要的一種加權方式,尤其是在兒童定期重疾險之中很常見。讓利力度優。

限期加額——若被保險人在一定期限內出險,則賠付保額按約定比例增加。比如18歲前賠付保額額外增加20%,70歲後賠付保額額外增加20%。限期加額的利益是不確定的,正是因為無法預期疾病發生的時間所以才配置健康保險,這種限期加額的設計限制了讓利的兌現機會,客戶很有可能無法從限期加額設計中受益。讓利力度良。

分紅加額——基本保險金額隨著每年的分紅逐年增加。分紅設計本身屬於理財型保險的範疇,分紅險的收益在理財型保險中屬於最差的,甚至有十年分紅為0的情況發生。把收益最差的理財型保險設計融合進重疾險,重疾險保險金額增加的額度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讓利力度差。

多次賠付——在被保險人疾病出險之後,還可以擁有其它疾病的保障責任。比如重症可以賠付3次,最多的賠付次數已經達到7次。人的一生罹患重疾是個大概率風險,二次罹患重疾就是個小概率風險了。雖然沒有相關資料統計一個人多次罹患重疾的概率是多少,但是從多次賠付重疾險的費率上可以看出來,多次賠付是個小概率。雖然是針對小概率的加權設計,但多次賠付可以讓重疾險做到“保障終身”的效果,這是確確實實的。如果賠付一次重疾就合同結束,餘生再無大病保障,而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可以讓罹患過重疾的人也有相當程度的疾病保障。多次賠付這種讓利設計不是直接加額,而是延長了保障期限,讓重疾險能真正的保障終身。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都採用了多次賠付設計,大家對這種多次賠付設計的接受度很高。多次賠付設計,讓利力度優。

捆綁銷售——有些重疾險在保障責任裡捆綁了意外險、住院補助、住院醫療等條款,這是典型的捆綁銷售模式。捆綁銷售的意外險、住院險等在性價比上都不太高,最糟糕的是這些捆綁的條款比單獨購買的意外險、住院險要差很多。意外險、醫療險等最好單獨購買,不要選擇捆綁式產品。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多次賠付和特定加額的賠付設計是現在的主流,挑選重疾險應該優先考慮這兩種重症加權方式。在比較賠付條款的時候不能脫離費率,如果費率相差30%以上,那麼賠付條款的比較就沒有意義了,一方可以多賠付30%保額,什麼賠付設計都不能彌補這個差距。

五、關於重症、輕症和中症的設計

一個人的一生罹患重疾是個大概率風險,但也是有可能終其一生未患重疾的,為了提高重疾險的保障範圍,提高重疾險的出險率,重疾險的保障責任從“重症”賠付延伸出了“輕症”賠付,在程度還相對較輕的情況下既可以達到理賠標準出險。

重症賠付有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的約束,高發重症都已經覆蓋,而輕症賠付則沒有相關規範實施,輕症的名稱、定義和賠付標準完全由各保險公司自行擬定,這和早期重疾險重症賠付的狀況一樣。但是已經有了高發重症,從高發重症之中自然也能延伸出“高發輕症”——尤其是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這6種高發重症相關的輕症尤其重要。和高發重症的設計一樣,輕症數量不是第一位的,各保險公司拆分病種的能力都很嫻熟,高發輕症覆蓋率才是輕症賠付最重要的。

近幾年又從輕症賠付延伸出了“中症”賠付,疾病程度比輕症高,賠付金額比輕症多。這個中症賠付是目前剛剛開始流行的設計,行業規範程度比輕症賠付還要差很多。

重症有高發重症(行業規範),輕症有高發輕症(高發重症的延伸),那麼中症自然也會有高發中症。可是目前推出中症的重疾險還非常少,而且基本上不包含高發疾病,所以象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從出險幾率上來看,輕症的出險幾率比重症的出險幾率要高很多,輕症賠付設計的接受度如此高也是因為輕症切實的提升了重疾險的保障範圍,但是中症並沒有在輕症的基礎上提升保障範圍,而是錦上添花的一個設計。而且有的重疾險推出的中症是取消了相關輕症的,這實際上提高了重疾險的理賠標準,這樣的中症有不如無。

