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原配妻子,蔣經國的生母,卻一生孤苦,死狀悽慘

毛福梅是奉化巖頭村人,她的孃家在巖頭一帶是個望族。她與蔣介石的婚姻是兩家的老人做主的包辦婚姻,毛福梅也是在封建舊式家庭中長大的封建婦女,還纏著足。在奉化縣,女大男是很常見的,因此,毛福梅十九歲時就嫁給了剛剛十四歲的蔣介石。丈夫尚小,還性情頑劣,竟在新婚當天與孩童搶爆竹蒂,很犯忌諱。新婚當夜,甚至都沒和新娘子同床,而是跑去和娘同睡。正月初二作為新女婿去毛家拜年,又整出來了串花燈,放爆竹的么蛾子,使得毛家老爺子大罵這位新女婿。

蔣介石的原配妻子,蔣經國的生母,卻一生孤苦,死狀悽慘

剛剛成親就經歷了這些事情,在封建社會環境下,毛福梅很是委屈,夜夜抹淚。但終究是性情善良,心念丈夫還小,正是讀書的時候,對男女之事還不上心。便安心在家做良妻,做一個“大姐姐”,侍奉丈夫讀書,支持他外出求學趕科舉。但是當時新思潮下,讀書人人人追求新思想,蔣介石也深受新思潮的影響,對科舉不上心,最終名落孫山,乾脆跑出去搞起了革命事業。毛福梅更是不敢忤逆丈夫,唯丈夫之命是從,還聽丈夫的話,去新式學堂裡唸了些書。

蔣介石的原配妻子,蔣經國的生母,卻一生孤苦,死狀悽慘

總的來說,雖然婚後日子不幸福,但毛福梅恪守封建婦道,盡了一個妻子的義務。但是蔣介石為了得到宋家財團的支持,需要和宋美齡結一樁政治婚姻,而宋家全家信奉基督教,要求一夫一妻。蔣介石只能回到老家,勒令毛福梅與他離婚。離婚這種詞,在思想尚未解放的奉化縣那就是丈夫要休妻的意思啊,毛福梅堅決不同意,可是蔣介石更是堅定地要求離婚,迫於丈夫的淫威,最終提出“離婚不離家”,二人還是按法律程序離了婚。

蔣介石的原配妻子,蔣經國的生母,卻一生孤苦,死狀悽慘

毛福梅認為被離婚,就是丈夫拋棄了自己。這在封建社會是飽受眾人譏笑的,毛福梅內心痛苦難堪,只能投身廟宇,終日燒香唸佛,以解愁緒。但是她仍然將自己視為蔣家人,待蔣介石有禮和善,蔣介石和宋美齡回老家探親,毛福梅還會親手做蔣愛吃的家鄉菜,對待宋美齡也是和和氣氣。只是這背後要承受多麼大的痛苦,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毛福梅受丈夫冷落,便把希望全放在兒子身上。蔣經國尚未誕生,蔣介石就在外闖蕩。毛福梅一人將孩子撫養長大後,為了兒子前程,又將兒子送往蔣介石身邊讀書,後來蔣經國又前往蘇聯求學。母子二人聚少離多,天各一方。毛福梅日日思念兒子,也只能在佛前日日祈禱兒子在外平平安安,前程似錦。

蔣介石的原配妻子,蔣經國的生母,卻一生孤苦,死狀悽慘

但是,1938年,毛福梅在家鄉被日軍炸倒的一面牆壁砸中,當場斃命。毛福梅日日思念兒子,卻也未來得及見兒子一面。蔣經國接到急電“母喪速回”,趕往家鄉奔喪,毛氏遺體已安放在摩訶殿佛堂裡,這是毛福梅生前唸經的地方。蔣經國一下飛機,就趕到佛堂,聽家人說毛氏死狀的悽慘,淚如泉湧。蔣經國在毛氏遭難處親筆寫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立塊石碑,以示誓報母仇。

蔣經國在奉縣辦了浩大的追悼會,但是礙於毛福梅身份特殊,蔣介石要求不能發表公開訃告。這讓蔣經國很難接受,但也不得不從。蔣經國一直深深感念生母的慈祥和偉大,深覺虧欠母親很多,但由於不敢違抗父親的威勢而只能將對母親這位善良孤苦的女子的同情和思念深埋心底。

蔣介石的原配妻子,蔣經國的生母,卻一生孤苦,死狀悽慘

毛福梅的悲劇不單是一名封建女子的悲劇,更是封建制度與社會的悲劇。她將人生寄希望於丈夫和兒子,一生純良,最終卻失去了丈夫,終生孤苦,又在戰爭轟炸中喪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