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江: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

刘运江: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

刘运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青年突贡专家,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学科带头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保分会乳腺疾病预防学组专家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CSCO BC 专家委员会常委,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执行主席,河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河北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组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河北省常务理事,河北省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已成为现今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此类患者出现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几率约有20-30%。虽然ACOSOG Z0011及AMAROS的结果提示部分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存在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可能,但目前临床实践中针对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多数采用ALND; 然而,只有约30%的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后续ALND时检测到额外的淋巴结转移。 为了确定非SLN转移的风险,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SKCC)建立了一项预测模型,并已经进行了多项验证性研究来评估该模型在西方人群中的准确性,该模型目前尚未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广泛验证。本项研究,拟通过分析我国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后续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以期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模型。

我们从CSCO BC数据库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明确患者行腋窝清扫后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收集临床信息:年龄、肿块大小、肿块位置、病理信息:ER、PR、HER2、Ki67、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组织学分级、前哨淋巴结转移个数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构建符合我国乳腺癌患者的预测模型。

最终我们通过分析CSCO BC数据库中共995例患者信息,得出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人后续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与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前哨淋巴结转移率等相关。基于我国乳腺癌患者数据建立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基本符合我国乳腺癌患者情况,远高于MSKCC模型的预测效力。有望用来预测我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后续腋窝转移风险,为临床医生针对此类患者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高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