重症的競爭現在還是集中在賠付設計上,輕症的競爭集中在高發輕症覆蓋率上,中症的設計絕不能以破壞高發輕症覆蓋率的代價為基礎,否則中症設計對消費者來說就不是好事。不過從長期競爭的角度來看,今後的中症應該會逐漸規範化,就像現在的輕症設計一樣。

25個高發重症:(行業規範)

惡性腫瘤

急性心肌梗塞

腦中風後遺症

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

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多個肢體缺失

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

良性腦腫瘤

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

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

深度昏迷

雙耳失聰

雙目失明

癱瘓

心臟瓣膜手術

嚴重阿爾茨海默病

嚴重腦損傷

嚴重帕金森病

嚴重Ⅲ度燒傷

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嚴重運動神經元病

語言能力喪失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主動脈手術

24個高發輕症:(高發重症相關輕症)

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惡性腫瘤相關)

輕微腦中風(腦中風後遺症相關)

不典型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相關)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相關)

微創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相關)

慢性腎功能障礙(終末期腎病相關)

單側肺臟切除(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相關)

單側腎臟切除(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相關)

肝臟手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相關)

心臟瓣膜介入手術(心臟瓣膜手術相關)

主動脈內手術(主動脈手術相關)

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良性腦腫瘤相關)

視力嚴重受損(雙目失明相關)

單眼失明(雙目失明相關)

角膜移植(雙目失明相關)

急性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療(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相關)

早期肝硬化(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相關)

輕度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相關)

深度昏迷72小時(深度昏迷相關)

中度癱瘓(癱瘓相關)

中度帕金森氏病(嚴重帕金森病相關)

早期運動神經性疾病(嚴重運動神經元病相關)

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相關)

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相關)

較小面積Ⅲ度燒傷(嚴重Ⅲ度燒傷相關)

一肢缺失(多個肢體缺失相關)

聽力嚴重受損(雙耳失聰相關)

單耳失聰(雙耳失聰相關)

人工耳蝸植入術(雙耳失聰相關)

中度阿爾茨海默病(嚴重阿爾茨海默病相關)

重度頭部外傷(嚴重腦損傷相關)

11個高發中症:(高發重症相關中症)

中度嚴重癱瘓(癱瘓相關)

重度頭部外傷(嚴重腦損傷相關)

一肢缺失(多個肢體缺失相關)

早期運動神經性疾病(嚴重運動神經元病相關)

早期肝硬化(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相關)

輕度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相關)

中度帕金森氏病(嚴重帕金森病相關)

人工耳蝸植入術(雙耳失聰相關)

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相關)

單眼失明(雙目失明相關)

單耳失聰(雙耳失聰相關)

25種高發重症中的“語言能力喪失”比較特殊,沒有對應的輕症,其他24種都可以在輕症中找到對應的賠付定義,尤其是和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這6個重症相關的輕症,是最應該包含的。

中症的設計現在還是初期階段,現在能見到的幾個定義差不多都是從輕症直接“升級”到中症的,連定義都沒變,遺憾的是和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這6個重症相關的中症一個也沒有。中症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至少把這6個重症相關的中症補齊,中症賠付才能真正具有實用性。

六、對比重疾險的參考性順序

在挑選重疾險之前最好先確定自己的需求,搞清楚自己的保障需求,才能選中最適合自己的重疾險:

自己有沒有足額醫療險(如果不能搭配醫療險就需要更高保額的重疾險)

自己的年收入(計算一下三年無法工作的收入中斷損失)

是不是需要身故責任(是否選擇純消費型)

是否要兼顧養老補充(是否選擇返還型)

