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與胃癌前期症狀有什麼異同點,胃炎長期不治會變胃癌嗎?

Norahs


1、胃炎和胃癌的前期症狀有什麼異同點:

應該說,胃癌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早期沒有什麼特殊的不舒服。也就是說,胃炎和胃癌早期的症狀大部分都是差不多的:肚子脹、噯氣、反酸水、不想吃東西。如果有了體重不停地下降(不是因為吃得少了),大便發黑,這些情況,往往都是晚期了。

所以,早期胃癌能發現大部分都不是因為有什麼特殊的不舒服了,很多都是體檢或者無意中發現的。

總的來說,胃炎和胃癌的前期症狀基本差不多,要想發現是不是胃癌,還是要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做胃鏡檢查才可以。

2、胃炎長期不治會變癌嘛?

要說這個,我們就要說說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知道,從胃炎(淺表性胃炎)到胃癌,一共要經過5步: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不治會不會變胃癌,答案是有可能的。儘管風險不是說100%,但如果時間足夠長,還是有很高的變癌的風險的。特別是:

1)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如果本身胃炎的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然後又沒有根除治療,那這樣變癌的風險是會疊加的。

2)有胃癌家族史

如果直系三代裡面有人得過胃癌,那你得胃癌的機會就比別人多很多。再如果你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有胃炎,那風險就是大的更多了。

3)有異型增生

特別是有中-高度異型增生,那變成癌的機會就是非常大,我們常形容已經半條腿在癌那裡了。

總的來說,僅僅是胃炎(淺表性胃炎)那風險不是太大,但如果合併有其他情況,那變癌的風險就會很大。正確的做法除了根除幽門螺桿菌,還要制訂合理的胃鏡複查計劃:到底是多久複查一次胃鏡。


歡迎關注“消化科閔寒大夫”,有問必答,更多科普知識。


吉米大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於工作壓力、生活不規律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人患有各種各樣的胃病,也有些人患有早期胃癌,以為是胃炎這種小病,沒有及時治療錯過了最佳時期,直到去看醫生,發現已經是胃癌晚期,那麼早期的胃炎症狀和胃癌的症狀有什麼異同?

胃炎的前期症狀:

1.腹部的疼痛,大多數病人有上腹疼痛感、脹滿、噁心、嘔吐等現象。

2.有反覆出血現象,胃黏膜處於充血、水腫、點狀出血與糜爛狀態,不易恢復。

3.病人經常噯氣、是胃中氣體上出喉嚨所發出的聲音,其聲音長而緩,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打飽嗝”。

4.有些病人會有食慾不振、反酸、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現象。

胃炎患者的飲食調理: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避免攝入粗糙、過鹹過甜過辣的刺激性食物和飲料,戒菸戒酒、以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主。

提醒: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堅持治療,不然可移行為癌組織。

胃癌的前期症狀為:

1.胃部時常有疼痛感,逐漸加重。

2.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

3.病人常有較明顯的消化道症狀,上腹不適、進食後有飽脹感,食慾下降而長久的身體乏力。

4.體重逐步減輕。

胃癌患者的飲食調理:改變飲食結果、多食蔬菜水果、豆類食物和牛奶、鮮魚、肉、蛋、多食大蒜與綠茶,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進食不易過快、過燙、過硬、戒菸戒酒。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厭食和噁心、嘔吐;而後者以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便。慢性胃炎一般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徵,常見飯後飽脹、反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如果需要確診,主要是通過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胃炎常見於成人,許多病因會刺激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

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胃癌症狀,一般為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如果患者出現胃部疼痛,即患者開始感到上腹部不適症狀,或出現膨脹感、沉重感,甚至出現心窩處隱痛,則需要及時進行檢查,與胃炎、潰瘍病進行鑑別。如果患者出現食慾減退症狀,同時存在胃部疼痛,則需要高度重視。此外患者出現食慾減退症狀,同時存在胃部疼痛,則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此外患者出現噁心、嘔吐、便血等,則必須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由於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的臨床症狀,如果不能排除惡性病變,需要及時採用胃鏡檢查,實現儘早診斷和儘早治療。