如果只看一款重疾險,不做對比,那無所謂優劣之分,挑選自然是在多款方案的基礎上,比較他們的費率,比較他們的賠付條款,比較他們的高發疾病覆蓋率,對比之後,就知道哪款或哪幾款重疾險方案更適合自己。

1,先分類,看看眼前的這幾款重疾險方案都是屬於什麼類別,不符合你預期的方案就可以不管了。

2,核定費率,按照自己的預期保額,每個方案都做一份計劃書,看看它們的年繳保費都是多少。費率高低直接決定了一款重疾險的性價比,比賠付條款還要重要。

3,賠付加強的選擇,整理一下這幾款重疾險的賠付條款,看看哪些是多次賠付設計,哪些是特定加額,或者是其他什麼加權條款。賠付加強設計的對比要在費率接近的情況下才成立,如果費率相差50%以上,那麼賠付條款如何加強也難以彌補費率差距。

4,高發輕症覆蓋率,看看這幾款重疾險的輕症責任都包含哪些高發輕症,尤其是與6個核心重疾相關的輕症,務必要包含。除了6個核心輕症以外,還有17個高發輕症應儘量包含。

七、13家重疾險綜合對比

設定一個案例:男性,33週歲,已婚,年薪20萬,沒有先天疾病和既往病史。考慮到家庭責任,需要含身故的重疾險;對養老金儲備有其他打算,不打算用重疾險做補充;三年的收入中斷損失大約是60萬;那麼適合的重疾險種類就是保額在60萬以上的終身消費型重疾險。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根據2017年保監會統計的數據,把中資人壽保險公司的前十名和外資人壽保險公司的前三名都列出來,把他們的重疾險整理一下,大約有62款;

根據保障責任和保障期間進行分類,其中符合預期的終身消費型重疾險有40款;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有些重疾險不包含輕症責任,不包含輕症責任的重疾險非常不推薦,可以不考慮,包含輕症責任的重疾險方案有34款;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算一下這些重疾險60萬保額的年繳保費是多少,可以30年繳費的就增加一個30年繳費的方案,一共是46個方案。46個方案總保費/保額的平均值是69%,總保費/保額高於70%的方案太貴,建議放棄,剩餘26個方案;

把重症條款和賠付加強類型整理一下,既然是費率相差不大的方案,就可以比較一下他們的加強條款哪個更實用了。

推薦方案:高性價比最佳方案——國壽福 至尊版

無論是20年繳費還是30年繳費,國壽福 至尊版的年繳保費都是最低的,雖然國壽福 至尊版是一次賠付設計,沒有賠付加強,但是性價比上有優勢。國壽福 至尊版在輕症覆蓋率上也很不錯,雖然核心輕症少了1個,但是已經很好了。

性價比的價值不僅在於能省多少錢,同樣的保費,高性價比方案可以提供更高的保障金額,這個賠付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特定加額這樣的設計。

推薦方案:賠付加強最佳方案——御如意

御如意在多次賠付重疾險方案中有著明顯優勢,不僅僅年繳保費在多次賠付方案中最低,而且輕症覆蓋率達到了6個核心、18個高發的程度,這是最高的輕症覆蓋率。御如意在多次賠付中的優勢就是性價比和輕症覆蓋率。不過它也有缺點,御如意的輕症多次賠付是分組的,很多家的輕症賠付不分組。

這個推薦僅僅是舉個例子,因為對比範圍比較小,還有幾個小公司的優秀方案沒有包括。不過即便放在整個行業裡,國壽福 至尊版和御如意都是極具競爭力的優秀重疾險方案。

八、13家重疾險方案點評

保險是個金融工具,就像手機一樣,如果不比較,那麼任何一款手機都是“好”的,有比較就會有差距,比較之後,有些手機的缺點和不足就會暴露,有些手機的優秀設計就能有所體現。保險也是同樣的道理。

保險這個工具是不是適合自己,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挑選,挑選保險比挑選手機要稍微複雜一點,只要掌握基本知識,人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關於賠付加強