會。有文獻報道胃癌前病變是指具有惡性轉化可能性的病理改變,通常包括腸上皮化生和上皮內瘤變(也稱異型增生),其中腸化的癌變意義尚在爭議中,上皮內瘤變是當前公認的胃腺癌的癌前病變。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上皮內瘤變發生的主要背景病變,萎縮性胃炎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是內科干預的主要對象,是胃癌二級預防的重點。還有文獻報道慢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危險因素有醃菜、黴變食品、油炸食品、

飲食不規律、有消化道病史,間斷使用抑酸和抑酸藥物是慢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保護因素。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癌變的概率。


藥事健康


必須指出,僅依靠症狀鑑別胃癌與其他胃部疾病意義不是很大,難以早期診斷胃癌。早期胃癌往往缺乏特異性症狀,患者可能會有腹脹、噁心、嘔吐、上腹部隱痛、食慾減退等。這些症狀和一些其他胃部慢性疾病的症狀並沒有顯著區別。進展期胃癌可能會出現上消化道梗阻、出血、消瘦等,此時治療的難度將變大,很多患者甚至失去手術機會,預後也非常差。

一些胃部慢性疾患與癌前病變均可能發展至胃癌,慢性疾患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部分切除後的殘胃。癌前病變指容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學改變,本身尚不具備惡性特徵,如胃粘膜上皮的異性增生根據細胞的異型程度分為輕,中,重三度。

長期慢性炎症使胃黏膜表層上皮和腺上皮被杯狀細胞和幽門腺細胞所取代,這一過程稱為化生,發生範圍越廣,發生胃癌危險性越大。慢性胃炎病變擴展至腺體深部,腺體被破壞,數量減少,固有層纖維化,黏膜變薄,這一過程為腺體萎縮,以胃角為中心,波及胃竇及胃體的多灶性萎縮使胃癌發生風險增加。慢性胃炎進展過程中還會出現異型增生,化生、萎縮、異型增生均被視為胃癌的癌前狀態。

慢性胃炎治療分為1.對因處理,主要是根治幽門螺桿菌、干預十二指腸反流、補充複合維生素等。2.對症治療,適度抑酸,保護胃黏膜等。3.癌前狀態處理,有證據顯示,口服選擇性COX-2抑制劑塞米昔布對胃黏膜重度炎症、腸化、萎縮有一定緩解作用。適量補充複合維生素與硒元素。必要時對重度不典型增生在胃鏡下進行黏膜剝離術。4.改善生活方式。


胃癌防治


胃炎和胃癌早期的症狀的確有很多相似點,大多數都是某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如噁心、想吐、反酸、燒心、腹脹、腹痛等。

但胃炎患者一般食慾還可以,不像胃癌患者會出現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渾身乏力,出現嘔血或者柏油樣大便的症狀。

上述這些症狀都不能作為診斷胃癌的標準,也不是判斷病情嚴重的依據。對於長期胃部不適的患者來講,去醫院做個胃鏡確診一下是非常必要。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有可能演變成胃癌的。這些胃炎患者如果長期不治療,胃黏膜病變會越來越嚴重,一旦發生腸化生,就離胃癌不遠了。


藥說兒


胃炎與胃癌前期早期的症狀都是類似的,無法明顯通過病症來區分出胃炎和胃癌,只有去做胃鏡才能明顯發現。胃炎到胃癌只有四部,長期不治,不通過改善飲食來改變,是很有可能導致胃癌的。

胃炎先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到萎縮性胃炎,由萎縮性胃炎到晚期腸道化生,腸道化生再到胃癌。只要定期去做胃鏡,到什麼程度自然一目瞭然。當然平時生活也可以多攝入一些對胃好的食物,例如:


強力修復胃粘膜抗炎:猴頭菇提取物,沙棘,豌豆肽,葡萄粉,殼寡糖

抑制幽門螺桿菌:蔓越莓,西藍花,薑黃,酵母提取物



謝謝諮詢者的問題。很遺憾,胃炎和胃癌早期包括癌前病變在症狀上並沒有特別的區分,甚至胃癌中早期無明顯症狀,一旦發現就已經晚期。所以胃癌重在預防和篩查,及早發現,及時診斷和治療才能改善預後。

胃癌的發生時多因素參與,多步驟演變的的複雜過程,那麼如何能儘早發現胃癌呢?結合臨床,相關指南總結出了胃癌的可能報警症狀,一旦出現下述症狀,需要警惕胃癌可能:

  • 消化道出血 (嘔血、黑便);

  • 嘔吐;

  • 消瘦;

  • 上腹部不適;

  • 上腹部包塊;

報警症狀對胃癌的預測一方面準確度有限,而且出現症狀後往往已經達到晚期,治療預後極差,因此,對於胃癌高發人群,建議定期篩查,篩查手段主要包括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鏡檢查,當然,拋除人力、物力和檢查的侵入性,胃鏡檢查無疑是最精確的檢查手段。

根據我國國情和流行病學調查,符合以下第1條和2-6條中的任何1條被稱為胃癌的高危人群:

  1. 年齡大於40週歲;

  2. 胃癌高發地區;

  3. HP(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 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殘胃、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病變;

  5.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6. 存在胃癌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對於高危人群,建議定期複查胃鏡(根據情況1-3年複查1次)。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也要儘量避免胃癌高危因素,比如儘量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戒菸、戒酒,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等。


今天就為大家總結這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疑問,歡迎留言諮詢!

點擊右上方,關注趙醫生,關注健康!每天更新健康科普知識哦!

Dr趙


Dr趙


中國癌症患者的一個特點就是發病率高的病症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食管、胃、肝、腸)。其中胃癌、肝癌的發病率都佔世界的一半多些,中國總人口只佔世界的20%啊。這麼一比就知道這些癌症確實比較“糾纏”中國人。

我國胃病的問題也是很嚴重的,胃病患者佔總人口的平均比例達42%,其中萎縮性胃炎患者佔12.42%。

就胃炎和胃癌的早期症狀有些是相同的,比如食慾不振,消瘦,乏力。畢竟是消化器官嘛,影響食物的分解和吸收,體質會變差。很多人在判斷這個的時候都覺得胃炎症狀會比胃癌輕微,這點可能和個人體質有關係。此外這兩種疾病都有胃部疼痛感,有些還很嚴重。

對於胃炎和胃癌的早期症狀的不同,可以注意這兩點,一個是吐血,一般出血量很少,且顏色為暗紅色或偏棕紅色;另一個是便血,大便呈現柏油狀。需要注意的是血液顏色,如果是鮮紅色的有可能是痔瘡引起的;但如果是暗紅色的,建議進一步的檢查。另外還要排除是否是腸癌引起的,這些都需要由醫生進行專業的檢查。(比如鋇餐或者胃鏡)。

目前的研究結果還沒有證實胃炎與胃癌有直接聯繫,只能說胃炎是胃癌的一個誘發因素。

如果患者有胃炎也是需要及時治療的,本身淺表性胃炎的危害是不大的,但是經不起長期拖延,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是其它原因導致惡化,胃粘膜會漸漸被損傷,引起胃潰瘍、穿孔、出血的現象。


美中嘉和聊腫瘤


1 胃炎當然要治療!只要堅持治療,並改變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容易治癒的。

2 確實很多胃癌都是由胃炎演變過來的。雖然,不是所有的胃炎,最終都會成胃癌。但二者存在關聯。因此,治療胃炎是重要的。

3 胃炎分很多種,如果是淺表性胃炎,那就不必管了。所有人做胃鏡,醫生都會給出淺表性胃炎的診斷。畢竟胃天天磨各種各樣的食物,有點損傷是正常的。如果是萎縮性胃炎,或有腸上皮化生等,或伴有潰瘍,或伴有HP感染等,就要規範化治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