多次賠付也好,特定加額也好,都是一種讓利方式,讓重疾險方案能夠給客戶更多的實惠,但這個實惠要結合費率才能衡量。賠付加強是好設計,但不能太貴,太貴的賠付加強不如沒有加強。費率的價值比賠付加強的價值高。如果費率在30%以內,那就可以比較一下賠付設計,看看哪個方案更實惠。

關於重症數量的價值

高發重疾有行業規範的約束,25個高發重疾是各保險公司的重疾險都包括的,所以挑選重疾險方案不要被重症數量所影響,80個重症的覆蓋範圍比40個重症的覆蓋範圍可能只多了1%而已。現在還是有不少保險業務員喜歡用重症數量來推銷,有一定的誤導性。

關於輕症覆蓋率

輕症的設計是重疾險最成功的改進之一,極大提高了重疾險的出險幾率,遺憾的是現在輕症的名稱、定義、賠付標準都是各保險公司自己把握,沒有行業規範的約束。但在競爭的環境下,各家都在優化自己的輕症責任,從25個高發重症中延伸出來的6個核心輕症和18個高發輕症可以比較好體現輕症覆蓋率。這個在對比方案的時候比較頭疼,因為要一條一條的核對,如果數量差不多,還要看賠付標準有多大差別,輕症的對比比較麻煩。我在最後放上輕症覆蓋率統計,僅供參考。

關於中症覆蓋率

輕症的狀況就有點混亂了,而中症還是個新興設計,6個核心重症相關的中症一個也沒有,18個高發重症相關的中症倒是有幾個,實用性較差。但是相信隨著市場競爭,中症有著很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可能讓出更多的實惠。

中國人壽-廣佑人生

終身返還型,特定加額設計,返還時間是85週歲,返還時間太晚,算不上是個好的返還型重疾險。

中國人壽-國壽福 至尊版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費率優勢就是最大的優勢,輕症覆蓋率較高。它的輕症豁免條款是可附加的,豁免條款很便宜,一定要附加上。

康寧終身 至尊版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設計,中國人壽2018年新推出的重疾險,費率實在太高,30多歲就隨隨便便保費倒掛,比其他多次賠付方案几乎貴了一倍。

中國人壽-康寧定期 優享版

定期返還型,特定加額設計,可以60歲返還,和康寧終身 至尊版同時推出的2018年新品,費率也是太高,明明是定期返還,返還的卻是保費而不是保額。返還力度低,賠付條款一般,性價比較差。

中國平安-安鑫保

定期返還型,無加強設計,可以60歲返還,不包含輕症責任,返還的也是已繳保費,返還力度低,價格也不便宜。

中國平安-平安福2018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加額設計,秉承平安一貫的風格,條款設計的極為複雜,雖然可以通過運動加額,但是費率太高,而且高發輕症覆蓋率非常差。癌症可以三次賠付,但是間隔期要五年,行業裡有間隔期三年的癌症多次賠付方案,平安福2018不具優勢。

中國平安-守護福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加額設計,在平安福2018之後推出的新品,條款和平安福2018幾乎一樣,輕症方面比平安福2018稍微好點,但還是很差,費率也非常高。

中國平安-鑫盛2017

終身消費型,分紅加額設計,不包含輕症責任,平安銷售自己都不怎麼推的舊品。價格還很貴。

中國平安-鑫祥2017

定期返還型,無加強設計,不包含輕症責任,滿期返2倍保費,重疾賠付3倍基本保額。平價算下來,還是很貴的,這種玩數字遊戲的設計思路不招人喜歡。

安邦人壽-長青樹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沒有輕症豁免條款,輕症覆蓋率不如國壽福,價格也不便宜。保額最高只有50萬。安邦公司比較厲害,安邦方案一般般。

太平洋保險-幸福安康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不包含輕症責任,有個生活護理責任,但是性價比不具優勢。

太平洋保險-福佑安康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很舊的方案,輕症覆蓋率較差,而且輕症責任不是額外給付,條款很落後。

太平洋保險-金諾人生A款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勉強及格,價格比國壽福貴了50%左右,性價比較差。

太平洋保險-金佑人生A款2017

終身消費型,分紅加額設計,和金諾人生A款幾乎一樣,多了個分紅加保額。太平洋的分紅保險是出了名的差,這個出了名的分紅條款居然還挺貴。

泰康-e生健康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不包含輕症責任,在線銷售保險。泰康的在線銷售很強,不過這款方案並不出眾。

泰康-e享健康

定期返還型,特定加額設計,返還時間30年或75週歲,返還1.3倍保費,在線銷售保險,輕症多次賠付。如果是75週歲返還的話太晚,只有30年方案值得考慮。

泰康-健康1+1

定期返還型,無加強設計,返還時間65週歲,返還1.3倍保費,輕症責任不如e享健康。

泰康-健康百分百A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還可以,價格太高,很不實惠。

泰康-康逸人生

定期返還型,無加強設計,返還時間在70歲,略晚,輕症覆責任和健康1+1一樣差。

泰康-樂安康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責任較差,價格較高。

泰康-樂安心

終身消費型,限期加額設計,比較奇特的設計,一般重疾險在賠付重疾後身故責任就會終止,但樂安心還繼續履行身故責任,5年後可提供100%保額的身故保障。但價格很貴,算下來很不划算,不如直接買個其他家的2倍方案,重疾直接賠付2倍保額。

泰康-全能保2017

定期返還型,捆綁意外險設計,返還時間30年或70週歲。捆綁的意外險比重很大,甚至可以看作捆綁了重疾險的意外險。沒有輕症責任。

泰康-全心健康計劃

定期返還型,特定加額+捆綁意外險設計。捆綁的意外險比重很大,沒有輕症責任。

泰康-全心全意計劃

定期返還型,特定加額+捆綁意外險設計。和全心健康的條款幾乎一樣,多了個住院津貼,價格也更貴。

中國太平-福利金佑

終身消費型,分紅加額設計,輕症責任較差,賠付能力也不強,性價比不高。

中國太平-福祿倍佑

定期返還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責任較差,價格很貴。

中國太平-福祿康瑞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價格不算太貴,中規中矩。

中國太平-福祿康逸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價格非常貴,很不划算。

中國太平-福祿滿堂

終身消費型,特定加額+分紅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差,價格奇貴。33歲,20年繳費就保費倒掛了。

中國太平-雋福重疾

終身返還型,無加強設計,返還時間66歲,輕症覆蓋率較差。

中國太平-樂享無憂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不含輕症責任,價格比較便宜。不含輕症責任的重疾險不推薦。

中國太平-美好安康

定期返還型,限期加額設計,不含輕症責任,價格較貴。重疾保額每年增加1倍基本保額,又一個奇葩條款,大約在10年後罹患重疾才能在性價比上與其他重疾方案持平,很像是賭博方案,身故賠的是保費而不是保額,還不含輕症責任。非常不推薦。

中國太平-悅享無憂

終身消費型,分紅加額設計,不含輕症責任。

新華保險-多倍重疾 成人版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特定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賠付最高可達7次,目前市面上賠付次數最多的方案,但是如果賠付過一次的話只要過了85歲就合同終止。噱頭的意味非常重,多次賠付實際上只保到85週歲。

新華保險-健康無憂A

定期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差。非常少見的定期消費型方案,價格也不便宜。

新華保險-健康無憂B

定期返還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差。身故賠的是保費,責任缺失。

新華保險-健康無憂C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差,價格比較便宜。

新華保險-健康無憂成人C1

終身消費型,特定加額+限期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輕症3次賠付,價格比較便宜,還算實惠。

人保壽-百病安心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輕症3次賠付,價格比較便宜,身故賠保費,責任缺失。可以是定期消費型也可以是終身消費型。

人保壽-康樂無憂

定期返還型,無加強設計,不含輕症責任,保障期間只有20年,不夠用。

人保壽-人保福

終身消費型,限期特定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75歲後就沒有特定加額了,只有一次賠付,價格卻比3次賠付的御如意還貴。

人保壽-人生安康A

終身消費型,限期加額設計,不含輕症責任。保額每5年增加5%,最高至120%,沒什麼吸引力。

人保壽-無憂人生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價格較高,性價比和人保福差不多。

華夏保險-常青樹

終身返還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返還時間80歲,返還時間太晚。

華夏保險-華夏福

終身返還型,限期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返還時間88歲,返還時間更晚。

華夏保險-健康人生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率及格,價格不貴,性價比較好。

華夏保險-長春藤

終身返還型,限期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好,返還時間78歲,太晚。

華夏保險-長相隨

定期返還型,特定加額設計,輕症覆蓋率較差,返還時間88歲,太晚。滿期返還2倍保額,但是在平均壽命74歲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領到這個滿期金。

富德生命-福相隨2017

終身消費型,捆綁醫療設計,輕症覆蓋及格,捆綁了一個醫療報銷,60歲後生效。價格很貴,很不划算的方案。

富德生命-康健無憂A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及格,70歲後輕症責任終止。價格也不算便宜。

富德生命-倍健康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及格,可以附加返還成終身返還型,返還時間66歲,價格有一定優勢。

富德生命-愛健康A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及格,70歲後輕症責任終止,價格有一定優勢。

工銀安盛-御立方三號

定期返還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較好,66歲返還保額,沒有輕症豁免是個缺點,價格比較實惠。有點舊的方案。

工銀安盛-御立方五號

定期返還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較好,66歲返還保額,價格超級實惠。這是個比較特殊的方案,專供銀保,費率和終身消費型差不多,從費率、返還力度、保障範圍、賠付條款上來看,御立方五號是目前中國最強的返還型重疾險,沒有之一。非要說缺點的話,作為定期重疾險也許特定加額會更好點。

工銀安盛-御如意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極好,價格非常實惠。御如意的主要優勢是費率和輕症覆蓋率,其次是多次賠付。相當多一次賠付的重疾險都比御如意貴,這也是御如意性價比如此高的原因之一。競爭促使行業不斷推出更好的方案,御如意就是行業裡很厲害的重疾險方案之一。

工銀安盛-御享人生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極好,價格非常實惠。條款和御如意幾乎一樣,是中介渠道方案,輕症部分比御如意略少,但也非常全面了。

恆大人壽-恆久健康 鑽石版

終身消費型,無加強設計,輕症覆蓋較好,費率也不高,價格比較實惠。在一次賠付的重疾險中算是不錯的了。

恆大人壽-萬年青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設計,輕症覆蓋較好,費率也不高,價格比較實惠。雖然不如御如意,但是在多次賠付重疾險中算實惠的。

友邦-全佑至珍 倍享版

終身消費型,多次賠付+特定加額+捆綁意外設計,輕症覆蓋很差,費率超級高,比御如意貴了一倍。捆綁的意外險並不值這個價格,單獨買一個長期意外險用不了多少錢。友邦是曾經的外資第一,現在友邦的銷售策略靠包裝成“高端人士方案”推動。很少有比友邦重疾險還不划算的方案了。

友邦-全佑至珍 惠享版

終身消費型,特定加額+捆綁意外設計,輕症覆蓋很差,費率超級高,只賠付一次,比全佑至珍 倍享版便宜一點點,依然超級不划算。

友邦-全佑倍至

終身消費型,限期加額設計,輕症覆蓋很差,費率超級高,只賠付一次,重症理賠365天內身故再給付50%保額。不太明白這個設計思路,找不到利益點。

友邦-全佑一生

終身消費型,限期加額設計,輕症覆蓋很差,費率超級高,只賠付一次,75週歲後輕症責任終止。本來就超級貴,輕症覆蓋很差,75歲後還不管輕症了。

九、部分重疾險輕症覆蓋率彙總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重疾險當前趨勢及選擇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